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实践,在中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之一。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传承优秀的精神财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塑造人格。高校的思政教育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独有的精神需求相结合,能够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理想追求,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时代的进步,充分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应在人才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厚植思想教育的土壤,让思想教育有优秀传统文化滋润,不断地创新发展。
二、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保证传统的思政教学之外,学校应该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一些经典名著诵读活动,在诵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提高学生的修养。也可结合新媒体、短视频等数字平台举办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于传統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场馆或遗址进行合作,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校外实践。
三、要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
一方面高校要全面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与研究的各项支出,构建完善的育人建设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向一些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或项目倾斜,培养学生自觉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整个过程,切实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向柔慧(1999.09— ),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