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并对各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同时根据各学段文本内容的整合程度,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对初中生而言,如何完成第四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呢?笔者在家校共读、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初步探索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一、打造家校共读场
相较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因为线索多元、情节曲折、内容复杂而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促进学生阅读整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通过打造家校共读场,营造整本书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1.引领师生共读,打造学校阅读场
校园是阅读的第一场所。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开设整本书阅读专柜,放置《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巴黎圣母院》等经典书籍,鼓励学生借阅,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领读活动或推介活动,领读活动可以由图书管理员组织,定时定量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推介活动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由阅读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其他学生推介自己近期读过的整本書。例如,在《西游记》领读活动中,图书管理员先整体介绍小说创作的背景、作者生平,带领学生阅读目录,了解《西游记》的整体内容,之后便带领学生每周阅读两三个章节内容,陪伴学生共同读完整本书。
2.推动亲子共读,打造家庭阅读场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应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家庭阅读可以以亲子共读为主,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请家长与自己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深入探讨或交流。为保证阅读质量,学校可以从阅读时间、阅读总量、阅读成果等方面,评价亲子阅读成效,也可以组织“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活动推进家庭阅读,打造家庭阅读场。
二、探索体系化课程
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需要课程的加持。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三种课型,以体系化的课程推进整本书阅读。
1.导读课
导读课旨在通过导语激趣法、悬念激趣法、活动激趣法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想读、愿读。例如,在阅读《西游记》之前,笔者组织学生举办了小型知识竞赛活动,设置了必答题、竞答题和附加题三种题型。必答题有3道:①《西游记》全书共有多少回?②唐三藏经历的第一难是什么?③在“车迟国斗法”中,师徒四人和三个妖怪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竞答题也有3道:①《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②小白龙当年犯了什么罪?③列举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的国家名。附加题有两道:①说说你最喜欢的《西游记》里的某一个人物及理由;②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这些问题由易到难,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欲望。
2.推进课
推进课旨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持续阅读。例如,针对《西游记》中“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和《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个章节内容,并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相关内容。比如,①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②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被骗后,师徒四人讨论是否继续“西行”,他们分别说了什么?表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③孙悟空、铁扇公主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举例说明。
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保持阅读耐心,可以促进学生自觉、自愿地持续阅读。
3.分享课
分享课旨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分享中深化理解,获得阅读快乐和成就感。读完《西游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故事表演和小论文创作等活动。经典故事表演可以由教师选择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内容。在经典故事表演活动中,学生选择了“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等经典故事,笔者要求各小组学生先观看所选故事的影视片段,再自主选择服饰、道具等,利用课外时间排练,笔者则对学生排练时的台词、人物表情、道具、动作等进行指导,使表演更接近原文内容。表演活动结束,学生对这些经典故事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所谓小论文创作,就是由学生根据《西游记》内容,自主命题,表达自己对某个情节的看法。从作品反馈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比较深刻地表达对所选内容的看法。
三、多元化评价,促进整本书阅读
评价是衡量学生阅读情况的标尺,也是推动学生阅读的有力抓手。教师可以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等方面做文章,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难免有失偏颇。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学生、家长也纳入评价体系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证评价的客观、公平。例如,教师检查《西游记》某个章节阅读质量时,可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起来,使评价更有针对性。
2.评价内容全面
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中,教师除了对学生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外,还可以通过辩论赛、朗读比赛等活动,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读完《水浒传》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命制辩题:《水浒传》中真正的英雄是谁?梁山好汉该不该接受招安?读完《活着》之后,可以给学生命制这样的辩题:富贵在失去亲人之后孤零零地生活在世界上,还有人生意义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论题进行辩论。
3.关注过程评价
结果性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的阅读质量,教师可将评价点放在阅读过程上,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准备一个整本书阅读记录档案袋,记录学生每学期的阅读情况,以此真实反映学生的阅读过程。以《西游记》为例,档案袋中应包括《西游记》日常读书笔记、自绘阅读手抄报、阅读心得、阅读自测、阶段阅读记录卡等。这些内容能够相对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是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第一手材料。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