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微 吴菊花 徐小武 刘媛 刘柏 白庆平
1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6 2 柳州市东环路中学 广西柳州 545000 3 鹿寨县实验高级中学 广西柳州 545600
实验室对高等院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地,而且是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技术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基地,对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若一所高校只是单纯地引进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没有与时俱进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那么这样的实验室就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在教育模式、组织管理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1]。显然,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
作为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具有种类多、体量大、安全隐患分布广等特点。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实验课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实践及动手能力,但实验的开展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如果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疏于管理,一些危险化学品、辐射、生物、机械、特种设备及易燃易爆等材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2]。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要跟上发展步伐,就需要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知识,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实验实训课的开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具体实践技能的培训,能够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技能培养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专业操作技能,提升科学实验水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具备专业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基本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
实践教学成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保障。学校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前沿实践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实验室,实验室是学校实现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沟通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应强化高校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使学生能够尽早地了解先进的生产技术成果,感受科研和生产实践密切融合的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团队的主要阵地。教师通常都能比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技能,或是缺乏科学实践的根基,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高素质师资团队的成长与现代化实验室建设是相互影响、互相成就的。加强实验室现代化建设是培养优秀技能人才、获得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伴随高校的快速发展,院校专业逐渐增多,招生人数持续上升,许多院校出现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管理人员与专职实验员不足,场地有限,资金紧缺[4]。所以实验室在开建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各个专业课程设计展开分析,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在师资、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升实验室的使用率,尽可能做到教学资源共享,防止浪费。
实验室是高校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桥头堡,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水平是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的科研能力对该学校的长期发展具有直接决定作用,所以,学校如果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不断提高对科研的投入和重视。积极进行实验研究、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学校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5]。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发展、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现代化管理,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今高校的发展,会严重阻碍学校的进步。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开放式的教学和管理不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思维方式更为广阔,这就要求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因此,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高等教育,只有开放式的管理才能促进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高校的科研水平及教学成果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地位,所以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些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依旧采用人工的方式,教学资料不完善、信息不能进行共享,教师无法远程实时了解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的进度与情况。这对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以及实践教学成效都有较大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实验室的规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实验室的覆盖领域不断扩大,仪器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并不是开放式管理的,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仪器设备,以至于学生对设备的功能及用途并不了解,获得主动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实验室的封闭管理以及共享制度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的需求,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减退,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各高校针对学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合理分配,学生将更多时间用在理论知识学习上,造成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部分实验室和学科团队相对独立,合作与交流较少,不能满足跨学科实验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教育与科研的融合,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能有效延伸[6]。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关键因素,其队伍的稳定性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创新型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而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被定义为教辅人员,导致他们较少能够承担专业课,而在课堂推广方面也存在局限性,以上情况导致实验技术团队不稳定。而在学历、职称等方面,教辅人员的要求也相对低于专任教师,所以有些实验技术人员是非专业出身或者很少接受专业的技术教育,导致他们的知识更新滞后于科学技术和实验教材的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7]。此外,部分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在师资力量匮乏的状况下,各系还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监管,由于监管教师自身具有很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可能对仪器或设备不够熟悉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由于操作不规范还可能损坏设备,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缩短。
部分高校的实验实训课程都是根据专业与课时情况设置的,会造成实验室设置较为单一的现象,对开展交叉学科的实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过去,有些高校把实验实训室调整到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给实验实训课程的实施增加了很多不便,影响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的体验感,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实训课的开展成效。
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大量的科学实践。高校的管理者与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重视高校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种类以满足师生的实验需求,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效率。
首先,要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教学实验资源全方位交换机制是提高培训资源效率和充分实现实验室总体环境效益的有效方法[8]。还可为学生引入灵活的学习和学分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参加实验实训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认识,强化其知识结构
其次,高校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给予实验仪器设备支持,鼓励师生进行创新,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最后,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高校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利用平台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应用性,积极与社区或企业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为它们提供相关服务,以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现在是数字信息化时代,科技高速发展,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要与时俱进。所以,对于烦琐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和要求,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积极探索并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系统等自动化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实验室实现现代化管理。如通过建立智能语音监视系统、智能刷卡考勤系统、互联络实验课程系统等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立课内外结合的创新教育内容体系,便于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实验室内的安全信息、使用状况以及财产安全等情况,以推动原始创新、系统创新。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验教学和管理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需要,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会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应建设高校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团队,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实验教师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培养高校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实验室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实验室开展现代化管理,应当对实验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强化高水平教师的招聘,把思想道德、管理知识、危险化学品知识等内容作为招聘考查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应制订相关的培养培训计划,定期为教师开设管理能力培训及实验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让教师不断汲取前沿知识、不断增强实验室管理水平,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管理理念、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利用多种形式让实验教师获取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此外,设立对实验教师的奖励制度,构建合理、科学的审核体系,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申报、科研等工作,以促进实验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激发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而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实验教学当中,为提高高校实验实践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可采用和企业对接的模式。近年来,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企业迫切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实验实训中进行校企合作,实验室应该积极与相关生产企业展开对接,这样不仅能够让相关企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具体情况,还能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习到就业实践技能,掌握今后就业需求的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还可把学校实验室在指定时间内让企业技术人员使用,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实验室应制定好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规则》《实验设备使用制度》《学生使用守则》等,并不断完善,以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确保实验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实验室的硬件及软件设施,相关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关注前沿资讯,主动地对软硬件设备进行扩充、更新,甚至是改造。此外,实验室可以根据现有资源进行制度的优化整合,通过多种渠道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实验室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制度监管方面,实验室可以组建由负责人、团队成员、实验专职管理员等共同组成的自监系统,将责任落实到团队每个成员身上。还可以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团队内部监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管理工作的实时化和数据化。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尤为关键。高校要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加强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作用,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积极推动深化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实验室仪器设备向社会公开,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借鉴优秀经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从而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