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微项目式学习作为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因其小型性、灵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不足,成为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方式。本研究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工作,依托微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起始阶段,对创新人才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托微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教师需要立足学科实际,科学研判学情,进行系统性的教学研究,设计并优化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
一、微项目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微项目式学习从微处入手,强调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不追求物化成果的呈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项目式学习,能够实现以“境”驱“动”,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探究、表达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推进创新实践。[1]
二、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微项目式学习开发原则
真实问题的解决伴生着学生的创新素养。课堂教学作为创新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结合学科特点,立足学情实际,开展了课程的校本化设计,开发了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知数思形,启智润心。在此过程中,梳理了开发原则,具体呈现如下。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之初,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此同时,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据此设定学生具有代入感的学习情境,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核心知识点的自我建构。
(二)聚焦学生的创新素养
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创新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依托驱动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育创新能力。比如,在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时,发现存在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情况。基于此,教师通过驱动性问题“通过进率是10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基础——计数单位的进率关系,整合梳理出“存在部分长度单位和计数单位共同采用十进制”的结论。学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理解了知识,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2]
三、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微项目式学习应用策略
微项目式学习如何落实?教师如何引导?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摸索,数学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下,有目的地推进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以下应用策略。
(一)調整改进策略
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已有基础各不相同,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微项目主题的同时,调整微任务和微活动,使之符合具体实际。
(二)自主探究策略
数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应用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立足点,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不作为的,而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通过驱动型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新素养。
(三)协作学习策略
当学生无法依靠个体的力量解决微问题时,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展开对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引导学生在共享智慧的同时打开思路,实现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启智通慧之效。
数学微项目式学习的开发与应用,为师生共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把薪助火,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尹超.学玩相融: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J].人民教育,2022,874(Z2):96-99.
[2]唐黎明.小学数学微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72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