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场地保障效能的提升机制

2023-09-03 12:34徐山林王康朱露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精细管理保障机制队伍建设

徐山林 王康 朱露

摘  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强军思想,坚持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加快构建军队院校教学保障新格局,对教学训练场地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认真分析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和探索其内在特点和规律,推进管理机制建设,增强场地保障效能,是提升军队院校教学保障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贡献率,支持一流军事院校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保障机制;场地;沟通协调;队伍建设;精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110-04

作者简介:徐山林(1973—),男,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保障及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王康(1983—),男,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训练场地保障;朱露(1977—),女,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保障。

教学训练场地是指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及大型活动赖以组织实施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场所、地域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1],是院校教学训练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训练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教学条件,是实现院校教学训练目标、提高教学训练质量的物质保证。

教学训练场地保障作为教学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军队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大推动作用。认真分析目前院校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和探索其内在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建设,增强场地保障效能,是提升教学保障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贡献率,支持一流军事院校建设的有效途徑。

一、紧跟实战训练需求,进一步提升场地建设水平

军队院校必须牢固树立姓军为战、练兵备战、一切为战的思想观念,紧贴各学科专业实战化教学训练需求,将为战育人、一切都为提高战斗力的保障思维理念融入教学训练场地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持续加强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究,全力提升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场地建设水平。

首先,场地建设向实战化教学训练需求牵引转变,实现场地统建公用和训练互利共享。对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场地建设标准》,按照需求牵引、顶层设计、功能兼容、共用优先的思路,聚焦部队跨越转型发展需要,紧贴各学科专业实战化教学训练需求,采取统一规划、资源统筹利用、使用互利共享的举措,打破院校与部队之间的壁垒界限,进一步完善院校教学训练场地体系布局,使训练演练条件更加趋于实战化。既可满足院校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综合演练,又使部队充分利用院校科研优质成果和人才力量以提高训练效益。

其次,立足训练场地实际,加强实战化教学训练环境建设。组织实战化教学训练,重在创设贴近实战的教学训练环境,也难在创设贴近实战的教学训练环境。为使参训学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场环境,满足实战化教学训练需求,必须加强实战化教学训练环境营造,一是论证建立高水平的虚拟模拟训练场地,即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战化战场环境,参训学员根据作训内容自主设定作战环境,在模拟仿真环境中完成攻防演练。二是构建实战化的综合演训场地。目前各院校综合演训场地整体战场环境较为简单,实战度较低,场地容量和设施条件无法支撑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综合演练,为更好支撑实践性教学训练活动、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应着眼满足不同教学任务、兼顾多种训练形式、覆盖所有对象教学的需要,按照“符合实战、技战一体、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要求[2],构建实战化综合演训场地,进一步提升训练演练实战化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三是着力营造为战氛围。注重突出军味战味,坚持因地制宜、有机融入,通过灯箱橱窗、标语标牌、文字图片和电子屏幕等形式,将英模事迹画像、战斗标语口号、经典战史战例、学员训练风采等植入训练场,营造浓厚战斗文化氛围,持续激发官兵参训热情。

最后,统筹安排教学训练场地资源配置,加强教学训练场地体系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根据实战化教学训练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对教学训练场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调配。先对现有场地情况全面摸排梳理,准确掌握底数,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教学训练场地存在的具体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场地目标功能,科学制订教学训练场的总体建设需求,然后站在全局高度,调整布局结构,优化整合资源,统一建设标准,形成更科学规范的建设发展格局[3]。

二、依托日常保障工作,进一步理顺沟通协调渠道

新编制下,院校教研保障中心下设的场地保障部门负责教室、训练场地的教学训练任务、大型军事训练任务及活动的保障和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教务机关负责教学训练活动的计划制订,各专业教研科室负责日常教学训练活动的具体实施,因保障工作牵扯单位多,涉及面广,各单位间相互平行,互不隶属,导致容易在保障过程中出现矛盾及推诿现象。作为场地管理单位,要避免上述问题,提供优质保障服务,必须进一步强化与教学训练场地建设单位及使用单位的沟通服务机制。

