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乐,李公星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体和肺泡上皮的一类肺恶性肿瘤,显微镜下呈核异形、细胞较大、胞浆丰富特点,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40%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机会[1-2]。近些年,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EA)因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等优点,被广泛用于NSCLC治疗,在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继伟等[3]研究指出,PREA可利用热能使探针尖端周围组织内温度升高,导致靶细胞破坏死亡,且不会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但对于肿瘤体积过大的NSCLC患者而言,覆盖面不完全,消融范围局限,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然而少有研究系统地阐明PREA治疗NSCLC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我院采用PREA治疗的146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NSCLC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女51例;年龄20~75岁(58.51±5.74)岁。纳入标准:符合NSCLC诊断标准[4];肺癌分期[5]为处于IIIB-IV期;以介入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活动性感染;其他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严重心理疾病;认知障碍;病历资料缺失,且依从性差。所有患者均经PREA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依据疗效分为有效组(PR﹢CR)和无效组(PD+SD)。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经PREA治疗 采用Siemens SOMATO PLUS 4多层CT仪,迈德1.S-1500 PREA治疗系统。结合病灶大小、位置及周围毗邻结构,选择侧卧、俯卧或仰卧位,放置定位栅,行肺部低剂量扫描,选择穿刺点、进针角度及深度。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消融方式及穿刺针:最大径>2 cm选择单极针多点叠加消融;最大径≤2 cm选取单极针消融。以1%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周围区域及局部胸膜,将射频消融电极穿刺至靶部,消融时间6~15 min,功率40~100 W,温度60~95 ℃。病灶消融后退针时给予针道消融。
1.2.2 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改良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估[6],PD:肿瘤体积变大,瘤内血供丰富;SD:肿瘤体积无变化,瘤内有血供;PR:肿瘤体积变小,瘤内有少许血供;CR:肿瘤病灶完全消融,瘤内无血供。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PR﹢CR)/各组例数×100%。
1.2.3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ECOG)评分 将患者的活动状态分为0~5共6级,0级:活动能力正常,与病前活动能力无差异;1级:能从事轻体力活动;2级:丧失功能能力,基本自理;3级:日间一半时间需卧床,生活部分自理;4级: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5级:死亡。本研究将0~5级定义为0~5分。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一般资料。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病理类型、BMI、肿瘤分期、既往治疗方式、吸烟史、淋巴结是否阳性、病灶直径、有无脑转移、有无骨转移、ECOG评分、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2组一般资料。(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REA治疗NSCLC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经PREA治疗后,146例NSCLC患者中62例达CR,28例达PR,30例达SD,26例达PD,有效率为61.64%。
2.2 影响PREA治疗NSCLC患者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2组间性别、病理类型、BMI、肿瘤分期、吸烟史、淋巴结是否阳性、有无脑转移及E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年龄、既往治疗方式、病灶直径、有无骨转移及肿瘤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PREA治疗NSCLC患者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PREA治疗NSCLC患者疗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治疗效果(有效=1,无效=0)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既往治疗方式、病灶直径、有无骨转移、肿瘤类型)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既往治疗方式、病灶直径、肿瘤类型是影响NSCLC患者PREA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3。
表2 自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PREA治疗NSCLC患者疗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我国,NSCLC为常见肺部肿瘤,肺癌新发病及死亡数量为恶性肿瘤首位,其中NSCLC约占85%,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7-8]。现阶段,临床治疗NSCLC多采取手术及放化疗,但其对放化疗敏感性较低,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错失手术根治机会。PREA是近年来治疗实体瘤应用广泛的消融技术,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经PREA治疗后,146例NSCLC患者有效率为61.64%,低于王琼等[9]报告的79.25%。可能与肿瘤形态不规则有关。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治疗方式、病灶直径、肿瘤类型是影响NSCLC患者PREA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相对偏高,随着年龄升高,患者各器官功能及代谢能力降低,对手术、PREA耐受度下降,加之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PREA间隔时间较短,患者依从性不高,治疗效果欠佳[10]。对于接受靶向治疗患者,对肿瘤细胞已起到杀伤作用,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结合PREA方案能进一步提升肿瘤细胞灭杀效果,且能对未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肿瘤细胞起杀伤作用,因此治疗效果较好[11]。既往有研究[12-13]报道,PREA治疗周围型NSCLC与外科手术切除相似,对最大径<5 cm病灶甚至可代替外科手术,且对不可切除的最大径<2 cm的病灶,在CT引导下PREA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仍高达96.00%、86.50%、67.10%、36.30%,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表明PREA治疗周围型NSCLC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经PREA治疗后,中央型NSCLC仅11例疗效符合RR标准,提示PREA治疗中央型NSCLC效果较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型NSCLC是影响PREA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效果明显低于周围型NSCLC。分析原因可能为:中央型NSCLC常发生于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加之毗邻主动脉、肺动脉、心脏及肺静脉等,导致穿刺难度大、风险高,难以一次消融,无法产生安全消融边界。此外,其生长方式多为浸润性,准确界定肿瘤边界是整体灭活肿瘤的关键,故治疗效果较差[14-15]。既往研究[16]显示,经支气管肺动脉化疗栓塞可减缓血流,使局部热量不易被分流,温度升高快,持续时间长,有助于提高PREA疗效。需注意的是,NSCLC极易发生肿瘤复发、进展,建议临床针对不同类型肿瘤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以促进临床症状、预后改善。同时注意戒烟,远离危险因素,如二手烟和以PM2.5为主的大气污染,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17-18]。王立红等[19]研究指出,患者肿瘤病灶越大,则碳酸酐酶9水平越高,其病情预后转归越差。此外, PREA治疗较大肿瘤时,覆盖面不完全,残留比例较高,且对于特殊位置消融不彻底,故治疗效果较差[20]。为减少肿瘤局部残留,降低局部复发率,建议临床针对较大肿瘤时,应以规范合理的消融方案为前提,根据病灶直径严格制定消融方案,发挥多学科合作优势。
综上所述,PREA治疗NSCLC效果受年龄、既往治疗方式、病灶直径、肿瘤类型的影响。建议临床依据患者病情程度为患者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周期。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偏倚,日后需大样本研究来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