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伴随《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印发,广大教师认识到要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负担,必须展开提质增效的教学。然而,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是促使其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作业设计,要思考如何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文核心素养、智力理论设计高效的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作业的意义和价值,作业的设计不是为了让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是为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所以,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要鼓励学生提升创新精神。[1]
例如,在学习《母鸡》《猫》等文章后,笔者组织学生围绕“我的动物朋友”展开读写综合活动。由于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不同,擅长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就设计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作业供他们选择。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推荐他们从资料调查入手,并尝试和他人交流互动,分享和动物有关的资料信息,总结归纳后创作。对于性格活泼且善于交际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创作观察日记,掌握观察实践的方法。对于表现欲更强的学生,则鼓励他们采用自编小品等更具有创意的方法,编写和动物有关的小故事,将其演绎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创新性,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促使学生得到人性化发展,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积极践行这一点,更要在作业中巩固培养,让他们展现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设计和抄写、默写有关的作业,这些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不符合“双减”的要求。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喜好,多设计一些综合应用的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取读写素材。
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后,笔者组织了注重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新编”主题活动中。首先,学生要回顾此前学过的“想象”方法,结合课文思考如何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将真实生活场景和想象融合在一起,通过变形、夸张、组合等方式,设计出更有新意的故事。其次,组织学生自主创作,将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用于实践创作中,想象自己得到了宝葫芦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自主编写故事。最后,在班级中组织故事大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讲故事,也可以选择和同伴一起将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个体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这样能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提升其综合能力。
枯燥呆板的作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让他们觉得完成作业是一种负担,不符合“双减”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思考设计哪些有新意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爱上作业,自主参与其中。理解辨析型有助于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让他们能运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逻辑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从而提升实践能力。[2]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十分讲究行文的次序,笔者设计了理解辨析型作业,引导学生深化思维,了解如何有条理地撰写文章。首先,学生要清楚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即运用绘制方位图的方法,总结出某地方的地理位置特点,然后有序创作。其次,学生要自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笔者鼓励他们将课文作为例子,画出导游图,然后整理文章的脉络,并思考这样有序描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认识到这样写作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跟着作者的脚步前进,能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景物的特点。此后,学生要学以致用,并根据掌握的信息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某公园、景区作为例子,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参考公园的地图,绘制出游览路线图,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回忆当天的游览次序,自主绘制游览图。最后,学生要结合各个景点的风景特点,思考哪些景点更有特色,需要重点描述,哪些地方则一笔带过,写出一篇有条理的文章。在互动交流中,笔者组织他们进行辨析,尤其是描写同一地点的学生,要讨论一下彼此作品的异同点,辨析谁的写法更能体现出该景点的特色。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写景文的写作方法,并辨析探讨如何提高写作效率,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理解辨析型作业要求学生先明确问题的核心是什么,然后合理分配各种资源,获取并组织各种信息,此后还要通过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得出答案。这样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辨析,深入掌握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手脑并行型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智力,促使他们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发展赏析和创造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要采用动机激励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合理设定计划,并按照计划行动,解决计划实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在学习《花钟》《蜜蜂》《小虾》等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完成手脑并行型作业,围绕“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个主题参加活动。首先,学生要分小组讨论,探讨实践的主题是什么,如有的小组重点探讨的是溶解度的问题,有的学生探究什么是浮力,还有的学生尝试人工制作喷泉、彩虹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设定计划,探讨“实验计划书”的结构是什么,需要记录哪些内容,其语言要求是什么等。其次,再按照计划要求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解决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有学生发现此前的实验中未设定好实验步骤,导致活动过程中手忙脚乱,他们结合阅读课文中掌握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决定用图表的形式画出实验流程,然后分析其过程是否合理,再参与到实验中,这样就解决了实验流程混乱的问题。最后,学生还面临撰写实验报告的问题,要思考用何种形式设计报告更好。笔者鼓励学生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先自主讨论,提出图表法、论文法、视频法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并分析它们的优劣。例如,图表法简单明了,但是内容不够丰富;论文法比较枯燥,但却能深入分析;视频法需要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验的内容,自主选择最合适的表现形式。
在完成手脑并行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价值。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成功智力理论强调人通过平衡使用分析、创造、实践的能力来适应改造环境。“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不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更要提升他们的智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智力理论,探究作业设计的新途径。分析性智力指的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找到明确的答案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探究与协商讨论,进而培养他们的分析性智力。
在学习《赵州桥》时,笔者组织学生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探究,尝试创作一篇小论文。为了让学生提升分析性智力,笔者组织其参与到协商讨论中,说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自己会如何处理,和同伴讨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析后提出了若干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才能界定什么是传统节日”“对于传统节日,我们要了解哪些内容,通过何种方法来了解信息”“如果不能亲自参与到节日活动中,又要如何收集活动信息”“很多节日风俗已经不再流传,要如何了解节日的渊源”“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何能收集到更多更全的信息”等。学生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并展开分析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围绕“研究方法”这个问题,他们认为除了亲自参与节日活动以外,还可以通过采访他人、收集文献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此外,学生还设立了信息交流网,各个同学分别收集一部分节日信息,整合起来,与其他同学分享,有能力的学生还给同学介绍了利用数据库科学、高效整理信息的方法,得到了同伴好评。这样设计作业就促进了学生协商讨论的能力,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了分析性智力。
在学生协商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探讨的具体过程,发现他们思维上的薄弱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也不自觉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合作探讨中相互借鉴,从而提升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指的是运用想象等方法,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新的事物。“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关注他们创造力和实践力的提升。教师要多设计探究式作业,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智力。[3]
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文章后,笔者组织学生参与“趣味故事会”活动,展开自主探究,思考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丰富想象力,创作出更具有创意的作品。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扩展法、组合法、自创法这三步走的方法,一步步深入探究提升想象力的方法。结合“扩展法”,学生要从课文中的某段文字入手,将抽象、简单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细腻的内容,将它们在脑海中呈现出来,然后转化成文字。在此基础上,还要探究如何运用“组合法”,将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组合成新的事情。如有学生提出,一个人既是急性子的,又是慢性子的,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这种矛盾式的组合让学生激发了创意,思考在何种情况下人物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想到在出去玩的时候,变成了急性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又变成了慢性子。这样就能让矛盾变得合理,也能让人物展现出复杂的性格特点。最后再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阅读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自主创编。这样的创造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能够穿越古今,展现出丰富的创意。在这样一番层层递进的探究式交流后,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参与“趣味故事会”时,活动效果也会有所提升。
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喜欢探究新鲜的事物,如果作业的形式新颖,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他们就会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兴味盎然地去探究新知。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作业,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能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滋养创造性智力。
要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就要结合他们的学情特点,围绕其最近发展区,设计更为合适的作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纳语文新知。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而作业是优化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更要把握好作业设计的原则,丰富作业类型,改进作业设计途径,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感受语文学习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