(一)做好紧前工作沟通协调,制订科学保障计划

目前军队院校在场地资源使用过程中,经常性和通用性场地资源的使用时间安排经常出现冲突,保障资源阶段性闲置和多个单位排队等候的现象交替存在。作为教学训练场地管理单位,要避免上述情况,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必须制订科学的保障计划,这就需要保障单位和需求单位双方紧前做好沟通协调,通过建立计划通报制度,需求单位提前通报作训计划安排,提出保障需求,保障单位与之会商后,制订科学保障计划。落实协调会商制度,充分开展经常性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处理保障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二)畅通常态化沟通渠道,提供优质贴心保障服务

该改革后,编制体制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教职员工对教学训练场地保障制度、职责分工等不是很了解,场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反馈,因此需在教职员工与管理部门之间建立顺畅的上下行沟通渠道。一是通过校园网对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办事流程等事务进行公开,并及时发布场地通知公告,广而告之。二是围绕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教学保障领域矛盾问题,常态化组织基层单位需求座谈。三是利用热线电话、微信、意见箱、网络回音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训练场地使用反馈制度,拓宽上行沟通渠道,及时获取场地需求、建议、意见等。

(三)引入量化考核标准,加强沟通反馈事项落实落地

教员与学员是院校教学训练场地及器械的直接使用者和参与者,反馈的保障情况问题建议最实际最权威。正确对待场地保障问题情况反馈,对反映的问题矛盾及时解决,对提高教学训练场地保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秉持“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在保障单位内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形成保障管理人员量化考核标准,督促保障人员及时快速推进反馈问题处理,密切跟踪处理进度,第一时间反馈处理结果,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训练场地服务保障水平[4]。

三、着眼单位建设发展,进一步规范使用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场地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训练活动有序开展的生命线,是实现军队院校教学训练目标的基本遵循。但目前教学训练场地使用管理规章制度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一是部分场地在使用管理上没有规章制度可循。二是现行使用管理规定不科学,无法满足实战化训练需求。三是有规章制度的,在执行中也存在执行不严、落实不够等诸多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目前场地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在现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唯有管理体制到位,管理规范化,场地保障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场地保障效能才能有效提升。

(一)考虑教学训练场地管理工作现实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克服“重建轻管”思想,针对目前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制度疏漏缺失,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训练任务需求和训练场的性质,明確场地功能定位、使用范围、维护保养、审批权限等事项,逐级对训练场地的管理制度进行充实完善,建立健全场地器械、人员职责、技术保障、场地使用等各项场地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上下衔接、有机联系的管理保障机制,为训练场地规范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撑[5]。

(二)加强教育监督,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官兵依章行事的意识和执行力,确保从机关领导到基层官兵,都能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落实检查评估,院校机关部门每季度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训练场地使用效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制定整改方案,确保场地管理规范运行。三是注重民主监督,场地保障与官兵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在发挥好上级、机关检查、指导和监督作用的同时,应激发广大官兵参与监督的热情,有效督促相关制度落实。

(三)紧跟实战化训练需求,建立规章制度动态调整机制

实战化教学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化出发的标准,无形中对训练场地的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院校场地使用管理运行方式还不够科学规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开展。各院校教学训练场地管理单位应建立规章制度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年度总结,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每年度对现行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积极调整,以使其适应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发展要求。

四、完善人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保障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保障人员队伍建设,激发保障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快速提升保障能力是当前军队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人员培养理念

目前各院校教学训练场地保障人员多为社会聘用人员,对他们存在能力素质不高的偏见和“只重使用、不重培养”的思想,这已成为制约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各院校教学训练场地管理部门应转变人员培养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障队伍建设,建立保障队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人才选用机制

当前军队院校保障队伍,仍存在配备情况与行业标准存在差距的问题。尤其随着近年来保障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保障标准的严格化和规范化,对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使得军队院校保障队伍配备问题凸显严重,这就要求管理单位必须根据教学训练需求和人才特点,建立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制定各保障岗位选用标准和任职条件,严把质量关、考核关、上岗关、用人关,高标准选用人才。

