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琨
(勐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0)
勐海县区位优势独特,资源得天独厚,非常适宜种植甘蔗。据统计,目前勐海县甘蔗种植面积1.47×104hm2左右,产量113.4×104t 左右,是我国甘蔗主产县之一。但是,传统甘蔗栽培技术模式下,甘蔗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理想,影响蔗农种植积极性。为达到甘蔗高产稳产增收增效的目的,推广应用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甘蔗栽培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黏、黄、砂壤土均可种植甘蔗。土壤pH 值在6~7.5 的中性土壤种最为适宜。但需要注意,盐碱地不可栽培甘蔗,尤其是土壤盐碱含量超过0.3%时,会抑制甘蔗的生长。
甘蔗生长时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氮磷钾最多,其次是钙、镁、硅以及微量元素。不同时期甘蔗的需肥要求不同,早期需肥较少,中期需肥最多,晚期亦较多。所以为保证甘蔗的良好生长,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水分是甘蔗生长的必需品,缺水或富水均会对甘蔗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甘蔗生育前期对水的需求量较少,中期逐渐增多,后期逐渐下降。结合甘蔗不同生长时期进行浇水排水,有助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甘蔗产量。
温度过高、土壤干燥,会影响植株发育。温度过低,则会引发冻害。在不同时期内,甘蔗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萌芽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蔗茎生长的最适温为32℃左右。若温度低于-2℃,则蔗茎枯萎甚至被冻死[1]。
甘蔗属喜光作物,应优先选择光照充足的无遮蔽地块栽培甘蔗,确保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有利糖分的合成、积累。
蔗农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光照、温湿度、土壤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选种,优先选用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核认定和推荐的双高甘蔗品种。以勐海县为例,可选择的甘蔗品种包括:云蔗05-51、柳城03-182、川糖79-15、云蔗05-49、粤糖83-88号、云蔗08-1609等[2]。
首先,要筛选蔗种,将蔗茎粗大、蔗梢粗壮、叶片宽大青绿、无病虫的蔗梢留作种用,禁用有病虫害的蔗梢;其次,晾晒蔗种,将蔗种叶鞘剥除之后留下嫩叶鞘,然后摊开晾晒蔗种24 h;第三,用石灰水、清水浸泡蔗种,让蔗吸足水分,有助于提升蔗种的抗旱能力。消毒用多菌灵,浸泡消毒0.5 h左右即可,可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第四,催芽,目前常用的催芽方法包括两种,其一是堆积催芽法,其二是堆肥酿热催芽法,蔗农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一般连续催芽7 d 左右即可,可有效提升蔗种的萌芽率。
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量、有机质丰富的地块种植甘蔗。选地后,要适当整理土地,清除田间杂草、枯枝败叶、碎石、地膜等,避免对播种作业及甘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为提高土壤疏松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要深翻土壤30 cm晾晒,杀灭土壤中的部分虫卵和病菌,为甘蔗高产奠定有利的基础。土壤深耕时,不可破坏原土壤耕作层。要控制好翻耕时间,建议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早耕,加快土壤风化。
甘蔗种植前,需开植蔗沟,建议沟深为20 cm,沟底宽为25 cm,沟底平整度要达标。每0.067 hm2施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 000 kg、过磷酸钙100 kg、尿素25 kg、硫酸钾20 kg,将上述肥料充分拌匀混合后施入植蔗沟内即可[3]。
2.5.1 植期
春植甘蔗建议在2 月—3 月播种,具体要结合当地温度、湿度、降雨等多方面因素灵活确定。要确保播种时温度超过10℃以上,为甘蔗发芽提供有效的温度。
2.5.2 下种
下种时,要确保摆种方式合理,建议将种茎呈“呈”品字形排放。种茎行间距控制为5 cm,确保种茎紧贴土壤,芽向两侧。同时,要控制好密度,密度过大影响蔗田光照和通风,密度过小影响产量。建议1 hm2蔗田基本苗控制在10×104株左右,1 m植蔗沟约下种12个芽,保证甘蔗有效茎数量。
2.5.3 盖种
甘蔗播种后及时盖种,在种茎表层覆盖一层水湿土,有助于保证甘蔗的出苗率。要控制好覆土厚度,不可过厚,避免对甘蔗出苗、分蘖造成不良影响。覆土厚度控制在3 cm即可,最好将土盖成龟背形,利于期地膜覆盖。
2.5.4 除草
盖土覆膜前除草。蔗农要科学选用除草剂,建议蔗田用80%乙草胺2 000 mL/hm2兑水700 kg喷施于行沟。喷施除草剂时要密切留意天气情况,高温和降雨时不可喷药。喷药后不可翻动土壤,避免对除草效果产生影响。
2.5.5 覆膜
喷施除草剂时,及时覆膜。先使用0.005~0.008 mm 厚、40~50 cm 宽的地膜,覆膜地膜时应将地膜拉直扯平,确保地膜紧贴在地面上,四周用土壤压实,避免大风天气掀起地膜。覆盖地膜可起到显著的增温保水效果,提高发芽率。
2.6.1 查苗补苗
在蔗苗萌发出土后,蔗农要认真做好查苗工作,若发现有缺苗现象,要及时补苗,建议在阴雨天补苗,补苗后在施加适量速效氮肥,提高成活率,同时也有助于迅速赶上现有甘蔗高度。
