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但是目前,仍然有个别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改变教学方式的热情与动力,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当中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将教育和生活相联系,将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有许多种途径与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生活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这就需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进行情境教学
数学语言虽然能够直观地表达字面意思,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原因不仅在于数学是需要学生灵活应变的学习科目,而且还在于数学语言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将数学语言转变为富有感染力的生活语言。
(二)开展实践课程
数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选定一种商品,通过销量与单价的关系计算出此种商品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的销售额。这种实践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不同的疑惑与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共同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加强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