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红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呢?以下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一、分解目标,细化聆听
学习新歌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教师要让学生完整、充分地聆听歌曲,可以让学生听音响,也可以听教师范唱。如教学《故乡的小路》一课。在导入学唱歌曲前,学生聆听了三遍音乐。第一遍,聆听教师的竖笛吹奏,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遍,安静聆听音乐范唱,了解歌词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第三遍,用心聆听音乐,边听边随节奏打节拍,感受三四拍子的交替变化。这三次聆听,每次都有一至二个小要求,学生聆听的目的明确,聆听的形式多样,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聆听氛围。
二、丰富情感,主动聆听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牢牢抓住情感因素,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其情感动力。如教学二声部合唱曲《田野的呼唤》一课。考虑到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教学时,就重点启发学生通过联想聆听音乐,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上课伊始,教师带领学生,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踏着愉快的步伐走进教室。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时而用俏皮的眼神提示低声部学生用弹性、轻巧的声音演唱衬词,表现孩子们轻盈的步伐,时而用夸张的动作引导高声部学生用明亮、爽朗的歌声表现绿树发芽、流水欢畅的情景。
三、抓住特点,比较聆聽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过多的讲解替代学生主体的听觉感受,就会失去聆听的意义。如,欣赏《小狗圆舞曲》时,如何让学生感知音乐所要表现的是小狗的形象呢?首先,让学生聆听主题音乐,想想可能是什么动物。有学生说是猫,有学生说是老鼠……这时,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再引导对比:“如果我是音乐家,我会用这样的音乐来表现(小猫、老鼠)……”接着,播放《彼得与狼》中表现猫的主题音乐,让学生聆听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诙谐活泼的性格。最后,教师走到钢琴前,在高音区用颤音和滑奏表现小老鼠灰溜溜逃之夭夭的形象。通过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抓住了各种动物的音乐特征,听赏的兴趣就更浓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聆听,为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