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映 王斐
摘 要:本文通过中福公司英文档案翻译中的实例,从河南省档案馆馆藏英文档案概况、特点、翻译的基本原则、遇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探讨了英文档案翻译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对民国英文档案的整理与翻译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中福公司;英文档案;英文翻译;历史掌故;档案原貌;可读性;语境意识;专业意识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amples of English archives translation of Zhongfu company, this paper discusses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English archives translation from general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s well as specific issues of English archives in Henan Provincial Archives, ending with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archiv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Keywords: Zhongfu company; English archives; English translation; Historical anecdotes;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 archives; Readability; Contextual awarenes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中福公司全宗共有档案4471卷,其中英文档案2876卷,占比约64%,个别案卷中还有日文、法文、德文和比利时文。这些外文档案集中形成于20世纪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主要是河南中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福公司合并组成的中福公司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业务档案,记录了中福公司的成立过程、机构沿革、业务往来和日常管理等事项。
英文档案作为中福公司外文档案的主体,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英文信件档案和英文会计档案。此次翻译工作包含原文翻译和目录著录两大方面。翻译工作精心挑选了英文档案中具有翻译价值的档案文本,主要选择的是往来信件、电报、报纸剪报、公司会议记录、议事日程、章程等。目录著录工作重点为阅读外文档案,通过提炼主题,理解文件内容后进行分件及目录拟写。
1 中福公司英文档案特点
河南省档案馆民国英文档案翻译中的经验,基本未超出通用翻译尤其是应用翻译的已有理论,但不同于一般的应用翻译,它兼具档案的专有属性和所属时代的历史特性,对翻译的专业性要求更高。
1.1 中英文书写习惯的差异性
1.1.1 语序上的差异性。英文语句习惯于先把结果写出来,再说过程;汉语则更委婉,先把原因解释清楚,再说结果。如果翻译过程中不考虑中文习惯而简单直译,译文就会显得没有逻辑,不易读懂。
1.1.2 标点、格式上的差异性。英文标点和中文标点存在差异,如在翻译过程中,英文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中文中使用的是“、”时,很容易造成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的情况。此外,中文段落格式习惯于首行缩进,而英语则不尽然。因此,翻译时应注意译文的分段、断句,使其符合中文书写习惯。
1.1.3 称谓上的差异性。现代英语中没有系统的敬语系统,书信当中多以代词称谓表达亲疏尊卑关系,紧接着正文就开始阐明主旨。这种相对模糊的表达方式,与中文的敬语系统无法产生对应关系,所以就需要译员根据实际情况,将英文称谓准确地翻译成符合身份語气的中文称谓。
1.2 民国英文档案语言的时代性
民国处于20世纪上半叶,与现在的英文书写习惯、英汉翻译规则相比,民国时期的人名、地名、社会组织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其档案语言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1.2.1 人名的翻译。(1)中国人名翻译。民国时期,英文档案中的中文译名通常采用的是威妥玛拼音,有些音译并不规范,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用法。如孙中山的名字常被翻译成Sun Yat-sen(孙逸仙),蒋介石的英文名字是Chiang Kai-shek。因此,对于已有固定译名的中国人,档案中一般都使用其固定英文名字。有的还经常使用其译名的缩写,如孔祥熙(H.H.Kung)、孙越崎(Y.C.Sun)、徐维荣(W.Y.Hsu)等。对于一些不常出现且无关紧要的人名,如某公司普通职员的姓名则可以照抄,或者根据相关档案进行考证,还可以参考《威妥玛拼音和汉语拼音对照表》。
(2)外国人名翻译。不少国外知名人士有惯用的中译名,常用且不易与他人名字混淆,可遵循其译名不做音译处理。如中福公司总经理Allen. J. Bell,其中文译名为贝安澜,John. Milligan:米力干,Strangman:施川曼,Rogers:瑞吉士。有时,子辈完全袭用父辈名字,在其后加Junior(略作Jr.)或罗马数字“Ⅱ”以示区别,如某银行传票中曾出现“John. Milligan Jr.”或“Mr. John. Milligan Ⅱ”,这实际上是指米力干先生的儿子,而非米力干本人。其他西人姓名可以按照音译的原则进行处理,同时将其英文姓名用括号标出,或者不译照抄。
