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
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是指拥有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拥有的越少得到的就越少。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有时候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秀的学生总是能受到鼓励和赞扬,而“后进生”呢?他们得到奖励的机会较少。
其实,马太效应的根源在于个别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因为优秀的学生确实在各个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容易引起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后进生”呢?很多情况下,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那么,怎么做才能也把奖励赠给“后进生”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更加艺术的做法。
现在,我奖励时会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是我偶然发现的一个好办法。我发现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得到的奖励已经很多了,所以多得一个不觉得多,少得一个不觉得少。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得到奖励,所以得到时便会格外珍惜。
那几天,班里纪律一直不好,我想了很多办法总也不见效。有一天,看着在下面窃窃私语的学生,我苦苦思索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我看见平时紀律表现一般的张明和王帅坐得笔直,而且看见我看他们时,腰板好像挺得更直了。我决定抓住机会好好表扬表扬他们,便说:“同学们请看,咱们班的张明和王帅坐得多好!”学生立刻向他俩投去了目光,我发现王帅的脸红了,但他的身体坐得更直了。我接着说:“我决定聘请这两位为咱们班的纪律检察官。掌声有请两检察官上台。”
我把事先剪好的小红花上用笔写上了“纪律检察官”几个字,郑重其事地发给他们两个。并嘱咐他俩课上、课间都要做好榜样,同时要管好其他同学。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两个小家伙精神抖擞地回到座位上。那天开始,他们不但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学习劲头更足了。甚至有位家长打电话问我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好像突然间变了个人似的。现在我们班里的“检察官”有很多,纪律的、卫生的、作业的……一朵小花,让我尝到了奖励的甜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可爱,让我找到了教育的契机。
一言以蔽之,奖励是育人工作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赢得赞许、求得社会认可,是人类一种基本需要,奖励正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奖励的教育作用、激发作用和强化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研究,只要在工作中做有心人,我们的班级工作就一定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