阎伟东 王昌盛 李华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研保障中心 石家庄 050003
信息技术在当今院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网络系统到用户终端、从日常管理到后勤服务、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全方位融入院校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翻转课堂、智慧教学、混合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效果显著,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推动,人们的信息素养越来越高,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先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 已经上线服务,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和教育教学都借助信息技术之力实现向好推进,向好发展。
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与信息技术不断整合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三个发展阶段,推动了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后勤等业务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提升水平、提高效率。尤其是智慧校园的提出和建设,在校园建设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实现由面向管理到面向服务的跨越,促进了以办事为主线的流程重构和以流程为中心的服务重组[1],极大提高了师生参与度和信息化成果的共享利用,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推荐服务、资源畅游等逐渐成为现实,信息技术的助推器作用有目共睹,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及推广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务的转变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发展下,教育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新阶段,教育服务正式成为院校教育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管理信息化转向服务信息化,尤其是围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和提供的信息化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完全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规定以及教育目的和学习规律的。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教学设备实施和软件平台之前主要提供的教育管理服务只是简单发挥了数据采集收集的作用,并没有将数据进行清洗和深加工后提供数据服务以供决策,而现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更加普适化、便捷化、智慧化,但由于教育管理的长期影响,教育服务还没有较为成熟、全面的模式案例,尤其在服务学生和方便学生学习方面仍然偏少。
课堂教学变革离不开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优化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完善教学方法,拓展构建教学场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信息素质能力,因此,优化现代教学、摆脱传统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能够持续地聚力服务于课堂教学,不断地融入课堂、改变课堂、提升课堂,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智慧校园环境下,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录播课堂等为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主战场”,无处不在的服务使得教学更加开放化、多样化,泛在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线上、线下教学变得互为补充且更具趣味,学生易学易懂,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教学等在课堂上穿插交替,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学生易接受程度明显提高,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推动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已经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上的多个方面及环节[2]。
教育教学注重以人为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上及时交流学习内容、反馈学习效果,在课后进行练习测试,练习测试题由系统综合分析学生课上学习及知识掌握情况后进行智能分配,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测试巩固所学,不断提高。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学习以及自主阶段性掌控学习,既可以弥补多样化学习的不足,又可以畅通学习渠道,成为课程学习的舵手。
优化学习资源及提供形式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和优化手段。教学平台、资源平台既是教师传播知识、展示课程的平台,也是学生线上学习、测试答疑的重要学习交流工具。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习更加自主化、便捷化,具有全员参与、全程跟踪,阶段分析、阶段检测,总结分析、总体评估等功能。学生可以在平台即时学习、回放学习,加强课程内容和知识点掌握;在平台成立学习小组,进行研讨学习、目标学习,学习由被动灌输式向主动探究式转变;在平台申请单元测试或课程测试,对个人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行检验。
信息技术可以整合校内资源、集成信息服务、提供决策支持,全方位、多维度地服务教育教学。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校园内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提取、清洗、分析等,创建数据资源公共库,并以直观视图的方式展示给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便于管理者掌握教育管理现状、教学活动情况、教学进度等,便于教师掌握教学状态、教学效果、学生情况,便于学生了解个人学习程度、学习效果、学习位次。
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育教学有利于教学管理者查找发现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方式,优化教学保障条件,总结经验,降低影响,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新变革下的教育教学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通过表情分析、练习反馈等发现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巩固知识点,提升教学水平,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个人学习程度与水平,反馈掌握重点难点信息,促进教师课程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进度和特点。
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平台分析教学数据,根据模型算法,定制生成课堂报告、学期学年报告等各类分析报告,形成态势发展分析,以客观数据辅助教育管理者对当前及今后教育发展作出决策。预置的用户权限可以为各类用户分门别类地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对用户具有适用性高、组织性强、获取速度快等特点。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确推进了教育教学变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普遍兴趣高,并且有许多教育者在研究混合式教学与信息技术保障体系,教育软硬件产品开发公司也在致力于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普遍认为深度融合会极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既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也要注重提高教学服务者技术与方法的深度融合,二者要兼顾,避免顾此失彼。
