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06 07:06胡晶晶
教育界·A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语文应用

【摘要】教育戏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创新教学方式,而且能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戏剧是学生展现个性、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平台。因此,在核心素养时代下,教师应综合考虑教材、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将戏剧元素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优化教育戏剧应用效果和语文教学质效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语文;应用

作者简介:胡晶晶(1988—),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李渔小学。

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科目。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和教育有效融合,在教学中融入戏剧内容、戏剧方法,并通过演绎戏剧角色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等,进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可将戏剧元素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挖掘戏剧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不同故事的情节、不同文本的体裁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对于童话和寓言等体裁,教师很容易就能構建相关情境,为学生思考、练习、对话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内容作为载体,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戏剧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育戏剧优势的同时,提升教学的效果[1]。

具体来说,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存在情节矛盾、冲突等,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理性地分析,并感悟其中的哲理。因此教师可应用教育戏剧,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方帽子店》为一篇童话,该童话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蕴含着有关变与不变的哲理。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将辩论、“坐针毡”等戏剧元素应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故事人物作为出发点,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学生在思考有关变与不变的哲理的基础上,能自然地形成辩论的观点。

其次,小学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有留白、未写明人物的内心活动或在结尾设置了悬念等,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可挖掘其中的戏剧元素,使这部分内容具体化。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故事没有写完,教材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所以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故事续编框架,让学生构思好故事的架构之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续编的内容。为了优化故事呈现效果,学生在进行表演过程设计时,会更注重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内心活动等相关细节,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表达的内容会更完整、具体且具备逻辑性,这为提高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教学内容为重心,优化设计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目标通常为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应用教育戏剧时,不应过于注重表演体验过程和艺术形式,而应以教学内容作为重心,来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具体来说,第一,教师可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转化,通过“教师入戏”、教师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想象、思考;第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来调控各表演环节的时间,确保能有序开展实践活动;第三,教师应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总结,促进其语文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大象的耳朵》的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教育戏剧时,首先,可提出情境式问题,如“大象的耳朵和小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区别?”“大象和小兔子可以相互交换耳朵吗?为什么?”等,让学生从戏剧情境的角度去思考和讨论。其次,教师可将大象的心理变化、内心情感作为表演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改变语调、即兴表演等方式,来切实感受大象的心理状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创作,并对教室里的桌椅位置进行调整,划分观众席、舞台和后台的区域。在学生结束表演之后,教师可分析、评价学生的面部表情、口头语言、肢体动作及对场景的布置等,以此提高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自身扮演的角色、他人扮演的角色的视角出发,来多方面感受大象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升华教学主题。

三、以学生能力为基础,创设教育戏剧情境

就小学语文科目而言,部分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现象的存在,加大了学生产生共鸣、理解内容的难度。而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应用教育戏剧,则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身想象力、感知力、认知能力,进而充分展现自我[2]。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时,教师可以学生能力作为基础,以教育戏剧情境创设作为抓手,有效提升教学质效。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找出诗中的情境和形象,以此搭建小型舞台,并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件进行装饰,再通过入戏、角色扮演等策略,开展与学生能力相符的模仿等方面的训练,为有序开展戏剧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介绍王维十五岁进京赶考的经历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王维的家人,如他的兄弟、姐妹、父亲、母亲等,并分组讨论下述问题:如果你想通过写、画等方式给王维送祝福,那么你送的祝福包括什么内容?学生需要在互道祝福、互诉衷肠等情境中,营造家人相亲相爱的氛围。最后,教师可选出扮演王维的学生,让他查看家人的信笺,接受家人的祝福,并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为后续思念亲友、写家书的表演做好铺垫。教师创设教育戏剧情境,不仅能满足学生目前对诗词学习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其个性,而且能让其自然地进入情境,进行多层次体验,准确理解诗词意境,全方位了解诗人情感,在表演时将情感表达得更到位。

另外,语文源自生活,而教育戏剧则是连接生活、语文的重要纽带。因此,教师应以学生能力作为基础,紧握戏剧这个抓手,在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童年的水墨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思考“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趣事?你心目中的童年乐园是怎样的?”等问题,并将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形式,将作者童年的水墨画中的垂柳、山溪、红蜻蜓、鱼儿等景物或动物的特点展现出来,并结合生活经验探讨如“垂柳梳妆”“溪水将人影染绿”等短语的含义。教师通过将教育戏剧与实际生活有效融合,能帮助学生将已经习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知识内化、语言输出的目标,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3]。

四、以戏剧范式为媒介,突破教学重难点

戏剧范式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媒介,戏剧范式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加深和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的理解和反思,让其深刻认知周围事物。戏剧范式也和故事的情节发展有密切联系,如“专家外衣”“坐针毡”等戏剧范式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剧情来构建课堂,能为提高学生对人物心理和事件经过的认知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等,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单一范式或综合范式。在选好戏剧范式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相关活动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父亲、树林和鸟》中的父亲通过闻气味、看动静就能知道是否有鸟或者鸟什么时候易受伤害等。因此,教师选择“定格画面”戏剧范式作为媒介,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还原树林里的场景。具体而言,一些学生将相关场景在课堂上进行呈现,他们中有扮演父亲的,有扮演树木的,有扮演鸟的;另外一些学生则上台共同完成“思路追踪”戏剧范式的构建,让台下的学生通过语言的形式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包括台上的学生扮演的植物、动物的姿势和神态等,并推测他们的情感。若想要达到表情达意准确、客观的目标,学生则需借助戏剧范式这个媒介,将教材中静态的文字转换为动态的语言。

另外,戏剧范式有较强的操练性,教师可从学生真实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其树立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戏剧游戏等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表演的热情,提升其创造力,进而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可见,将戏剧应用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挖掘相关内容的深刻含义,实现问题解决、知识获取、语义理解的目标[4]。

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灵活选择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时,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对应用策略进行合理且灵活的选择。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通过剧情探索、动作探索等方式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关于形体动作和词语的策略,可帮助学生在进行动作探索的过程中,更准确地理解词语、找出词语之间的差别,以更具象的思维理解相对抽象的知识[5]。其次,教师可从情节、线索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推理、探究故事的情节和线索,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及联想。再次,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画面、声音等形成感悟来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亲历体验的策略,有利于学生鉴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和人物的品质,培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最后,教师可通过语言文化体验等形式来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教师帮助学生从认知、语言、动作三个方面进行语言文化体验,可为其形成核心素养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对于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题西林壁》,教师可从诗词的核心内容—只有客观、全面地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根本切入选择教育戏剧的应用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探讨不同的诗句。每个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提出相关的问题,被问到的小组成员需在想象、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回答。采用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可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知诗句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之后,教师可融入二年级下册的《画杨桃》的内容,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具体情节,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各种事物、客观看待各类问题的素养[6]。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戏剧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较为契合,有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对激发学生自主性、创造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可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应用教育戏剧,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海霞.让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J].小学生(上旬刊),2022(4):52-54.

[2]章藝琼.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教师,2022(5):24-26.

[3]林小静.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5):101-103.

[4]钟婷婷,李颖.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

(7):59-60.

[5]王卓.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诗歌意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别有“风”味》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7):87,91.

[6]卢晓娟.“双减”背景下运用教育戏剧范式促进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发展的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2):28-30.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小学语文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