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基于课标要求,我觉得对于初中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尝试。
一、形式多样化,增强趣味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查一查: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让学生用简笔画一画“望父买橘”时父亲的背影,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摘一摘:如学习《蝉》这篇文章时,鼓励学生们阅读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并把其中的精彩段落摘录下来,借鉴学习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轉化为具体的形象。通过角色表演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如学完《愚公移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愚公”和“智叟”的角色,通过二人的情境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愚公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醒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尊重差异性,作业分层次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所以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作业量上分层。对那些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减少提高型、拓展性的作业,作业布置以基础知识落实为主。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较快,解答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教师应适当减少他们做简单机械重复的作业,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积累课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至于中等生的作业量,则介于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总之,作业量的分层要视生情而定,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又能得到自由发展。
(二)从作业难度上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具体做法:一是每次作业都要设“必做题”(基础性练习题)“选做题”(拓展性练习题)。二是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在教完《中国石拱桥》后,我把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1.必做题:积累本课生字词语各五个。概括内容,用横线画出课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课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批注它的作用。(A类同学3句,B类同学2句,C类同学1句)2.选做题:思考《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和结构,圈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批注它的作用。根据课文描述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三)从评价标准上分层。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C类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写完整,即写满600字,能完整记叙一件事,有一个中心,语句基本通顺;对B类学生的标准是写具体,即在叙述完整的基础上做到中心较明确,叙事有条理,语句较流畅,内容较具体,有一定人物描写,有详略处理;对A类学生的要求是写生动,即要求在记事中融入一定的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只要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即可得到较好的评价。
三、作业生活化,提高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提高作业的实践性。可以布置口语交际类作业,还可以布置搜集整理类作业,如在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整理古今中外有关讲诚信的故事,并准备好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听,还可以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等内容,最后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讲诚信的重要性。
总之,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作业设计的变革理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作业“繁花似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