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的生活习性 危害及防控对策

2023-09-07 03:20何仪军杨新龙明小强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野猪农作物种群

何仪军,杨新龙,明小强

(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宁夏回族自治区 固原 756400)

野猪又称山猪,由于人类猎杀与生存环境空间急剧减缩等因素,20 世纪时其数量急剧减少,被许多国家列为濒危物种。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实施,全国森林覆盖率较20 世纪有明显提高。当前,全国森林面积超2.2×108hm2,森林蓄积量约175.6×108m3,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连续30年保持增长态势,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为野猪种群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野猪的天敌如华南虎、云豹、豹、豺等种群减少,使得野猪快速繁衍。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教授贾志刚推算,中国野猪数量已经超过了100×104头,局部已经开始泛滥,全国范围内遭到野猪侵袭的省份已达16个,占全国总面积的43%。野猪种群的迅速增长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也时常发生人身危害事件,野猪危害防控问题亟待重视。

1 野猪

野猪可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2 类,全球共有27 个亚种,我国仅有1 属1 种,包括了7 个亚种。野猪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长白山区、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黄土高原以及西南山区和华南丘陵地带等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乌苏里野猪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华南野猪分布在我国华南与华北地区。野猪躯体健硕,一般体长1.5~2 m,肩高达90 cm。成年野猪体质量可达200 kg,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猪体质量可达400 kg。野猪头长、耳小,吻部突出有拱鼻,尾巴细且短,四肢粗壮,每脚有4趾。野猪通体呈棕褐色或灰黑色,体表覆盖有长而粗糙的鬃毛,激动时脖子周围的鬃毛会竖起。野猪犬齿发达,雄性野猪犬齿平均长6 cm,向上翻转,一半露在嘴外呈獠牙状,可以作攻击武器或挖掘工具;雌性野猪犬齿较短,虽不露出嘴外,但同样具有杀伤力。仔猪毛粗而稀疏,头和腹部较小,脚高而细,体型明显小于成年野猪。仔猪刚出生时身上呈红色且有土黄色条状花纹,便于伪装自己,长大后条纹会逐渐褪去。长到1岁时,仔猪进入成年期,身上的红色逐渐加深呈黑色,与成年野猪无异。

2 野猪的生活习性

野猪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常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和草地间。冬天野猪喜欢居住在阳坡树林中,夏季喜欢靠近水源居住。其他季节野猪长栖息于阴坡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云杉林等森林中,尤其喜欢在泥水中嬉戏。白天野猪活动很少,中午进入密林深处躲避阳光,一般在清晨和黄昏外出觅食。野猪食性很杂,食物来源丰富,栖息场所的植被、土壤中的蠕虫都是其食物来源。野猪有偷食鸟卵的习性,特别喜欢松鸡、山鸡的卵。

野猪喜欢集群活动,每个集群大约有4~10 头,集群的领地大约有10 km2。在领地的中心地区是野猪的固定排泄场所,野猪粪便堆的高度可达1 m。野猪主要在领地附近活动,活动范围约8~12 km,雄性野猪负责保卫领地,驱赶进入领地的其他群体。

雌性野猪1.5年可达到性成熟,而雄性则需要3~4年。雌性野猪繁殖力很强,怀孕期为4个月,每胎可产仔猪4~12头;繁殖期集中于1 月—2 月和7 月—8 月,在食物丰富时,1 年可产2 胎,一般在春夏之际产1 胎,到秋季时又可产1 胎。由于群体中的任意1 头雌性野猪都会照顾仔猪,因此仔猪成活率很高,在出生2 个月后开始断奶,出生1 年时进入成熟期,体重能迅速增加100倍之多。

3 野猪的危害

野猪的危害形式主要有4种,一是危害农作物,二是危害林木和草地,三是危害人身安全,四是危害家畜和家禽。

3.1 危害农作物

野猪喜欢食用淀粉、糖分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和中药材、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均是野猪的食物来源,其中马铃薯、玉米和大豆的淀粉含量高,适口性好,相比其他农作物更具吸引力,是野猪危害较深的农作物品种。此外,野猪嗅觉灵敏,能够分辩出食物成熟与否,加之野猪食量很大,在农作物成熟季节危害最重,往往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有研究表明,野猪取食农作物对种植户造成的损失占全部损失的10%左右,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对农作物的践踏。由于野猪有在泥水中嬉戏的习惯,所以经常在农田中打滚,对作物的滚压和践踏是导致农作物绝收的主要原因。

