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整合“黄河颂”课程资源

2023-09-03 07:55耿文艳卞国艳
天津教育·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黄河颂黄河教学活动

耿文艳 卞国艳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开启了新篇章,“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每一位教学者的心中深深扎根,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与体现。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也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基于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准切入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黄河颂”课程资源兼具综合性的教育意义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应当得到教育教学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黄河流域的学生而言,黄河文化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本文围绕着国家课程开发整合“黄河颂”课程资源的主题展开,以小学科学为例探究了“黄河颂”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了科学的实践路径以保证实现这一教学活动的落实与推进。

一、“黄河颂”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德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各个学科的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德育培养。将“黄河颂”课程资源与小学科学教学相兼顾,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又能够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真正践行德育培养,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宏伟神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课程概念与交叉学科的意识得到了教育教学者的关注,不少学校都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编写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学校可以利用的优秀教育资源,编写黄河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推动学校与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挖掘与外延扩展,而且能促进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化与系统化发展。就小学科学学科而言,学生能学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够学到“自己身边”的科学知识,这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到新的科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河对于黄河流域学校的学生而言,是耳熟能详的中国第二长河,但是很多学生却从来没有思考过黄河背后的文化因素与科学因素,致使学生对黄河及黄河文化的了解流于表面。将小学科学教学与“黄河颂”课程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这条世界长河的认知,让学生“拨开”黄河“神秘的面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黄河颂”课程能够给科学教学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与体悟,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二、“黄河颂”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一)沿黄话特征,丰富全面性认识

想要理解黄河文化,就要先让学生明确地知道黄河是什么样子。想要让学生深刻感悟到黄河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应引导学生对黄河的具体特点形成整体性认知。基于此,在“黄河颂”校本课程资源的编写过程中,教師应当先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地貌与形态,让这些基础认知成为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启发点。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切入点,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对黄河的形貌形成全面性认识,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地理特点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续的内涵教学与文化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开始前,科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黄河的图片,说一说黄河与我们见过的普通河流有什么差异。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黄河的水比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流更黄,黄河看上去更长。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黄河地图,让学生看到黄河的源头是山,并且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从水源处开始就是浑浊的泥水,泥水向中下游流去,所以看到的河水是黄色的。通过这一教学,学生能够对黄河形成基础的认知,在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沿黄寻生灵,激发学习的热情

动植物是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黄河颂”校本课程资源的编写,不仅要涉及社会方面的因素,还应当涵盖黄河流域的自然要素。基于此,科学教师可以将黄河流域的动植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保护区中的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珍稀鸟类以及多种特色植物,让学生感受黄河流域生机勃勃的景象,意识到黄河流域的湿地以及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育环境。在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三)沿黄话传统,发展探索的精神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都是依托于黄河而生的它们对于学生领略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根据校本课程资源中的的传统习俗找好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因素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深化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理解。

以“二十四节气”为例,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与小学科学中“天气与气候”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并学习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沿黄巧治水,提高应用性能力

科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生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教学过度强调了理论性,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在“黄河颂”课程与小学科学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打破这一桎梏,给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结合“沿黄巧治水”的内容,设计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应用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提高应用性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黄河出现洪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害,使学生了解历朝历代治理洪水的方法,结合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性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科学小实验,例如“净化黄河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滤水器,这个装置一共包括六层:第一层为收水器、第二层为棉花滤水层、第三层为水闸、第四层为活性炭过滤层、第五层为细砂过滤层、第六层为小卵石过滤层,将含有泥沙的浑水倒入装置,经过层层过滤,收水器内就会出现干净澄澈的水,烧开便可以饮用了。

(五)沿黄植绿茵,提高环保的意识

优秀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教师也应当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与空间。黄河治理与保护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因此“黄河颂”校本课程资源的编写过程中,也会涉及很多关于生态保护与黄河治理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沿黄植绿茵,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为黄河种棵树”的特色主题活动,利用植树节带领学生们在黄河附近植树,并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与植物种植相关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绿化意识、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黄河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学会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发利用“黄河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教学内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科学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理解校本课程资源,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准切入点,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沿黄话特征、沿黄寻生灵、沿黄话传统、沿黄巧治水以及沿黄植绿茵的方式,改善“黄河文化”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李  辉)

猜你喜欢
黄河颂黄河教学活动
黄河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朗读教学初探
黄河颂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