信息技术不断整合校园软硬件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日趋形成完整的辅助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从校园网络到校园资源、从教学设备到各类终端、从系统应用到个性服务、从录播教室到智慧教室,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围绕教育教学进行的产品功能设计、开发与改进,极大提升教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了教学手段,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方式,为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创造了便利条件和有利环境。信息技术产品蕴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教学的功能,有待教学服务者对其熟悉掌握运用并不断地挖掘产品潜力,更好地服务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深度完美融合,教学服务者成为两者融合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学服务者既要精通技术,又要熟悉方法;既要知晓理论,又要勇于实践。即在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要通过培训、自学、模拟等方式提升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才能熟练运用好信息技术,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信息技术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深度融合,教学成效明显。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突出表现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层次尚浅,存在诸多现实障碍,如硬件条件、先进技术应用、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还缺少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需要教育管理者、教学服务者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结合院校发展定位、学科专业、培训层次等制定符合院校建设发展的信息化发展策略,减少智慧黑板当投屏工具、教学平台当资源平台等先进教学条件得不到有效使用,产品潜能得不到挖掘等问题的发生。
目前,多数信息技术应用仍然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只是在宏观上改变了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在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待提升。这些都是进行教育教学结构性变革的基础,属于较低层次,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才能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同时,只有加快资源优化整合,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优秀的教育资源结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共享利用[4],才能有助于教师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课堂教学带来资源丰富的“饕餮盛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教学结构性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从单一的幻灯投影到智慧黑板云平台,信息技术已经携手教育教学历经了近40 载,简单环境下的优质课堂教学比比皆是,但在当下新型智能化环境下的经典案例尚少,不仅局限于智能化环境应用时间尚短,还显现出教育工作者对新环境使用的挑战力尚不足,对新环境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中青年教师有动力但缺少名家学者的指导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要形成经典案例,需要在现行条件环境下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密切配合以及学生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才能形成更多的经典案例以供借鉴。
受教育经费分配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等诸多因素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显而易见,教育教学既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又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主导,所有校内资源与之关联、为其服务;信息技术是辅助手段,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能够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生产力,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教育教学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并在不断地与教育教学融合,改变着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服务并促进着教学发展,是适合现代化教学、进行课堂新变革的必然需要,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参与者进行教育学习的重要工具。但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教学结构,仍然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加强信息技术理论技术研究,掌握应用前沿理论技术,以应用先进理论技术引领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为目标,以应用教学新技术、实现教学新功能、产生教学新效益为导向,总结创新信息化建设理论,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学改革需求,探索“全面建设突出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对接课堂需求、技术保障支撑教学模式、优质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的建设新理念,为院校多类型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条件建设指明方向。
以院校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结合院校人才培养规划,着力解决信息化条件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设内容等相关问题。加强信息化条件建设,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结合院校教育教学实际和信息化建设现状,从顶层优化设计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内容,以现有信息环境为基础,运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构建以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课堂互动系统、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云桌面等建设内容为主体,以数据中心、身份认证平台、远程授课系统、信息推送系统等为基础的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
加强信息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新形势。信息技术保障体系宏观上可以涵盖组织领导、规划建设、体制机制等;微观上可以包括形式多样的平台系统、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诸多组成部分,完善的信息技术保障体系能够构建保障专业化、校企融合化、保障流程化的保障模式,真正为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在通用信息技术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各级部门联动的决策机制,各类人员广泛参与的执行机制,形成基于不同课程类型、不同培养类型学生的科学化、专业化、流程化的保障模式,有效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保障水平。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系统的、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在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推动下,二者围绕课堂教学服务不断演化改进,互为促进,为师生创造了更为人性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平台环境,将教学从一个阶段推向另一个新阶段,实现质的飞跃。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必将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革命,为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带来更高、更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