1.2.2 地名的翻译。(1)中国地名的翻译。由于威妥玛拼音及后来的翟里斯式拼音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所以在近现代的中国报刊、公文上所使用的拼音,皆为此种拼音,如Peking:北京、Tientsin:天津、Canton:广州、Hankow:汉口、Tsiaotso:焦作、Peh Pei:北碚、Kin Kang Pei:金刚碑(重庆古镇,1938年夏孙越崎将中福公司迁往此处)等。这些与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差别较大,需要依据当时的拼音方案确定具体地名。另外,如湛江地区旧称Kwangchowan(广州湾),法国人为纪念其殖民侵略军战舰Bayard(白瓦特号)将湛江市称为Fort Bayard:白瓦特城,这类地名则需要进行考证,翻译著录时应将中英文同时标注出来。(2)外国地名的翻译。外国地名译写一般以音译为主,并适当照顾习惯译名。如Calcutta:加尔各答,Bombag:孟买,London:伦敦。
1.2.3 民国团体、企业、官员等名称的翻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社会。到民国时期,欧美列强的一些企业、团体已在华经营多年,为了交流方便,许多原本英文的企业、团体都取了中文名。比较常见的如Peking Syndicate:福公司、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花旗银行、Hongkong&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汇丰银行等。还有一些外国人创办的公司英文名称中有“China”字样,如China Navigation Co,Ltd.是英国人在新加坡建立的远洋航运公司,翻译时就不能译为中国×××公司,而应按照公司原本的中文名称译为太古轮船公司。一些机构至今仍存在但其名称有所变化。如Chartered Bank(现在的渣打银行),当时被称为麦加利银行。对它的翻译应统一为“麦加利银行”,在备注栏中注明其现在的称谓。一些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被并入其他机构,如Lowe,Bingham & Thomsons:克佐时洋行,后来被并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Lowe,Bingham & Thomsons”的翻译应仍为“克佐时洋行”。对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部长、大使和总经理,一般使用其职位名称,如 Chairman(董事长),Brigadier General(陆军准将),Minister(部长)等。
1.3 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民国英文档案好比是待挖掘的金矿,如果要充分发挥其价值,还需要译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档案内容原汁原味又恰如其分地翻译成汉语。目前从事历史档案翻譯的人员,极少数是翻译专业出身,多数是档案学、历史学等非翻译专业。这部分译员对于翻译理论并不熟悉,翻译实践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并习惯于以本专业的视角翻译原文,造成译文与原文出入较大。因此,翻译之前,非翻译专业出身的译员首先要及时解构自己,放弃先前的翻译习惯和认识误区,针对自身特点和任务特征及时学习建构适合本翻译任务需求的能力。其次要学习前辈的翻译经验和实战技巧。最后是文体与翻译理论。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还需学习通用翻译理论、中外翻译史、中国古代文论等。
2 中福公司英文档案翻译的基本原则
与一般文学作品和现代科技文献翻译不同,档案文献的翻译需要综合二者的经验,内容上既要做到客观、忠实于原文,还要维持档案文本的原貌,尽量还原档案源语言的时代特色。在翻译中福公司英文档案文献时,主要依据三种原则。
2.1 忠于原文,保持档案原貌。忠于原文、保持档案资料原貌是民国英文档案翻译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实践中,中、英两种语言差异的背后映射着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差异。因此,想要准确地解读英文档案的内容,就应当了解该语种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用语习惯,引申出它们与民风、民俗相关的含义,甚至使用一些俚语的翻译方法。只有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保持翻译的可读性与科学性,才能更好地推动民国档案翻译工作的深入开展。
2.2 符合规范,保留交际目的。民国英文档案翻译既要保持民国档案的原貌,也要满足交际的目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从档案的时代背景、内容、作者、表现手法等方面,运用翻译技巧对档案资料内容进行全面研究,进而做出合理性的翻译。如中福公司档案中有很多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内部信件,翻译称呼用语时就不能单一地使用“贵司”“贵方”等称呼,而要根据发文机关和接收机构选用不同的语体表达方法。上行文一般使用“请求”等词语;平行文可以正常翻译成“你”“你们办事处”;对于下行文,可以使用“要求”等一类的命令性词语,根据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职级的差别。
2.3 方便查阅,满足检索利用。开展民国档案翻译的重要目的是挖掘利用这些档案的内在价值,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利用。因此,译员在民国档案翻译过程中,就不能对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而要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关键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选择最合适的民国公文语气进行翻译、拟定标题,为学者或者机构团体搜索查阅提供便利。
3 中福公司英文档案翻译的组织
为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河南省档案馆与译员签订《河南省档案馆保密协议书》,不定期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档案安全、保密意识教育。河南省档案馆聘请业务能力强的档案专家深入讲解民国公文体例和常用的翻译术语,统一规范专业性词汇、机构名称、职务名称、人名、地名等,使之与档案所处历史时期相符合。译员从相对简单的译文开始翻译,每卷翻译完,按要求填写翻译登记表。
