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加凤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点也是难点。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一项基础工作。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实力,只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熟练运用它们写人记事、表情达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写作教学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叙写亲历的事,抒发真情实感。[1]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创作了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学作品,学生读经典作品,就会为之感染,得到熏陶。例如,读《咏鹅》时,首先为骆宾王七岁就能写这首诗而震撼,其次被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和紧紧抓住了鹅的特征而倾倒;读《登鹳雀楼》时,似乎能遥望到远处一轮落日向着那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下沉,看到近处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又流向大海……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的景物已给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而诗人由此发出了“要想看得远必须登得高”的感叹,极其富有哲理令人称颂,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发人深省。
优秀的学生作文中,小作者们用少年儿童特有的语言,陈述了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或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主题,或运用白描手法精雕细琢;写人,则形象鲜明跃然纸上;叙事,则娓娓道来,层次分明。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给学生读,激发他们的创作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写作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当“导演”,让学生放松身心地进入角色,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多彩的活动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谈活动中各个同学的表现,以及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想和体会,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有关本次活动的作文,他们有材料、有情感、有体会,这类作文一般都能写得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虽然“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是对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但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他们存在一点点错误,默许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缓步行走,操之过急可能适得其反。学生在习作中,若出现一段好的描写,或者一句表述精妙的话语,甚至一个用得较好的词语,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明白继续前行的方向。当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定能增强写作的信心,多次受到表扬就能形成较浓厚的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习作得到展示时,他们便会十分自豪,从而对写作充满兴趣。作文评奖时,教师应尽量点评更多的学生,甚至顺便带一下,“像某某某、某某某等同学的作文写得也不错”,其中的某某某可以多提一些学生的名字,耗费1 秒钟,在学生心中产生的能量却是十分巨大的。通过作文比赛、精选作文编成“优秀作文选”等途径,让学生的习作得到展示,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便能慢慢形成。
当学生由于一件事触发创作冲动时,往往会先口头表达出来再动笔写。然而当他们真正拿起笔写作时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积累不足,话到嘴边却难以进行准确表达,想要陈述的事情似乎又没那么清晰,最终写出来的习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所以,写作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写作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就得有素材,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学生习作的素材大多数来源于生活,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从看、听和思考等多方面着手,学会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2]
1.仔细观察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自上而下,或从左往右,或由外及里等,告诫他们观察事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颠三倒四。
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体会量变累积最终形成质变;观察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人人各执己见,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表面看言之凿凿、铿锵有力,实则漏洞百出、贻笑大方;观察人物对话时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辅助话语的手势和姿态。观察事物的变化是学生习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同时又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指导学生观察时务必要求他们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仔细观察,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坚持长期观察。
2.带情观察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伴有情感,正所谓触景生情。看到美丽的景物自然让人心旷神怡,观察到期盼已久的植物发芽定会兴奋无比,看到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不同的事物留给观察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观察事物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情感。
3.分析思考
一个人看到的和听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进行分析和思考,努力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妈妈喜欢吃鱼头》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如果不加思考,就会误认为妈妈真的“喜欢吃鱼头”了。要求学生把看到的人和事,经过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又为什么这么做。只有经过思考的人才知道“妈妈喜欢吃鱼头”其实是把好吃的鱼身让给了自己的子女吃。
观察到春风拂过,便知万物复苏,百花次第开放;观察到树叶掉落,便知秋天来临,果实成熟。只有经过分析思考的观察,才能真正获取到写作的素材。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佳途径。上下五千年、世界各地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和各种各样的人,文学家的各种创作都通过各国的书面语言流传下来,通过阅读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信息。其实书本上早有描述,许多自己还没成熟的想法,前人其实已经阐述得十分透彻。阅读是获取间接经验的主要渠道,从阅读中学会知识,学到智慧,学会表达。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从阅读中接受文化熏陶,通过阅读丰富写作积累。
