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合唱教学创造性转化

2023-09-06 05:58:25徐业刚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合唱教学中小学

徐业刚

摘要:合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合唱教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合唱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唱法,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合唱教学措施的研究与探索,将合唱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找有效的合唱教学创造性措施,增强中小学生在合唱作品学习中的创造性。文章从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小学合唱教学采用创造性措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合唱教学;创造性转化

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对团队的认同感。通过合唱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理解力,能够使学生发现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提升审美能力。而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在合唱活动中,通过欣赏合唱作品,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表现合唱作品。

1   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唱作品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合唱教学难度大,教师不易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合唱意识和兴趣。而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对合唱作品的理解,提升对合唱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美的鉴赏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对《小白杨》《少年中国说》等优秀的合唱作品进行学习,能使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的信心。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合唱作品,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1.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将音乐与歌唱结合起来,在歌唱中创造美,同时也为音乐注入了灵魂。合唱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能够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从而在合唱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合唱是一种集体性活动,在合唱中需要将个体进行合作,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合唱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如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等。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通过聆听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和谐。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1.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活动,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合唱中,我们要将学生的个人情感和集体融合,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演唱不同风格和不同内容的合唱作品来培养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一合唱作品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青春舞曲》中的两首歌曲。当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体会合唱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和默契度。学生也能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1.4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合唱作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合唱的认知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合唱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而且能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艺術。在合唱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合唱作品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开阔视野、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可以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增强他们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中小学合唱教学现存问题

2.1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中小学合唱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小学合唱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有很大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教授学生合唱技巧,没有认真研究教材,也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讲解合唱作品时,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解,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爱好。例如,在讲解《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曲时,有些教师认为这首歌曲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跟着教师认真唱就可以了。实际上,这首歌曲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爱好,所以在课堂上总是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合唱作品,更无法使学生掌握合唱作品所需要的演唱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努力将合唱作品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唱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2作品选择不合适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经典的合唱作品,让学生通过合唱的形式学习音乐。但实际上,合唱作品是很多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合唱作品也非常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选择了一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合唱作品,导致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

2.3学生缺乏必要的合唱技巧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合唱技巧的培养。部分教师认为,合唱作品只需要学生将歌曲唱好就行了,不需要其他技巧的帮助,更不需要学生进行简单的演唱。但实际上,在合唱中,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协调能力。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合唱过程中就会出现声音杂乱、唱词不清晰等问题,给合唱活动带来很多困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是让学生单独完成一些演唱任务,使他们在唱歌时总是缺乏自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出现声音杂乱、唱词不清晰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唱活动。

2.4忽视合唱作品的文化背景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音乐的声音,而忽略音乐背后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比如,《童年》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所作,其音乐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导致冼星海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虽然冼星海从小便饱受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正是因为冼星海的这种精神,才创作出了这首具有革命意义的歌曲。教师在选择合唱作品时,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合唱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将合唱作品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3   中小学合唱教学创造性措施

3.1明确合唱的教学目标

合唱是由多个声部共同合作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情感上的宣泄,是集音乐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合唱活动,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合唱不仅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参与的音乐活动,而且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协作活动。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团体、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活动中来,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提升感悟能力。

3.2根据合唱作品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合唱作品的风格种类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合唱作品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一些情绪比较饱满的合唱作品,教师可以采用演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合唱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演唱指导时,应该注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对演唱作品进行大胆想象和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合唱作品,教师应该注重将其与具体的音乐形象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映山红》这首歌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歌曲的歌词内容与电影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中所表達的革命情感。

3.3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合唱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春之歌》的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春之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旋律进行演唱,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歌曲中的旋律进行演唱。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合唱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比较抒情的歌曲让学生演唱,也可以选择一首欢快的歌曲让学生演唱。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教学中来。另外,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唱作品的学习。

中小学合唱作品的教学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合唱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中小学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合唱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妍.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究与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190-191.

[2]江霞英.巧练音准和谐歌唱:浅谈合唱中音准训练的有效方法[J].新教师,2018(7):72-73.

[3]刘文珺.声乐技巧与合唱指挥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6):224.

猜你喜欢
创造性转化合唱教学中小学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07:53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20:31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2:25:51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3期)2016-01-29 10:44:10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