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玉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诉求,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语文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聚焦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合理选择方法,让教学内容与学生保持高度的匹配。
一、以解读为前提,发掘教学价值
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发掘文本价值,实现深度教学与学情的融合,设计具有层级性的内容,让训练要素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结构化地设计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文本以及单元视角去发掘教学价值,让文章获得整体的关联,让语文学习变得有深度、有效度。如在学习部编本三上《秋天的雨》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探索、易受到感染、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特点,引领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三年级学生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大胆说出来,让他们观察秋天的雨与普通的雨的区别。
二、以策划为保障,寻找学习触点
教师要贴近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寻找深度学习的触点,让语文学习变得有价值。语文学习要指向教学目标,给学生有深度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从而理解学习任务的意义。有意义的策划,能为深度学习指向,让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语文学习任务要有趣、生動、立体,能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建构适合学生素养提升的生本化学习样态。如在学习部编本三上《去年的树》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方式,从而实现阅读童话向表演课本剧的转变,能帮助学生感知情节,感受角色形象。让学生扮演角色,能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感受到过程学习的趣味性,深化对角色形象的理解。
三、以思维为标识,开展深度活动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思考、质疑、批判,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局部精研,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进行拓展生成的读写活动。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文本,了解作者的构思,让语文学习走向纵深。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立场开展深度学习,选择合适的方式教学,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经历质疑、批判、重构,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的思维能打破常态,获得有深度的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需要确立学生立场,要兼顾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在实现两者平衡的基础上精准阅读文本,科学地策划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