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

2023-09-05 15:43苗菊平赵潇
关键词:劳动技能情感

苗菊平 赵潇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與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在德、智、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劳动的负担和意义曾精辟指出,劳动在形式上的确是一种令人疲劳的负担,但却是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必然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劳动教育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在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十分必要。

一、转变思想,让学生“愿劳动”

劳动教学需要情感投入,教学结合生活,创设体验活动,激发劳动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劳动技能,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劳动,逐步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喜欢动手实践,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实践中来,感知劳动乐趣。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会劳动”

在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就必须要联系生活,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过程中。这就需要从教材中去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教学中,教师应把理性的劳动知识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例如,开展校园大扫除活动,让劳动委员负责检查卫生,然后给不同年级划分区域,中年级学生负责操场和各个公共区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清理卫生死角,建设舒适的校园环境。教师带领劳动委员负责检查校园卫生,进行综合评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学生放假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洗菜、切菜、洗衣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爱劳动”

在产生劳动意识之后,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劳动,掌握一些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劳动获得体验,产生劳动情感体验后,才会有所收获。以此来激发学生劳动主动性,而这需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发情感”为切入点,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让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情感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