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芳
“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不仅语言精练、结构严谨、意境高远,还包含着许多古代文化常识。古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纷繁复杂,但年代久远,在生活中的运用较少涉及,学生对这些包含着民族智慧的古代文化常识也知之甚少。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渗透古代文化常识。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如果想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效果,就需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做到激情引趣。教学时,对作者的介绍是古诗词教学里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教学方式较单一,导致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古诗词里的作者进行梳理,在教学中有选择地把常识性知识告知学生。其次就是打破以往的背景介绍模式,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进行渗透,如情景导入、讲故事等。最后是尽量精简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例如对李白的介绍,教师就可以设计悬念,激情引趣,以李白有着“诗仙”之称,也有“酒仙”的美誉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对李白被称为“诗仙”“酒仙”的原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笔者通过形象的介绍道明李白“诗仙”“酒仙”之名的由来……短短几分钟,便可让学生积累到古代诗人别称的基本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在对古代文化常识讲解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那些远离生活的抽象知识点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天文知识方面的介绍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在诗词里,关于月亮的别称有很多。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因满月如盘,故称“银盘、玉盘”。如果运用多媒体呈现月亮形状变化的动画图,用视觉的直观感受代替文字,这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聯系生活
古诗词中常常会涉及节日,我们就可以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结合民俗进行传统节日知识的普及。例如《清明》这首诗,统编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时间上刚好对应清明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生活,谈谈“人们在这一天通常做什么?你又是如何度过的”。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思。谈话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对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清明节除了追思先人,还有踏青郊游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