(三)拓宽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院校场地管理人员培养多采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和个人自学方式,人才培养成果差、效率低。为加强保障队伍建设,必须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各院校可采取在岗锻炼、兄弟院校参观见学、外请专家教授授课、选派骨干集中送学等方式,加强对技术服务人员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训练场地保障人员的学历层次、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结合岗位标兵评选、业务交流及文体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岗位自豪感和事业责任心,不断提高其岗位任职能力[6]。

(四)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目前大多数军队院校在保障队伍建设中缺乏健全完善的激励体系,间接造成了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降低了保障工作效率与效果。按照各岗位职责标准,制定出科学的、可量化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以履职尽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主,兼顾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出勤情况等因素,考核方法科学合理、简便易行,考核的结果作为保障人员奖惩、晋级、提拔的重要依据,形成一套健全奖惩与成长激励制度[7],科学规划工作人员培养、使用、提拔、储备的个人成长路线,让优秀人员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职责。

五、依托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保障精细管理

目前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场地管理保障工作还多停留在人工处理、统计等层面,粗放型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院校深化改革背景下教学训练信息化的需求,也为教职员工的相关业务办理增添了额外负担。本着提高场地保障工作效益和标准的原则,可以各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对相关事务进行优化调整,使工作链条更为顺畅、高效,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师生诉求直接转化为教研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推动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首先,建设覆盖管辖区域各点位的巡检系统。目前各院校多采用场地值班员定期巡查并手写登记的方式进行巡检,管理人员通过临时抽查和查看巡查登记等方式检查巡检工作的落实情况,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因人为性较强,存在漏检、问题描述不清等情况。因此,可通过在各点位张贴RFID标签,并设置指定巡检路线的方式,建立覆盖管辖区域各点位的标签巡检系统,巡检人员通过标签扫码即可完成巡检及信息上报工作,管理人员亦可及时获取问题信息并安排整改,教职员工也可通过移动设备扫码反馈场地管理保障方面的意见建议。

其次,建设场地器材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场地教学训练器材管理主要停留在账务相符的管理模式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资产信息查询与数据统计,但在教学训练器材使用、跟踪、维护、报废等方面主要以手工记录为主,不易查询,难以快速了解场地器材实际情况。为此,可将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运用到场地器材管理中,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化采集系统将教学训练器材的生产厂家、型号、技术参数、维修保养情况、零部件管理等信息纳入集成系统中,实现对器材、器械资源的全寿命动态数字化管控。通过对同类设施设备从购入到报废整个闭环的大数据分析对比,找出有价值的工程数据,不仅便于同类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还能对后期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指导,进而有效解决现有场地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建设各業务口流程性事务网上办理系统。目前军队院校现有校园业务系统中教务管理、教学保障管理、后勤管理等子业务系统各自孤立,未能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互通整合。为推进保障精细管理,可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将上述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挖掘分析日常业务管理数据,进而将训练器材申领、场地使用申请、器材报修、意见建议反馈等服务项目全部依托校园网形成网上无纸化办公系统,从而推动院校教学训练场地管理由定性粗放向量化精细转变[8]。

参考文献:

[1] 葛剑,韩俊海. 军事体育教学场地保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45-448.

[2] 李枝昌,尹富. 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环境的创设[J]. 教学科研,2018(03):82-83.

[3] 刘玉甜,王文昌. 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场地建设的思考[J]. 军事体育学报,2016(04):62-64.

[4] 赵建伟. 高校后勤宜推行首问责任制[J]. 中北大学学报,2008,24(05):80-82.

[5] 阎文建,张斯. 军队院校训练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C]. 军事训练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2014.06:25-27.

[6] 党艳敏. 浅谈数字化时期高校图书馆信息人才的培养[J]. 人力资源开发,2018(14):30-31.

[7] 徐学文,倪保航,牟俊林,等. 加强军队院校装备训练中心规范化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122-125.

[8] 陈欣. 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9):72-73.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精细管理保障机制队伍建设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改革导向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析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精细管理,提升投资效益创水平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