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及行为能力培养*

2023-09-07 09:43黄向阳王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竞赛意识大学生

黄向阳 王剑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0 引言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高校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与未来的主力军,因此,注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很多高校不断加强关于校园节能的专题宣传和教育,组织有关节能减排的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行为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2]。高校管理部门正积极探索校园节能的方法、措施,加强对大学生节能行为的积极推动。高校的环保组织及社团也在开展针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调查[3-4],并且积极组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高校鼓励教师在不同学科的授课中渗透节能知识教育[5-6]。除了必修课以外,部分高校还开设专门的通识选修课,让学生受到系统、全面的节能减排教育[7-8]。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毕业要求第七条“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明确要求毕业生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内涵包括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针对所面对的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和废物处置等问题,能够给出正确的判断和主张;具备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并付诸实践,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

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普遍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但是日常行为中很少有实际行动。比如,大学生都知道生活中应当节约用水、用电,但是在学校很少有学生有意识这么做。

2)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较长,但是对于互联网上有关节能减排的信息却很少关注,也很少参加节能减排社会实践活动。

3)大学生很少参与节能减排宣传活动,也没有去社会上实践和体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4)大学生在消费时很少考虑产品的节能性和环保性,甚至觉得这样的产品性价比不高。以上问题显示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和行动力还不够,构建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及行为能力培养机制非常有必要。

2 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及行为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

2.1 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以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为例,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平台,学生组建节能减排创新团队,每个团队配置两名专业指导教师,要求教师有从事节能减排研究或设计的经历且有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可以从指导大学生节能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节能减排作品或产品的制作等过程中得到提升。学校制定了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取得的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以给教师计教学工作量,并在指导学生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社会实践中给予资助。

2.2 课程教学中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补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来培养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以土建类学生为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新能源知识及其应用、突出节能减排的理论意义,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创新意识。在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类课程中,专门设置节能专项设计和实习。教师通过节能设计图纸或节能产品的演示、操作与指导以及学生实地参观、亲身实践,使学生具备解决节能减排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及有效参与处理工程中节能减排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节能减排的意义。仍然以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建类学生为例,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开展体验建造活动,该活动是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跟踪工程项目建造过程,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从实践经历中体验建造的魅力。该活动实施方式是在校内教师和现场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工程实践,现场了解建筑(包括水、暖、电)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过程,利用展板、网络,采用文字、图像等手段记录并展示学习过程,最后作总结报告,在“长城建体验建造”微信公众号分享学习心得与经验。

此外,还可以利用暑假开展将节能减排教育与专业教育及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深入乡村、深入一线、服务社会”系列社会实践基地,结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自力更生与艰苦创业精神。

2.3 节能减排志愿者组织及其开展主题教育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创办的节能减排协会及志愿者组织以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专业学生为主,广泛吸收机械、电信、物理、环境、石油等专业学生参加。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特殊日子开展节电、节水、低碳环保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板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倡导大学生节能环保生活理念,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行动力。比如,协会主办“海绵城市”建设主题教育,带领学生到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参观“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态修复”现场,了解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治理及生态重建情况。活动对于学生了解荆州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荆州水文化以及城市和谐共生理念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学生在参观家乡水环境治理工程之后写感想说:“由于我家所在的地方正在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主干道路进行加宽、刷黑等工作,河里的水也在进行整治,河道也在进行加固。我们镇里的渔泛村的小广场采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雨时水可通过砖块、石子之间的缝隙渗到地下,然后补充地下水。有一部分就会流到广场周围的景观小水池中,以至于广场上的地面不会积水。广场周围的植被很多,有利于保持水土。广场不远处的池塘里面长了很多荷叶,走近看水质还算澄清,没有发臭的气味,表明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水体的自净功能较好。池塘的护坡采用的是自然的草地作为护坡,这样对水的净化和水土的保持也是有利的。”

每次主题教育后要求学生撰写报告,发表自己的感想,学院会将学生的感想收集、编辑成册,以便给新生作宣传。

2.4 节能减排社会实践竞赛对大学生节能减排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B 类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促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参加该项竞赛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其节能减排创新实践能力,也对未来就业或者创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已经举办十届,同时组织校内选拔赛,该赛事为培养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供交流平台。首先,学校非常重视,建立了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竞赛管理体系;其次,借助大学生节能减排协会加大宣传力度,参赛作品要达到一定数量;再次,要对参赛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了解本赛事特点,对往届获奖作品加以分析,把握申报书和说明书的逻辑性、条理性及创新性;最后,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很重要,因为学生参赛作品很多与教师科研课题相关。学校应强调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意义,不断拓展教师对科技竞赛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加入科技竞赛的指导团队中。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通过该项赛事,增强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大学生节能减排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2.5 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只是方向的引导。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加强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主动了解相关节能减排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比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入城市社区,了解社区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并同时开展节能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等。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种口号,需要长期努力和实际行动。大学生要亲身体验什么是低碳生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或城市开展的节能减排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大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加深他们的资源危机意识和低碳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只有将节能减排理念付诸行动,才能为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6 学校的宣传教育

学校方面应积极鼓励各种节能环保生活方式,开展相关社团活动。奉行节能环保理念的社团和组织要对节能减排知识进行全面的宣传,减少专业间和年级间的认知和实践差异,切实在校园内宣传和践行节能减排理念。学校还应鼓励开展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节能减排校园活动,比如,发动、组织教职工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特别日子与学生一起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校园讲坛,从理论上建立节能减排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能理解并有能力解决身边的节能减排问题。

3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就要求全社会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高校更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校园节能减排制度体系。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应将节能减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增强大学生对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脆弱基本国情的认识。而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应有节能环保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自身做起,切实践行节能减排。

猜你喜欢
竞赛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创新思维竞赛(3)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