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习作”,促进习作教学“自然”生长

2023-09-03 20:46陈林林宋琪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樱花树田园树叶

陈林林 宋琪

“田园习作”,即把田园生活的素材与习作教学相结合,使得小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与自然情境中,打开思路,迸发灵感,写出富有情感体验的习作。笔者依据学校田园课程建设的大主题,将习作课程融入田园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与自然深度对话,让儿童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一、唤醒感官,激发想象,读懂大自然的秘密

我们学校有一个实践园。在这个花木飘香、绿意盎然的园子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是学生课余生活的欢乐天地。何不将田园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感受、发现、学习并提升自我呢?恰逢学校田园课程建设深入开展,于是,笔者把习作教学与实践园联系起来,进行“田园习作”教学。学生的写作内容真正从生活中来,更容易融入情境,从而产生自我体悟。

笔者执教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习作课时,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体验情境,带着他们移步换景,一处处去观察、感受,进行深度体验,并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

1.初入实践园,指导学生总体观察。我们置身于这暖洋洋的实践园中,真是种享受,这节习作课,就让我们去感受秋天里树叶的独特风采。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在实践园的入口处,先总体观察一下秋天的实践园,放眼望去,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2.漫步园中,引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观察并交流。

(1)观察樱花树,对比不同季节中树叶的变化。

大家看这棵正对实践园门口的大树,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看到这棵树几乎只剩树干还在挺立着。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这是樱花树。大家有点惊讶,说明你们印象中的樱花树不是这样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印象中的樱花树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把樱花树叶比作人,那么春天的樱花树叶是青少年,夏天的樱花树叶是中年人,而现在的樱花树叶已是迟暮老人。这就是樱花树叶的一生,它们和我们人一样,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2)观察桃树,多感官观察体验。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看深秋的桃树叶是什么样子的。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此刻的桃树叶给你什么感觉。

接下来,分小组观察并讨论。请大家仔细地观察深秋的桃树叶。过一会儿,老师请小组代表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完整地说一说他观察到的桃树叶。学生描述如下:

桃树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因为是深秋的缘故,所以叶子失去了水分,干巴巴地挂在树上。叶子摸起来软软的,有一层细细的绒毛,那触感就像桃子的绒毛一样,让我仿佛看到了夏天一个个红得诱人的桃子挂在枝头。微风吹过,桃树叶随风飘荡,仿佛在说:“来年春天,我们会重新焕发生机,为桃子们保驾护航。”

同学们,再过些日子,这些饱经沧桑的桃叶就会掉落了,当它们掉在泥土里,会是什么状态呢?学生这样想象:

它们会化作肥料,为大树妈妈补充营养。古诗有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明年春天的叶子会更绿,结的桃子会更大更甜。

(继续带领学生观察银杏树、葡萄藤等,过程略。)

学生置身于实践园中,各种各样的树叶将他们包围,恍若置身仙境。笔者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树叶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在水中、落在地上的样子。真正置身于自然,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有的学生看着波纹荡漾的池塘,说出了树叶落在水面上发生的许多种可能,联想丰富极了。创设好情境,适当引导,学生与自然融汇在一起,思接千载,在自然中放飞他们的想象。

(3)根据观察练写片段。

刚才,大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观察了秋天的树叶,并且用联想的方法诗意地对秋天的树叶在不同状态下的样子进行了表达,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下面,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种你感兴趣的秋天的树叶吧。

通过习作提示单,教师从观察角度、修辞手法、评价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

不知下过几次银霜,在寒冷的西风中,最后一片叶子一飘一荡地离开了银杏树梢,像即将远游的孩子离开妈妈,一步三回头……在离地面三尺左右时,它好像拿定了主意,一下子扑进先到达地面的姐妹们的怀抱。望着树下渐渐变黑的银杏叶,我想:它们一定在做着甜蜜的梦。梦里,它们看到来年银杏树妈妈枝繁叶茂,玛瑙似的果实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密密的绿叶间……“嘻嘻!”我耳边仿佛响着它们梦中的笑声,好轻柔,好快活……

学生近距离观察、探索大自然,去感受周遭的一切,通过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多种感官,最终唤醒了想象力,从而读懂大自然的秘密。在与田园的密切接触中,学生与自然、与生活进行深度对话,从而心手合一,真正提升文学素养。实践的效果让人惊喜,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语言更加丰富,写出来的习作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想象丰富,且每个人笔下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自己个性的思考,文字更有温度、有灵气,情感的升华也是自然而然的,真正达到了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二、实践体验,身心融合,让自然语言融入“我的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进行习作实践指导时,笔者紧扣新课标中的习作要求,创造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感知,让自然语言融入“我的语言”。学生在欣赏风景、观察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习作素材,从而写出好文章。

实践园的能量是巨大的。许多习作内容都可以与实践园结合起来:写景文,带着学生去实践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记叙文,领着学生制作树叶标本、给蔬菜浇水、摘桃子、摇桂花、挖红薯、看野鸭、逗小兔、赏鸽子;状物文,一草一木和小动物都是现成的模特。与自然亲密接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发现平时极易忽略却很独特的细节。儿童与自然深度对话,情感体验得到满足,思维被打开,写作不再困难。

田园习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与田园、与自然深度对话后,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种与自然交织、又与自我缠绕的情感体验成果,会直接体现在学生撰写的习作中,学生在习作中回归自我,分享自我的独特情感体验。

笔者带着班级的学生寻找实践园的小秘密,其实就是寻找生活中的独特存在,寻找生命的真谛。一个阴雨天的中午,笔者和学生撑着小花伞,去实践园放松心情。学生一个个像鱼儿得到了水,在实践园里快活极了。在那天的日记中,学生用树叶的口吻记录了他们眼里的树叶的秘密:

我,拈来一阵秋风,秋风也陶醉。秋雨如烟如雾地下着。微风吹过,是叶的飘落,树的晃动,影的沉默。

我将要在最后一刻做出奉献,哪怕只有大树母亲知道我曾来过,但我觉得,真好!

虽然鲜花离我而去,唯有露珠相伴,但我坚强如初,不曾有一丝动摇。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塑造了一个顽强而伟大的生命。

学生真正融入了这片世外桃源,有所感、有所悟。他们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切感悟,与自然、与生活、与人生进行了深度对话。

在与田园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稍加指点,他们便能在观察的基础上感知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从而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感知到了,便能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身心融合,让自然语言融入“我的语言”。

“田园习作”,真正使得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自主地与自然深度对话、深度接触。学生在深度体验后回归自我,自然而然地分享自身情感体验成果。作为“田园习作”的受益者,今后,笔者将在学校田园课程建设的大环境中,继续把田园与习作融合,带着学生享受田园,享受习作,享受自然的无限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樱花树田园树叶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树叶的不同称呼
樱花树为什么不开花
2017浪漫映象 甘露珠宝春夏新品 樱花树下的浪漫之约
2017浪漫映象 甘露珠宝春夏新品樱花树下的浪漫之约
田园乐趣多
一片树叶
樱花树下的小女孩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