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辉 张欣 郭志红 王建刚 梁志敏 汪殿龙 苏孺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家庄 050018
2017 年2 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上述三个文件均指出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工科视角下,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满足高等教育需求出发,与行业产业相结合,加强校企协同培养,是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地方高校应顺势而为,整合行业产业的优势资源,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多主体共建的现代化产业学院的建设途径。目前,已有一些高校从业者开展了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尹辉等[1]从现代产业学院的起源与发展、内涵与模式、我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创新与发展。陈伟等[2]以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为例,对现代产业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张菡等[3]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团队沟通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开发、课程考核方式革新等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融合的途径。王国杰等[4]以福建江夏学院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为例进行了地方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探索,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尚需在实践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受当前环境保护的影响,河北省支柱产业——金属材料产业面临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转型发展需求,其中,金属材料产业的上游绿色冶金技术(副产品回收、植物修复技术等)、中游高端金属材料(航空用高温合金、船舶用海工钢、汽车用铝合金等)、下游先进成型工艺(激光熔覆、增材制造等)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河北省金属材料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关键。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覆盖金属材料上中下游的全产业范围,并且长期与省内金属材料知名企业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1 年,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五家省内金属材料领军企业(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敬业集团、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学院,通过现代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以及信息、人才、技术、资源的有效共享,完善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加快了新工科建设的步伐,实现材料类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与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为培养适应和引领金属材料全产业链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学院实施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和行业学会多方共建的模式,由河北科技大学、骨干企业联合体和河北省金属学会共同建立。这种与企业、行业等多方共建的模式有利于对接企业的共性需求,落实行业对专业的支持,解决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问题,从而促进地方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
现代产业学院制定《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学院建设管理办法》,确定理事会作为产业学院的决策管理机构,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组建,理事长由学校选派,副理事长由主要理事单位选派,理事由各理事单位选派主要技术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审定管理制度及工作规划方案,明确产业学院合作各方的管理权限,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及副院长由理事会推荐审批后产生,负责协调组织各方力量资源,保证理事会决议的实施。产业学院另设教学及科技服务平台,一方面依据制定的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负责校企联合完成科技研发任务,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助力。
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学院顺应河北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以提升金属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打通不同专业培养方案之间的壁垒,培养具有材料成分设计、制备、加工工艺设计及服役过程评价能力的金属材料全产业链视野的新材料专业人才。重构课程体系,将不同专业的优质课程纳入产业学院课程体系,“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岗位需求,针对岗位任务所需技能,大力开展“校企融合、引企入教”,实行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实施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实践操作式等教学模式。同时,推进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评价改革,探索考核全程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能力化的新型考核方式。
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创新创业中心和生产企业,构建新材料专业学生“四实一体”实践培养体系。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和生产线式综合实验组成基础实践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即国际焊接工程师与见习热处理工程师构成工程实践部分,模拟炼钢大赛、焊接创新大赛、金相大赛等组成创新实践部分,工作室和创业大赛等构成创业实践部分。依托合作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优势互补,是现代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河北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学院专任教师从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中选拔聘任,企业教师由合作企业派出并接受学校的审核督查。
建立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综合利用学校、企业和行业平台,有计划地选派学校教师到行业企业中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实战能力。学院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院兼职授课,通过专题讲座、兴趣小组、实习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与学院进行合作及项目指导。以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为平台,引进企业兼职教师“进专业、进队伍、进课程、进课堂”,深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产业学院校企教师联合工作室,承担学院内部师资交流、培训等业务,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载体,以加速“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先进金属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已形成了工程教育认证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关专业已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跟踪与反馈以及持续改进机制,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手段,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利用学校合作办学优势,引入国外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聘请国外教授专业授课,推进专业的国际化建设进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针对产教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四年之内取得五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学院“引企入教”,构建基础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的“四实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实践练习,拓展学生专业覆盖面。基础实践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型实验,开展生产线式综合实验。工程实践拓展企业实践基地,深化合作,注重职业资格认证。创新实践环节“以赛促学”,开设“双创”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成立创业工作室和参与创业孵化,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在此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校企的深度交流及科研合作。
河北科技大学先进金属材料现代产业学院面向河北省金属材料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形成高校、企业、行业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引企入教”,推进全方位教学方式改革和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院专业教学内容,针对学科专业类型特点进行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