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座山

2023-09-06 05:29张相正
牡丹 2023年17期
关键词:马老嵩县李铁

张相正

天地悠悠,问斜阳古道,何来天池奇山?

伊洛汤汤,望熊耳浮云,自古灵秀之地。

二十几年前,洛阳天池山还只是藏在大山褶皱里的一处国有林场,名王莽寨。现在,这里已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 级旅游区了,风光旖旎,名噪中原,游人云集。

大山不言,人心有知。有两位老人,天池山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那就是默默地赋予了天池山文化灵性的著名作家李铁城和退休干部马占武。

萍水相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2000年,天池山旅游端倪初露。时任洛阳河柴集团退休办主任的马占武带队到天池山旅游,因情钟此山,后多次带团前来。马老曾担任厂办主任17年,博闻多识。当时,景区开发伊始,正值用人之际,求贤若渴,便邀请马老留下。马老公职荣休,遂欣然受命,挂职景区管理处副处长,职工亲切地称他为马老师。

2001年秋,一个偶然的机缘,应时任嵩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之邀,著名诗人、作家、书画家、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李铁城先生离开省会郑州,也来到了天池山。

马老见到李老,心潮难平。由于落后、闭塞,当时的天池山人并不知道李铁城先生的文学地位和斐然成就。但是,对于先生马老却是早有耳闻。

李铁城先生长于策划,工于诗词,精于碑文,擅于书法,是国内享有盛名、境外广有影响的碑文大家,文坛有“南有魏明伦,北有李铁城”之说。他曾任《莽原》杂志编辑,河南省《文化志》主编,是河南省文史馆资深馆员。他的《祭炎帝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他的《新道德经》,被《新华文摘》转载,称其为警世、惊世之作。著名作家柏杨说:“新道德经,句句真言,当再详读。”著名作家李准说:“作者古文根基很深厚,没想到河南出了这样一个人物!”他的《轩辕黄帝之碑》,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阅后由衷称赞:“河南大有人才啊!”

马老为人谦和,处事稳重,能书擅画,富有才情。他积数十年阅历所得,倾心景区建设发展。尤其是他与铁城先生萍水相逢之后,如遇知音,遂尊先生为师。马老曾这样写到:“遥望先生在天上,品学仰视不可及。”他多次对天池山的职工说:“李老师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李老师可是咱天池山的宝啊!”

时年,铁城先生65 岁,占武先生55 岁。马老对先生心慕手追,成为得力助手。先生撰文,马老勒之于石。李老提出思路,马老安排得井井有条。李老撰写导游词,马老培训导游员,配合默契。

李老耿直,或遇疾言厉色,马老则洗耳恭听,默然受之,不愠不火,师生之谊,知己之情,山高水长。

李老外出,马老必前行,引领探路,悉心左右。一次,二人夜宿山顶农家。茅舍湿冷,马老担心年迈的先生出事,夜起数次至床前探视。其情殷殷,其意拳拳,令人唏嘘。

点石成金

初到天池山,先生即为这一方神奇山水所沉醉。

马老陪同李老,钻密林,趟溪流,攀绝壁,探险谷。为摸清底子,他俩以花甲高龄,走遍景区山岭沟壑。他们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就连陪同的年轻人也常常跟不上步伐。

李老触景生情,文采飞扬,随口吟出即成佳句。如:山高北风吹,树木多南枝、岭高寒来早,涧深花发迟、叶落峰峦瘦,天寒溪水清等。李老随口吟出,马老随手记下,相扶相携,相处默契。

有一次,看到盛开的洋槐花,他喜不自禁,便采了一些准备回去蒸着吃,遂自嘲道:平生廉自守,今朝窃花归。

李老认为,景区建设应从一石一池一溪起步,应遵循科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应在保持大自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尽可能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景点开发上,拥有丰厚国学底蕴和广博阅历的李老往往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有一水潭,中有圆石凸出水面,他名之为“忘忧石”,并撰《忘忧石记》刻于侧壁:君不见足下之石,中坚而外圆,默然守静,与世无争,大水突来,岿然不动,隐忍以度时艰,此可谓真忘忧也。

作者和李铁城老师

点石成金,妙笔生花。

看到荆棘丛中的杜鹃花,李老写了首《志气鹃》:岭畔山坡即是家,山泉为镜映朝霞;今生只愿棘中老,不作豪门富贵花。

看到飞来石,李老写道;疑是补天石,当年落世间;风来吹欲动,犹恐再升天。"