翻译过程中,实行两轮抽检制度,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译员担任审核员,对初始译文进行校对、修改、指导、审核,确保用词准确、格式统一,做到发现特殊问题随时纠正,发现普遍问题统一修改。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译员可尽快掌握民国英文档案翻译的方法。同时,项目组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对项目管理、标准执行、翻译质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提出解决方案。
4 中福公司英文档案翻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4.1 直译。直接把英文生硬地翻译成汉语,没有将原文的真正含义“翻译”出来,这不仅导致译文晦涩难懂,而且也无法将文本的真实意图传递给读者。如:The position is certainly very complicated,but we think for the present at any rate,the totalitarian“bark” is probably worse than its“bite”!原译文:现在局势确实很复杂,但我们认为目前,极权主义的“雷声”可能比“雨点”大。该句的翻译能基本抓住大意,但是翻译得比较生硬,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改译为:现在局势确实很复杂,但我们认为,就目前而言,极权主义的叫嚣也许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4.2 错译。一方面,译员没能把握住文本想表达的真实意图,导致意思大相径庭。如原文:The sum of $50.00 should have been deducted from Mr. Wang Ting Hsiang's salary to cover tuition and other fees advanced on behalf of his son Mr.Wang Tieh Chen.If this amount has not yet been recovered will you please collect it together with a further sum of $100.00 to cover a further advance.原译文:这50元是由王廷相工资中扣除给他儿子王铁臣供交学费和其他费用的。如果这些钱不够时,请再拨100元钱交他使用。经审校修改后,改译为:王廷相先生曾预支50块钱给他儿子王铁臣交学杂费,这笔钱本应该从他的工资里扣除。要是还没收到这笔钱,烦请将该款项连同另外100元预支款一并收回。
另一方面,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现在有很大差异,如果不熟悉相关的历史掌故,是无法准确翻译的。如Third Year National Loan Bonds“民国”第三年公债,简称“民三公债”。这是民国中期政府公开发行的以发行年份命名的公债,今天的金融术语里并无National Loan Bonds的说法。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就很难准确地译出这一名称。
4.3 漏译。漏译也比较常见,译员知道译文的大概意思,但是又不能理顺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造成了有选择地翻译原文,忽略了部分单词或者句子,使原文意思发生了变化。如原文:Mr.Bisseker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a junior member of the staff might be inadvisable and might be the cause of giving away the Committee's intentions,so it was arranged to give further consideration to who could be sent to Chengchow,and possibly,Chumatien to find Wu Shao Pin.原譯文:毕赛克先生指出,使用一名资历较浅的工作人员是不明智的,这也可能是泄露委员会意图的原因,因此安排进一步考虑派谁去郑州或驻马店找吴少品。该句中,“Chengchow”译为郑州,“Chumatien”译为驻马店。翻译时由于忽略了部分单词,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与实际表达意思存在很大差异。改译为:毕赛克先生表示,不建议派一名资历尚浅的职员去找吴少品,有可能会透露委员会的意图。因此,会重新考虑派往郑州或驻马店的人选。
可见,档案翻译属于应用型翻译,译员在翻译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和对所翻译文本的专业意识”,在保证译文“准确性”的基础上,尽量让句子兼具“可读性”。否则,会造成“字字忠实而整句失实”,译文的整体价值也会严重下降。
5 结语
中福公司英文档案翻译是河南省档案馆在对民国档案保护整理与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首次尝试。该项工作没有统一的范式和模板,只有依据具体的档案属类进行针对性的翻译,才能更好地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激活特定历史时期的专属记忆。
参考文献:
[1]裴斐 黄玉明.英文历史档案翻译刍议——关于民国档案抢救保护与数字化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7(06):88-92.
[2]牛尧尧 刘晓丹.编译河南省档案馆外文档案目录的体会[J].中国档案,2012(06):60-61.
[3]黄化.“诸者平衡”原则——以民国英文档案汉译实践为例[J].上海翻译,2008(05):41-51.
[4]李向武.民国翻译原则初探[J].山西档案,2018:184-185.
[5]方梦之.文类细化之于翻译培训、翻译策略——拓展应用翻译研究的领域(之二)[J].上海翻译,2017(03):3-8.
(作者单位:河南省档案馆 张映映,学士;王斐,硕士 来稿日期: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