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然
人类进步的历史,也是食物进化的历史。食物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从茹毛饮血到饕餮盛宴、从哥伦布四度前往美洲到工业革命在英国崛起,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每次飞跃,都与食物有着莫大的联系,食物给历史烙上了鲜明的印记。然而,迄今鲜有学者系统地研究与梳理食物与历史文明的深层次关系,食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似乎被忽略了。
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所著《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杨雅婷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作者以小见大,从饮食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发展,将重心集中在食物史与世界史的交集上,探究它是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斯坦迪奇把食物对于历史的影响比喻为“隐形的叉子”,在历史的数个关键节点上,这把叉子戳刺人类,并同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为讲述食物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斯坦迪奇交叉使用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学、遗传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植物学、与经济学等,选取玉米、小麦、水稻、蔗糖、香料、马铃薯等食物,将人类文明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具备学术性又兼备趣味性。
这把“隐形的叉子”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又以何种方式塑造现代世界?斯坦迪奇以食物为线,从原始人类到现代社会,重新解读世界重大事件的成因与意义。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食用的文明》,作者从狩猎时代的人类游牧觅食开始讲述,论述三种驯化的植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分别对近东、亚洲、美洲文明的奠基性作用。这些驯化的作物也影响着农牧文明的扩张,推翻了数万年以来狩猎者的生活方式,并推动人类由狩猎向农耕转变。第二部分《食物构成的金字塔社会》,时间来到奴隶制社会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原本平等的人们开始累积剩余的粮食,从而导致分配者角色——“大人物”的出现,最后让权力汇集。阶级因食物的积聚而自然产生,让人们有了贵族与平民、富者与穷者的差别,早期文明由此兴起,社会分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第三部分《香料的冒险》,视野探向航海时代,对香料的执着追求成为哥伦布、达·伽马等人航海的重要动力,香料也因此织起了人类第一个全球贸易网络,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新纪元,促进欧洲殖民帝国的建立。第四部分《食物、能源与工业化》,则详细论述了蔗糖、马铃薯等食物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伴随着奴隶貿易,蔗糖为英国打造了强盛的殖民帝国,而哥伦布交换下马铃薯的传入,则解决了英国的温饱问题,这一切都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文明也由农耕文明转入工业文明。第五部分《作为武器的食物》,不同于传统的观点,作者认为食物是战争中最具毁灭性和战斗力的武器,从亚历山大东征到拿破仑的兴起与失败,从斯大林农业集体化到美苏冷战,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冲突都是一门关于食物的学问。在第六部分《食物、人口与发展》,目光转向现代社会,传统农业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依靠杂交选种以及氮肥技术,人类迎来“绿色革命”,绿色革命在推动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部分环境问题,亟待人类解决……俯瞰人类发展的历史,食物作为一把“隐形的叉子”,所发挥的作用绝不只是让人填饱肚子,正如斯坦迪奇所言“在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地缘政治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和经济扩张等转化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1]。
此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本书可作为众多课程的教学资源。食物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几乎所有的中学课程都与食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高中课程《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可以探讨小麦、水稻、玉米对文明产生发展的意义,同时食物的盈余也是阶级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其次,还可以尝试以食物为线索串联课堂,使历史课堂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以“香料”“蔗糖”等食物为主线的教学设计较为常见,主要用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等课程。教师也可以将食物用于其他课程设计,如在讲授高中历史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通过使用代表性食物来分别探讨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如利用蔗糖和马铃薯来讲述殖民贸易对工业革命爆发的作用,以罐头的发明为引子,讲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和特点,最后以饼干手工场到饼干工厂的演变来探讨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影响。通过最贴近生活的食物,学生能够回到历史现场,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挖掘工业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最后,本书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无论是在课程中补充相关食物材料,抑或以食物为线索串联课堂,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通过食物的学术视角,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的不同角度和切入点,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传统的“原因—过程—影响”学习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从而增强其历史思维的弹性。
【注释】
[1][美]汤姆·斯坦迪奇著,杨雅婷译:《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