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挖掘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构建信息化课堂,加强课堂内外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线上线下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立足互联网技术,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引导,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渗透,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要以“互联网+”为依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动态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疏理思路,调整学习方案。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4《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索相关素材,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教師以互联网技术构建动态化的教学指导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践跟踪,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二、加强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的交流,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习过程,难以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而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之间搭建联系的桥梁,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后交流,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课后交流,在互动互学中实现共同成长。
三、制作网页,开展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充分地展开合作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能激活数学课堂,营造积极的氛围。但在教学中,小组学习模式有时难以顺利开展,学生容易出现聊天、走神等方面的情况,使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会降低了整体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制作专题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设备登录网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领取任务,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教师要依托学情,提出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小组学习的深度,让学生获得合作的体验。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挖掘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价值,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