教师应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推荐给他们。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图书和文章,让学生从推荐的书目中选择自己喜爱读的书或文章。对于陈述故事,传播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多读、泛读;对于具有写作特色又能让小学生接受深刻教育的文章,要求学生精读,例如《父亲的爱》《盲道》《观日出》等。对于教师推荐学生精读的文章,要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为提高作文水平进行阅读积累,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要轻易错过教育学生的机会。
要求学生阅读后写读书笔记,记录下文章中的精彩内容,自己读书时的感悟,才算实实在在地做“阅读积累”。
选进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部审定的,大多数文质兼美。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模仿,及时练笔,实行读写结合。练笔既是习作训练,又是写作的经验积累。例如,笔者教学《秋天的雨》时,布置了一个练笔:课文《秋天的雨》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很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感情,读了这篇文章,请你模仿这种艺术化的语言写一段描述“春雨”的文字。学生或多或少地都能描写一些关于春雨的句子,生动形象。笔者也从网上选了一些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春雨的句子,分享给学生。
写日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举措,学生为了写好日记,通常需要观察生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与筛选,从纷繁的事物中选择值得记录的人和事、景和物,从而提高了选材的能力。学生记录时也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倾吐自己的心声,这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写日记时,学生需要构思、选词、造句,也是练笔的好机会,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其写作能力必定能得到快速的进步。写日记还能督促学生自我反思提高修养,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鼓励并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把时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整理一下,做成积累卡片。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有了写作欲望后,教师应及时鼓励他们进行写作。作文题目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仔细推敲作文题,让学生乐于写、易于动笔。
语文教学中,设计作文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设计作文题要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题目的所思所想,使作文成为他们倾吐心声表达情感的渠道,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例如《老师我要对您说》《对我最好的人》《榜样》等。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学生有事可记,那些曾经观察过的事物,使学生有素材可用。例如《最难忘的一件事》,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中,总有一些让他们难忘的,从学生积累的材料中,选一个最难忘的事。动笔前,构思一下如何选材、删减、表达,陈述“最难忘”的原因,构思好了就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学生有情可抒,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使学生有真情实感可以流露,写起来真切感人。例如《最难忘的一件事》,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好长一段时间了,但每当我路过‘蜘蛛王’鞋店门口时,三轮车夫舍己救人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为了小学生有话说,设计作文题时可留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例如想让学生记一件事,如果直接写“记一件事”调动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明确写“记一件有趣的事”又排除了那些虽没有趣但给人印象很深的事。笔者把作文题设计成“令人( )的一件事”,学生先在括号里填一个合适的词语,然后进行写作,学生就能有内容可写。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包含“写”和“改”两个方面,学生作文写好了,需要的是要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加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修改,更符合作者的创者意图。让他们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看是否通顺流畅,对于不流畅或者没有把握的部分进行修改,重新组织语言。对于没有把握的词语,须查工具书确保不错。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对话描写、人物肖像描写等,要反复推敲是否对表现主题有效,无效的描写就删除。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并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是全面提升作文能力的必要条件。
同学之间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彼此之间比较熟悉,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能使学生的作文语言更通顺流畅,也能把一些错别字找出来加以订正。在帮助其他同学修改作文时,学生自身的作文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同学间作文互评时,应先通览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然后与作者交流自己的想法,由作者自己决定是否修改。同学间互改应注意点评艺术,尽量寻找亮点。互改作文,把自己对同学作文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修改的词句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与同学交流时“有案可稽”,不要在同学的作文本上乱涂乱画。
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对学生作文的批改高屋建瓴,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对学生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标注,让学生能看得出自己的优点;对学生写得不太好的部分,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实行面批,尊重学生,帮助他们较为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作文中的错别字,用修改符号标出来,留给学生自己订正。同时,对学生的作文应给出总评,为作文的修改指明方向。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教师将那些写得较好的作文展示在其他同学面前,提升了小作者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对于写得不够成功的案例,在不点名的情况下,得到最好的修改,在给小作者留足面子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迅速提升作文水平。
作文讲评的高潮是给学生见识“下水文”,教师用富有磁性的语音朗诵,深深地感染学生。学生从最崇拜的老师口中听到了作文的最佳写法,知道了老师的“秘密”,学生从老师的“下水文”中学到了写作文的诸多技巧,也能提高写作技能。
教师坚持写“下水文”,是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途径。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亲历“下水文”写作,才能重温自己小时候写作的不易,宽容学生的缓慢进步,不至于眼高手低,彻底改变“教师怕改”的心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