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专项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9-06 12:49赵桂华
河北医药 2023年15期
关键词:肌力下肢康复

赵桂华

脑卒中病情凶险、起病急骤,致残及死亡率均较高,会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仅要求临床治疗要挽救脑卒中患者生命,还期望治疗后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以当前临床脑卒中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怎样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研究显示早期专项康复护理的开展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1]。我院为了对早期专项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明确,特意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探究早期专项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脑卒中患者,依随机数表法均分2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4.23±8.49)岁;高血压病史4~29年,平均(14.07±3.54)年。初始肌力:上肢肌力:≤Ⅱ级27例,≥Ⅲ级13例;下肢肌力≤Ⅱ级28例,≥Ⅲ级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78±10.78)岁;高血压病史3~27年,平均(13.89±4.66)年。初始肌力:上肢肌力:≤Ⅱ级28例,≥Ⅲ级12例;下肢肌力≤Ⅱ级29例,≥Ⅲ级11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②年龄<80岁;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

1.2.2 排除标准:①检查及治疗不合作;②存在严重心脑肺肾功能不全、严重精神疾病及重症感染者等;③非脑血管病引起的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含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简单康复训练等。

1.3.2 试验组结合早期专项康复护理。①改良肢位摆放:患者平卧时,伸直下肢髋关节,垫小枕于患侧双膝及臀部下方,并做足被动运动;侧卧时,肩胛骨置于前伸位,用软垫支撑患侧上肢,伸直肘关节,放软枕于下肢两腿间,微曲患侧膝关节。②肢体按摩:进行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活动时不宜引起疼痛,活动范围由小至大,直至患者恢复主动运动。③协助功能训练:情况允许后,协助患者开展功能训练,避免肌张力过大影响神经肌肉恢复。①桥式运功:患者仰卧、屈膝;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②抱膝运功:患者仰卧,双腿屈膝;双手叉握;将头抬起,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④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进食前用手缓慢按、拉舌头,然后按摩面部肌肉。引导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吞咽时用手向上推喉结。⑤语言训练:语言受到影响者每天进行30 min语言功能训练。感觉性失语者,用表情、手势表达用意;运动性失语者,进行字、词、短句的练习;命名性失语者,指导其反复说出物品名称[2]。⑥抗痉挛指导:使用体位调节、牵拉设备等方法开展抗痉挛训练,重点对患者开展平衡训练,让脊柱呈伸展状态,上肢表现为关节屈曲性痉挛,下肢痉挛主要为屈伸双向痉挛,抗痉挛训练主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形式。

1.4 观察指标

1.4.1 生活质量评估:应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1.4.2 上下肢肌力评估:包括上下肢肌力,分为6个等级。0~Ⅴ级,级别越高,肌力越强[4]。

1.4.3 2组干预前后FMA评分:运用Fugl-meyer量表(FMA)[5]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评估内容为上肢、下肢运动功能,0~100分,分值与肢体功能成正比。

1.4.4 吞咽功能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的吞咽功能,评分与吞咽功能呈负比[6]。

2 结果

2.1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n=40,分,

2.2 2组上下肢肌力对比 试验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Ⅲ级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Ⅱ级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上、下肢肌力比较 n=40,例(%)

2.3 干预后2组FMA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FM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n=40,分,

2.4 2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 试验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3.09±1.05)、(10.11±0.6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 n=40,分,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尤其是部分患者基础疾病多、年龄大,限制了功能恢复,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7]。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更新组织的能力,脑卒中患者脑神经受到损伤后,神经系统会出现结构代偿和功能重组,表现为细胞轴突再生、树突发芽等[8,9]。具有适宜条件时部分受损神经元能够再生,并于发病后数天开始恢复神经功能,最快的为1~3个月,之后因继发性障碍等因素减缓[10]。

传统的康复护理只作用于患者的日常饮食和心理、生理护理,未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11]。早期专项康复主要以卧床期脑卒中患者为服务对象,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借助生物反馈作用加快大脑恢复,使受损脑组织得到重组和修复,新重组细胞不能良好发挥机体运动作用,但在长时间锻炼后,可促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的全面实施可促使神经反馈通路重建,提升大脑皮质功能。早期专项康复训练实施可加快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对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状况予以改善,可促使脑组织重建和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最大程度的增强患者肢体协调能力[12,13]。本研究中,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试验组上肢肌力≥Ⅲ级者所占比例为77.50%、下肢肌力≥Ⅲ级者所占比例为8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0%、40.00%(P<0.05)。充分显示,针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专项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肌力水平[14]。

部分脑卒中患者在长期卧床不能坐起,或者盲目追求力量训练导致肌张力增高,异常模式增强时,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15]。桥式运动正是因为其有效的躯干控制以及对核心力量激活的良好反馈深受治疗师所青睐。指导偏瘫患者抬臀时,通过选择性伸髋激活“桥”下的肌肉,桥弓的维持抵抗重力使得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增强,从而广泛应用到脑卒中患者身上[16]。同时数据显示,干预后试验组FM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将患者作为中心拟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前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并开展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训练措施,可让患者保持稳定情绪配合康复训练,提升患者肢体功能,获得高质量预后结局。所以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专项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正常运动程序和神经回路的建立,提升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与吞咽功能[17,18]。

综上,早期专项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与吞咽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力下肢康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