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静
素质教育理论促进教师提高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知,高中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也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人的活动以需求为主,但持续活动需要靠兴趣维持,高中数学学习中知识难度较大,学生要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必须要依靠学习兴趣作为动力。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后期培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求知心理让学生能够提高求知欲和自我能动性,在满足自身兴趣的同时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数学学习不是单一的学科学习过程,而是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探索能力,才能让学生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可与其他课程进行联合,构建合理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与方程》活动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并能够根据题目条件通过一般方程或标准方程对圆形问题进行解答,掌握圆的几何性质。本节课教学就可以与美术教学进行联合用来构建模拟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圆的几何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让学生探究:我们画的圆到底是不是标准的圆,那么怎么才能画出标准的圆呢?利用这些提问与美术课程结合,让学生能够掌握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这一概念后,再让学生探讨:那么我们该怎么以数学形式进行表示呢?通过问题引导结合学科关联的模拟情境,让抽象知识具象化。
二、完善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创新
高中作业设计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本内容,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较为完善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而在作业设计环节利用數学的学科特点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拓宽数学作业的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
例如在《解三角形》这一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三角形用具利用方程进行求解,让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连接,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例如:日常中常见的三角形工具有支架,那么三角形怎样才能形成稳固结构呢?让学生能够对实际所涉及的三角形进行测量,然后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写出相关表达式,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化吸收。数学作业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书写模式,也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结束语
创新能力是基于学生创新意识基础上的产物,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需要教师发掘开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利用平台,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