李老亲自为景点命名,如芦塘听瀑、柳林闻莺、蟹瀑双蝶、双溪风月、涤烦矶等,均妙手偶得,情趣风雅,诗意盎然。

李老亲自撰写景点说明牌,亲自撰写导游词,亲自为导游员传授讲解要领。

李老不失时机为当地的县委书记、县长、旅游局长、景区负责人灌输环保理念和美学思想。在修路造桥过程中,他坚持现场指导,有效杜绝了开发之初的毁树、毁石、毁景行为。

如今,行走在步道之上,往往会碰到一些树在路中间赫然而立。不是树让路,而是路绕树。大家知道,这都是他庇护的结果。每次绕树而过,每次看到那些肆意生长的树,游客们就进一步读懂了先生力倡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李老和马老嘉言懿行的影响下,天池山这处旅游胜地,从开发伊始,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高节临风

凡事,他们都竭己所能,亲力亲为。然而,令天池山人没想到的是,萍水相逢的李老和马老,从城市来到深山,不仅自带米面油盐,自买果蔬,搭伙做饭,并坚决不要景区一分钱报酬。

嵩县人民政府授予李铁城老师荣誉市民证书

李老为玉女溪景点设计了方牖月门,黛墙粉瓦,竹影婆娑,花木掩映,颇具创意。门上,有他亲书的楹联:奇幻旖旎,不信人间存仙境;空灵幽绝,方知世上有天堂。

李老利用自己在文化圈的良好人脉关系,先后邀请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及知名书法家王澄、周俊杰、李刚田、胡秋萍、武庆平、吉欣璋等数十位文化名人、书法大家为景区题名、题诗、题字。

如今,漫步天池山,随处可以看到“伟人仰卧”“芦塘听瀑”“曲径通幽”“观鱼”“虹桥卧波”“天门”等众多书法题刻。这些高品位的书法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极大地提升了景区文化品位。

这些名家书法,市场价值成千上万。然而,天池山景区一分钱也不用花。

有年冬天,李老考察景点归来时,不慎滑进水里,鞋袜湿透。晚上,先生让同行的时任管理处副处长韩少先把袜子拿去烤一下。韩少先想到先生为景区辛劳奔波,未拿景区一分报酬,吃是自己的,穿是自己的,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就把先生湿漉漉的旧袜子扔掉,自己拿出两块钱,给李先生买了双新袜子。结果,先生不高兴了。但袜子还得穿啊,次日,先生到商店问清价钱,分文不少照价付清才算了事。

多少年过去了。但现在提起这件事,我看到,韩少先满眼泪水,欲说无语。

在牛皮凹,李老给朱家孩子买过作业本。

在前坪,李老给一残疾人家送钱,帮忙修缮了损坏多日的门楼。

教化一方

李老学养深厚,思想不羁,率性而为,自有高格;马老谦逊稳重,高风亮节,脚踏实地,至情至性.他们二人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和教化了一方生民。

到景点巡视,他俩亲自下水捞取漂浮物;路边如有污秽之物,他们用落叶包住双手捧起远离道路埋掉;施工现场,他俩常常高挽裤管和民工一起搬石抬沙。

为了美化宝箱潭景点,李老从三里外的地方挖了一种叫“羊胡子”的草,他边挖边说:“我是请你们去一个好地方生活,不要舍不得老家啊!”

他俩把修剪下来的柳枝抱回,一枝一枝插到月牙潭沙洲上,现在,那里已是新绿一片,郁郁葱葱。

2002年10 月,林场一位老职工因病倒在了岗位上。闻讯后,这位曾给华夏人文始祖炎帝、黄帝写过碑文的人,掂起笔,又为默默无闻的护林工人写了这样的碑铭:

护林员老罗,貌清瘦,话不多,逢人惟一笑而已。日修路,夜值勤,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尤。2002年10 月24 日因病去世,石西即生前所居之屋。

寥寥数语,护林员形象栩栩如生。碑文刻成之日,整个景区震动。

别情依依

2004年,在景区名声日隆之时,李老离开了天池山。但他无时不牵念这里的一山,一石,一水。4年的风风雨雨,让他难以释怀。他写道:人间天上西溪水,奇特清幽幻景开;尽日徘徊行不够,别离又到梦中来。

