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琰,李叶广
单县东大医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300
呼吸衰竭作为新生儿高发呼吸系统疾病,于发病后易对患儿组织器官功能、机体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患儿呼吸系统功能产生损害所导致,因新生儿阶段人体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一旦发生呼吸衰竭,患儿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具有一定病死率[1-2]。呼吸支持治疗在临床救治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属常用方式,该治疗的实施,除能维护人体氧气摄入量稳定外,还能够改善并干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促进功能恢复,患者经治疗后,其自主呼吸、呼吸系统等可得到显著改善,由此对呼吸功能障碍所致影响、危害等做到有效控制[3-4]。为探究新生儿呼吸衰竭适宜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 年1月—2022 年12 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80 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例,分析治疗中呼吸支持治疗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参比组40 例,男、女各23 例、17 例;胎龄37~42 周,平均(38.58±1.03)周;日龄1~8 d,平均(3.28±0.48)d;体质量1 804~2 335 g,平均(2 045.58±67.69)g;出生方式:剖宫产11例、自然分娩29 例。观察组40 例,男、女各21 例、19 例;胎龄37~41 周,平均(38.62±1.10)周;日龄1~9 d,平均(3.34±0.39)d;体质量1 814~2 385 g,平均(2 067.91±82.44)g;出生方式:剖宫产13 例、自然分娩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执行。
纳入标准:经临床行专科检查、查体,符合《实用新生儿学》[5]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确诊新生儿患呼吸衰竭,患儿为新生儿;与患儿家属沟通研究内容,家属充分知晓后,同意参与并签订同意书;患儿个人基础资料、疾病相关信息等均可详细采集;生命体征尚且稳定,可采取常规方式治疗;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尚可。
排除标准:伴先天性疾病、发育畸形等情况患儿;早产或超早产新生儿;伴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患儿;患儿家属质疑临床诊断及所规划治疗方案。
面罩吸氧方式予以参比组治疗:患儿行新生儿呼吸衰竭基础治疗的同时,实施面罩吸氧,取吸氧面罩,遮盖于患儿口鼻处,氧气流速设定:5 L/min,做持续吸氧。
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方式予以观察组治疗:对患儿口鼻分泌物实施清洁后,取氧气管道、氧气装置实施消毒、连接,参数设定:氧气流量5~10 L/min;空气流量5~10 L/min;氧浓度21%~99%;温度31~37℃;湿度高流量8~80 L/min 鼻塞塞入患儿单侧鼻孔,实施固定,做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
患儿行吸氧治疗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功能、新生儿呼吸衰竭病症反应等实施查验,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做吸氧参数调整。为维护患儿疾病诊疗期间良好状态,做进食方式调整、就诊环境管理、抚触等,以促进其呼吸衰竭病情尽快改善,抑制该病影响。
①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相关指标:统计患儿病症反应(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整)改善时间、总吸氧时长、上机时间等项数据。②血气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项汇总数据,以动脉血气分析仪做血气指标数据测定。③肺功能:包括潮气量、气道峰压、呼吸频率、呼气末正气等项数据,肺通气功能测试、支气管激发实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方式取得指标数据。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下呼吸道感染、代谢性酸中毒、肺出血及碱血症等数据,计算发病率。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各项治疗相关指标用时均比参比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相关指标比较[(),d]
表1 两组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相关指标比较[(),d]
?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比较()
?
续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比较()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参比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临床中,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病因,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生,多是由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等为诱因所引发,新生儿阶段人体组织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因此易受上述因素影响出现呼吸衰竭,对其机体生理状态、组织器官功能等造成损害的同时,使新生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6-7]。从疾病危害角度出发,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于发病后病程进展速度较快,基于其生理特殊性,且疾病发病于呼吸系统,因此呼吸衰竭发病后可在短时间内诱发多种类型并发症,加剧疾病危害的同时,增加临床疾病治疗难度[8]。因此,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需把握治疗及时性,并以适宜方式予以患儿疾病救治,以维护患儿生命安全。
呼吸支持治疗在临床中多用于因疾病所致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该方式是以改善患者呼吸状态、调节其呼吸系统功能为治疗重点,因此在实施中,呼吸支持治疗通过予以患者氧气供给、做人工通气,使其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维护人体氧气摄入量稳定,以保障组织器官供氧,从而抑制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缺氧,减少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引发的功能异常、衰竭,人体电解质、酸碱度紊乱等情况发生率,在使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改善的同时,可促进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疾病诊疗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因此在临床中,呼吸支持治疗于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9]。基于此,选择以呼吸支持方式予以呼吸衰竭新生儿治疗,采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对患儿呼吸系统功能、呼吸状态等实施干预、调整,患儿机体氧气摄入量、血氧水平等可得到充分改善,与此同时,该治疗可快速管控呼吸衰竭对于患儿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损害,抑制该病所致并发症,从而减轻疾病危害,由此在治疗实施后,可在短时间缓解患儿病症反应,充分促进呼吸衰竭康复、身体机能恢复等[10-11]。本文研究得出,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方式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均比行面罩吸氧患儿各项治疗相关指标用时短。证明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以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治疗,对其病症反应改善、呼吸衰竭治疗时效性提高等方面均可做到有效促进,维护患儿疾病诊疗效果,由此使其疾病康复率得以提高。分析患儿血气指标、肺功能,实施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患儿的血气指标、肺功能等在治疗后得到较为显著改善[12]。证明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对于患儿机体血气水平、肺功能等具有明显干预作用,经过治疗,患儿机体血气水平得以恢复正常,可有效抑制呼吸衰竭对其机体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功能等影响,同时促进其肺功能恢复,能够保障其预后呼吸系统功能稳定,从根本上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对患儿健康、生长发育等方面干扰性,维护其未来成长[13-14]。患儿治疗期间呼吸衰竭并发症比较,采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治疗的患儿,较面罩吸氧方式治疗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呼吸支持的开展能够确切抑制患儿病情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维护患儿在疾病治疗中机体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功能稳定,减轻疾病危害,由此可协同临床所采取新生儿呼吸衰竭基础治疗措施发挥功效,保障患儿疾病诊疗安全,相比面罩吸氧,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更具治疗适用性,经治疗后可见较高的治疗有效性。
本次研究得出,新生儿呼吸衰竭病症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血气指标、肺功能等也较治疗实施前得到有效调整。证明呼吸支持治疗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病症反应缓解,血气指标、肺功能等改善。采用不同方式干预患儿呼吸状态,治疗后,呼吸支持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而面罩吸氧方式治疗患儿不良反应发病率为20.00%。朱敏等[15]在研究中指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71%,研究组发生率为25.92%。本次研究数据与朱敏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呼吸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血气指标、肺功能等,能够充分保障患儿疾病治疗的安全,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