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3-09-06 07:54陆海芹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常用工具。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旨在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陆海芹(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

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未来研学、生活的必备素质。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教学任务。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保证算法的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计算现状入手,探索高質量的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对数学概念、算理、算法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正确验算,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使之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之所以出现计算失误,多数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算理、算法的掌握不牢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和验算习惯,导致计算出错。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算理,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让其熟能生巧,规范书写计算步骤,正确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

(二)降低计算失误的概率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的现象,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算理和算法时,未能深入理解背后的原理,没有完全掌握算法的应用技巧,或是运用不够熟练。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深入理解算理,可以帮助其降低计算失误的概率,养成认真审题、高效计算的习惯,让学生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品尝解题的乐趣,从而乐于计算。

(三)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目的是从本质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既有知识经验出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探寻解题方法[2]。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自学兴趣也会有所提升,能够在把握算法多样化本质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计算,进而增强数学学习信心。从数感、抽象思维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合理与灵活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感受计算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辩证看待自己的计算失误,由此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四)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

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黄金时期,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使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计算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采取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练习,利用测试、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使之不断研究与反思,积累成功经验,并深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基。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趣味口算,夯实计算基础

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出发点,也是笔算、珠算、估算的基础。教师可采取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脱离工具的帮助,凭借思维进行趣味口算,使之能够夯实计算基础[3]。具体而言,教师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开展趣味口算活动,借助口算卡和动画视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学习情况,提出有关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的问题,考查学生能否明白列竖式时对齐相同数位的意义,由此引出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

其次,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提炼关键条件并列出算式“206+17”“215-93”,鼓励学生先尝试口算,再通过动笔计算验证自己口算结果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口算积极性。

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此时教师趁机讲解口算技巧,让学生“向百位上的数借一”,将借来的数与十位上的数进行相加,再进行计算。一部分学生难以掌握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技巧,教师则鼓励其将“借数而减”的过程进行还原,通过列竖式、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口算技巧的掌握。

口算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购物”问题,让学生提炼问题中的数量和价格信息,并通过口算说出结算价格,由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使之能够利用“借位”计算两、三位数的减法,熟记“借位之后减一”,学会运用加法进行验算,获得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口算要点,以有奖竞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口算技巧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归纳的热情,帮助其夯实计算基础,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口算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性与熟练度,教师应利用趣味口算活动让学生牢记“借位减法”的计算技巧,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相关定理和技巧完成口算任务。

(二)创设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求知欲望,使之产生计算的兴趣[4]。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物体和意象来代替机械、抽象的数学符号,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亲切的感觉,减少数学学习畏难情绪。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组织了一场“思维热身”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出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创设生活情境,提问:“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10盒,每盒12个。一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由此让学生基于生活情境计算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教师创设第二个问题情境:“你作为环保组织的领头人,需要根据实际绿化需要,在三段公路上植树,每段公路上要栽种树苗12棵,请问三段公路一共需要栽种多少棵树苗?”学生要在以上情境中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自己的估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技巧。

教学情境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知识学习印象,掌握计算技能。教师在情境中发挥学习指导和情绪调节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口算、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解释算理,提升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历经一定的过程,学生需在掌握算理、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才能获得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深入解释算理,在学生全面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入数学法则,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避免本末倒置,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的提升[5]。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小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蕴含数学计算内容的生活案例,通过广泛引用和论证,引出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概念,为后续计算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口算,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出示了不同运动员的身高数据,让学生计算运动员的身高差,使之在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过程中,增强运用既有经验和知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学生对小数加法、减法计算进行探索和尝試的过程中,教师解读其中的算理与算法—基于小数的计数原理和十进制数系的规则。

具体而言,教师展示十进制数系中数字的固定计数单位,如千分位、万分位等,解释小数点后面数字表示的十分量级增减变化对小数点前面数字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在统计运动员身高信息后,能够正确列出小数加法、减法算式。教师还为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提问时间,借学生提问的机会,了解其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醒学生牢记“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

最后,教师对该课算理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结合既有知识、经验进行合作讨论,使之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对算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计算效率和正确率,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解读算理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质疑提问、独立思考、合作研讨、自主评价等方式,深入理解算理,实现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纠错练习,提升验算能力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计算失误是在所难免的。通过回顾计算问题以及分析失误原因,学生能够明确失误原因,提高运算的准确度[6]。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纠错练习,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使之能够在完成计算后,用特定方法进行验算,探索全新的解题思路,进而减少计算失误,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他们在分数除法计算过程中失误最多的地方,如符号变化错误、忽视结果化简等,并开展形式丰富的纠错练习,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计算失误的原因,使其学会梳理自己的计算步骤,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进行验算,规避计算错误。

针对学生在分数除法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围绕核心问题“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以分数乘法的口算为着力点,指导学生开展纠错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集体校对,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其次,教师出示问题:“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人喝,每人能够喝到多少升果汁?”并出示错误的计算等式“÷2=×2=(升)”,要求学生进行纠错。学生在通过思考与动手计算后,指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2”应当改为“×”,正确结果为“÷2=×=(升)”。验算是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步骤,通过逆运算分析运算结果,学生能够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进而纠错,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原有的计算路径再计算一遍,以拓宽其验算的思维宽度,使之能够转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掌握验算技能。

验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素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使之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强基固本。

结语

计算是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规避由视觉迁移引发的问题条件感知错误,集中注意力进行审题、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和正确率。部分小学生对于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未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口算和笔算训练,科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与算法,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计算行为,使之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算理和算法,养成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蔡肖荷.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2020(34):45-46.

[2]邹军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8):208.

[3]奚梦宇.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0(32):91-92.

[4]黄正年.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29):49-50.

[5]黄建戬.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讨[J].新课程,2020(38):71.

[6]黄美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J].教师,2020(12):80-81.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