稍后,马老因身体原因,也离开了天池山。二人离别后,一个居洛,一个住郑,但时有联络,殷殷牵念。马老在《中州人物》上撰写回忆文章,介绍李铁城与天池山开发的难忘历程。李老得知马老病重,曾在《郑州日报》发表《沁园春·赠马占武》,其中写道:人生来去转蓬,有几个相知意气倾。念崎岖夜路,时相扶携;温冷茅舍,几度心惊。心裁别出,山河重塑,狂士聊输一片情。千山路,待养精蓄锐,再度出征。

然而,天妒此情,天不假年。

2004年岁末,马老突患恶疾,终致不治。天池山人闻此噩耗,无不扼腕叹息,泪湿衣襟。先生闻之,忍痛为其撰写碑文:

……寻常相貌,寻常言语,寻常人也。然交之愈久,识之愈深,方知非可以寻常二字概之。

……占武长逝,山川草木禽鸟何处再寻良朋?余与众人何处再得佳友?悠悠苍天,曷吝曷啬!

高山流水,此情依依。

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是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两大重要阶段,前者是对工程状态进行数据采集,以便及时获得客观、准确的变形数据;后者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以真正起到工程安全监测和工程状态说明或预测的作用,采取合理的预防处理措施,确保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后来,李铁城老师用自己的稿费为马占武先生塑了尊铜像,安放在天池山景区。

故里情结

2018年,年逾八旬的李铁城老师到嵩县两程故里考察,对两程故里开发提出建议,还无偿为两程故里撰写楹联、为二程大公墙题词,修改两程故里文物、碑文介绍,提升了两程故里景区的文化品位。

他为诚敬门题写楹联:仁义立治行之本,诚敬开入圣之门。

两程故里道学堂东西两侧的庑房,东侧为“和风甘雨”,西侧为“烈日秋霜”,他分别题写楹联为:同堂配享传万古,一事成祀永千秋;门内尽列家学远,户中咸坐道思深。

他为二程大公墙题字:天理至公。

题写对联后,他说:“我已经82 岁了。你们这次让我给两程故里题字和写对联,我一分钱不要。县里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开发两程故里,我很高兴能为两程故里做事。”

天池山风景

文以载道

李铁城老师说:“嵩县已经摘掉贫困帽子了,很了不起,但精神脱贫还任重道远。”一语警醒梦中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嵩县提出了“湖山圣域”的理念,把文化建设作为重大战略进行谋划布局,着力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洙泗流域出孔孟,伊洛圣地育二程。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昔贤倡文明。”在李老师等专家学者的支持下,理学圣地“二程故里”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近年来,嵩县陆续举办了三届“黄河文化与二程理学”高层论坛,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等国内顶尖学术天团相聚“理学圣地”论“道”说“理”,开启了一场关于“黄河文化与二程理学时代价值”的思想盛宴。被黄河文化滋养、被二程思想浸润的嵩州大地,绽放着河洛文化的璀璨光芒。

2021年3 月15 日,嵩县人民政府为李铁城先生颁发嵩县“荣誉市民”证书。

“艺术点亮乡村,文化泽润嵩州”。在全省首家村级专业美术馆——嵩县龙王美术馆开馆仪式上,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用这句话来表达“文化兴嵩”对一个县域发展的深远意义。

文旅融合,文艺赋能。如今,走进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山水萦绕,炊烟袅袅,恍若一幅古朴幽静的中国水墨画。几年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冯亚珂依托村里生态景观办起了写生基地。一支小画笔绘出脱贫路,每年来此的写生人数超过2万人。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遐迩闻名的“手绘小镇”。

结语

文化兴嵩,造景济世。蓦然回首,在天池山,在嵩县,在洛阳,两位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是勒石的字迹,不仅仅是匆匆的足迹,不仅仅是感人的事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其实,天池山人知道,两位先生留下的,就是我们须仰视才见的、比天池还高的、照亮我们心灵的、值得我们一生为之攀越的,那一方精神高地!

猜你喜欢
马老嵩县李铁
世世代代跟着你
铭记审计历史?讲好审计故事
基于一维弹簧质量模型的碰撞分析
嵩县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103岁老作家马识途:总乐观 勤写作 练书法
嵩县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马三立趣谈悟人生
浅谈水土保持在嵩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