2.6.2 及时揭膜
甘蔗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若发现有蔗苗尚未破膜,蔗农可用小棍撩破地膜,让小苗充分露出,避免地膜内温度过高导致幼苗被灼伤。破膜后要用土将苗孔四周压实,避免风进入地膜内。建议在阴天或者晴天早晨、傍晚时间段破膜,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
2.6.3 中耕除草
甘蔗全生育期中耕除草3 次,控制好每次中耕除草的深度,避免过深对根系造成损伤。中耕除草,一方面能够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杂草和甘蔗争夺水分、养分,促进甘蔗早生快发。
2.6.4 适时追肥
在甘蔗出苗后结合除草追施提苗苗,每0.067 hm2追施尿素15~20 kg。进入大田生长期后,结合中耕培土进行追肥,每0.067 hm2追施钙镁磷100 kg、氯化钾10 kg。后期,要结合甘蔗长势做好叶片肥的喷施工作,叶面肥建议喷施磷酸二氢钾3次,促进甘蔗生长,提高产量。
2.6.5 浇水排水
要明确甘蔗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萌芽期需水少,保持土壤湿润正常出苗即可;分蘖期需水不多;伸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多,此时若自然降水少,要及时进行浇水,浇水时以喷灌、沟灌为宜,禁止大水漫灌;成熟期对水分需求量减少,此时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甘蔗生长全生育期内,若自然降雨过多,要及时清沟排水,避免引发涝灾影响产量。
黄斑病是勐海县甘蔗栽培常见病,该病也被称之为赤斑病,患病甘蔗嫩叶出现点状不规则形的病斑,颜色为黄色,温湿度适宜环境下斑点不断扩大,形成大黄斑,叶片变为赤红色。后期全部叶片变为赤黄色,叶片边缘干枯,潮湿环境下病斑处出现红色小点,病斑背面出现霉状物,颜色为灰白色。
防治措施:科学选种,优先选用抗病性品种,并合理搭配不同成熟期的甘蔗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建议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24 h,防止种子携带病菌;控制好播种密度,营造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加强田间管理,重点做好排水工作,降低蔗田湿度;若发现有病叶及枯叶,要及时清出田间,防止传播病菌;预防时,可在6 月—7 月喷施波尔多液、多菌灵药液,降低发病率;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77%氧氯化铜水溶液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5%丙环唑水溶液1 5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5]。
甘蔗栽培后,若管理不善,滥用化肥,会增加锈病的发病率,2月—5月是锈病的高发期。该病会对甘蔗植株叶片造成较大的危害,受害叶片出现小斑点,颜色为淡黄色,后期病斑扩大为长形,颜色变为褐色。随着病斑数量的不断增多,叶片干枯,呈锈褐色。被危害的甘蔗植株分蘖数量减少,蔗茎变细。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品种;甘蔗播种之前,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浸种15 min 再播种,可显著降低锈病的发生率;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及时去除田间病弱株及老脚叶,营造良好的通风和透气条件;做好追肥工作,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提升抗病性;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1%波尔多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3次。
梢腐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梢头等。叶片患病后,基部缺绿黄化、狭窄皱褶、扭缠,后期病叶逐渐老化,病部出现红点,呈不规则状,有的则出现梯形的病斑,叶片边缘逐渐出现暗红褐色的病斑,有的呈黑色。叶鞘患病后,则会出现红色梯形病斑。梢头患病后,会出现深红色细线状后者长形凹陷状的条斑。
防治措施:使用经过充分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施肥时科学配比,控制氮磷钾比例,禁止滥用氮肥;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螟虫是危害在勐海县甘蔗安全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螟虫属钻蛀性害虫,主要随引种传播。调查表明,勐海县甘蔗4月—6 月危害以大螟为主,8 月开始出现黄螟,4 月—8 月均有二点螟危害。螟虫主要通过钻入甘蔗植株内部产生危害,导致心叶枯死,蔗苗死亡。
防治措施:精选蔗种,并用石灰水浸种消毒;适当提早播种,避开危害盛期;坚持轮作,建议和水稻、花生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减轻危害;重视对赤眼蜂的保护和利用,其是螟虫的天敌,将其释放于蔗田内,可捕食螟虫;田间螟虫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90%敌百虫晶体500 倍喷、5%锐劲特1 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综上所述,勐海县甘蔗栽培历史悠久,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新时期,在甘蔗栽培时,要积极创新栽培技术,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推动勐海县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