3.2 危害林木和草地

野猪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也较为严重。对林地的破坏主要源自野猪的蹭树和拱地习性,经常滚压、践踏新造林地,导致树苗无法正常发育,影响造林;已长成的树木被野猪摩擦,也会出现树皮损伤或树干折断。对草地来说,野猪在觅食时的拱地行为会掀起土壤,破坏草皮,给草地带来较大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加重,降低植被再生能力。

3.3 危害人身安全

野猪适应性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一般情况下不会与人发生直接冲突,但在受到惊吓或受伤时会攻击人类。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天敌数量锐减,野猪种群不断壮大,其活动范围逐步由深山密林向浅山区扩展,导致部分林缘村庄逐渐靠近野猪领地,人类活动区域和野猪活动范围出现了重叠情况。而人类的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野猪正常生活习性,导致了野猪将人类视为“威胁”,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3.4 危害家畜家畜

野猪不仅会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将疾病传播给家畜,主要的疾病包括伪狂犬病、猪布氏杆菌病和猪流感等,造成家畜的患病和死亡。而且,野猪有时会捕食家畜和家畜、偷家禽卵,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4 防控对策

野猪对农作物、林地、家畜和人类的危害主要源自人类活动区域和野猪活动区域重叠所带来的冲突,解决办法可从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改变人类活动区域和活动方式、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入手,具体有如下7点措施。

4.1 限制野猪活动范围

针对野猪活动领地离人类生活区域较近的问题,可采取设置障碍物的方式限制野猪的活动范围,减少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避免人与野猪之间直接冲突。人们可在林缘村周围树立篱笆、围墙或深挖壕沟,或采用电网、铁丝网等措施保护农田、果园及村庄不受野猪侵害,但这种做法往往存在造价高、后期维护困难的现实问题。

4.2 人为干扰

由于野猪嗅觉灵敏且能够分辨农作物的成熟程度,在作物成熟季节尤其要注意防护野猪危害。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可采用人为干预的办法,利用鞭炮、锣鼓等方式对野猪进行威吓和驱赶,使其远离村庄和农田,保障农作物的顺利收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费时费力,需要人员日夜值守,且野猪适应能力很强,人类的恐吓作用会逐渐减弱,成效不明显。

4.3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在靠近野猪生活领地的地区,可采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方式减少农作物对野猪的吸引,进而降低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农作物果树苗木对野猪的吸引力较低,在林缘村庄可逐步减少马铃薯、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鼓励村民增加经济林果木种植,发展果园经济,在保障农业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与野猪直接冲突的概率,达到防控目的。

4.4 主动投饲

为减少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主动投饲的方式减少野猪对农作物的取食。有研究表明,人工投饲可以有效保护谷类作物,在一些动物保护观念较强的欧洲国家,人工投饲的方法甚至被列入法律,以确保其执行。短期上看,人工投饲野猪喜欢的玉米、马铃薯和大豆可有效减少野猪外出觅食,从而保护农作物不受危害。但从长期看,人工投饲可能进一步促进野猪种群生长,使得野猪泛滥的问题愈发严重。此外,投饲的时间、地点选择也十分重要,要避免在村庄和农田附近投放食物,应当有意识地利用投饲地点引导野猪远离农田和村庄活动。

4.5 搬离野猪活动区域

对于部分地处深山的村落和邻近自然保护区的村庄,可采取搬迁政策来规避野猪危害风险。深山区村落和邻近自然保护区的村庄,一般属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采取移民搬迁政策既可以有效回避与野猪的直接冲突,建立隔离缓冲区域,也有利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4.6 建立野猪预警系统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发展迅速,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野猪预警系统。这样可实时监测野猪种群的活动轨迹,及时预警野猪入侵,提高野猪防控的精准性和及时性,配合人为干扰措施有效避免野猪危害风险。通过对野猪种群监测数据的积累,还可利用数据平台模拟出野猪种群活动规律,提高对野猪种群活动的预测能力,尽量减少其危害。

5 结语

文章基于野猪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从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改变人类活动区域和活动方式、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8 项防控野猪危害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野猪危害防控提供有益借鉴。其中,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野猪预警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措施,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野猪农作物种群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萌萌的小野猪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智慧的野猪
野猪受骗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