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峰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欲望的激发是写作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创新命题、拓展时空、范例引路等写作教学策略。
创新命题,激发写作欲望。好的命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紧扣学生活潑、烂漫的天性,提供一些有趣的习作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如《我是差生,我容易吗?》《都是 惹的祸》《那段 的日子》《我的 我做主》《蚊子的自白》等。学生看到这些新颖的题目,马上有了兴致,他们很快找到能触动各自心灵的场景进行写作。如有学生在《蚊子的自白》中写道:
一只担任蚊界“军事主席”的蚊子除了吸人血外,还为家族开发了新“食品”——生活垃圾。它在吃完发生霉变的生活垃圾后再去吸人血。在它“嗡嗡”的“断魂催痒曲”中,被它“亲吻”的人感染了不知名的病毒,浑身瘙痒,体温迅速飙升……
这篇习作,学生紧扣题眼,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拓展时空,丰富写作素材。素材的积累与加工是写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步入大社会,深入生活,用心去感受、体验,通过时空拓展积累素材,获取真知。为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笔者遵循平时少写精练,一周一练笔,一月一比赛的原则,引导学生展开写作训练。一般地,笔者在周一布置一篇习作(大多数是自由习作,不规定题目),让学生留意一周的生活,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习作灵感后便开始写作,写完后提交笔者审阅批改。学生如果前五天无法完成习作,需要在双休日去体验生活,进一步积累素材。学生可以选择炒一道菜、做一次手工或参与一次露营等,写作时要写出事情的经过和活动后的感受。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出的习作活泼风趣、清新自然。
一名学生在第一次动手炒菜后,写下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他不仅条理清晰地写出了炒菜的步骤,还记录了炒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溅起的油滴把他的手背烫出了水泡。这样的习作,不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亲身经历后的有感而发,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习作的自在和快乐。
范例引路,明晰写作技巧。习作教学需要有例文引路,让学生写作时有的放矢,参考例文建构大致的习作结构,学习完整地表达内容。教师要利用范例直观、巧妙地指导学生从审题、选材、构思及描写方法等方面拓展思路、习得技法。
在“写一件感动的事”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无法写出令人感动的故事。于是,笔者以《一个被扔掉的石榴》为题目写了一篇“下水作文”,以儿童的心理和视角回忆自己的一件往事。作文课上,笔者向学生分享这篇下水作文,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总结这篇下水作文的可取之处,并找出不足。学生发现下水作文是通过人物的神态“我没有勇气再看下去,眼镜片上也蒙了一层雾”和心理活动“我太武断了!只是凭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就草率地认为他是在做小动作。真的很后悔,如果当时我能多等一分钟,听完他的解释该有多好啊!”等描写,突出“感动”;不足之处是开篇不够有新意,结尾没有呼应主题。学生明晰下水作文的优缺点后,笔者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开篇点题,叙事生动,注重细节描写,过渡自然,首尾呼应。学生在教师下水作文的引导下明晰了写作技巧,抓住了写作要领。
(作者单位:十堰市竹山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