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主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计划丛书》《教师新视野丛书》《校本研究丛书》《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丛书》《做悟教育丛书》等,著有《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论》《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管理实务》《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等;主要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及校本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技术日益式微,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达。对于传统教学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发掘传统教学技术的独特价值,强化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互补功能,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信息能力发展
首先,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见的多媒体课件由文字、图形、声音等组成,图、文、聲、像并茂,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为课堂营造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增强理解力,提高想象力。另外,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学习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控,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及习惯、爱好等选择学习内容,真正体现主体地位。
其次,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条学习途径。比如,各种虚拟技术采用的超文本是一项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先进技术。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是联想式和非线性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联想。另外,超文本信息结构具有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学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知识。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学生既可以浏览所有知识,又可以按照需要获取其中任意感兴趣的内容。多种信息的直观刺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促进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一方面,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减少重复劳动,为其专业发展节省更多的时间。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备课,提高备课质量,节约备课时间,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另一方面,教师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而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力避教育信息技术的弊端
教育信息技术虽然在教学中有诸多优势,但在这些优势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教育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甚至还有一些弊端。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取代了很多简单、重复的人类劳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创造力,让更多的人“傻瓜化”。从教育教学角度看,教育信息技术有四个方面的局限。
其一,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和教师中的普及和运用不均衡。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因而限制了一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另外,一些常用硬件设备通常是所有教师频繁共用的,一旦出现故障而未能及时维护或遇停电等情况,则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
其二,教育信息技术可能让学生身心疲惫。教学中长时间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容易导致学生身心疲劳;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呈现信息的优势使课堂信息量增大,会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运用教育信息技术需要较暗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要接收屏幕信息,还要记笔记,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其三,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掩蔽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力量。教育信息技术虽然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很多便利,节省了教与学的时间,但在无形中增强了师生的惰性。如教师从网络上下载别人的课件,稍加修改即可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鼠标和键盘就能轻易获得实验结果。教学甚至不需要教师板书、学生板演、实验演示等。
其四,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教师对自身价值产生困惑。教育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对教师已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虽然是教师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给教师在新的情况下确定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比如,一些教师认为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就可以完全向学生传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做一个课件放映员即可。这样,教师在过多依赖教育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忽略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再如,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将课件制作得更加精美、细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件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忽略了教材与学情等要素,导致课堂教学“轰轰烈烈”,教学效果“惨不忍睹”。
为避免教育信息技术的负面作用,教师应正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利与弊,树立教育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的意识,在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规范与引导的同时,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多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避免“唯教育信息技术论”。
三、强化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互补功能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固不待言,但并非任何学科、内容都需要教育信息技术的加持。比如,在化学课上,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对某个实验过程进行模拟演示,比较直观和形象,但这毕竟是模拟演示,效果显然不如教师现场演示或学生亲自操作。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教育信息技术视为传统教学技术的替代品,而应该强化两者的互补功能。
1.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传统教学技术是与教育信息技术相对的概念,当提到传统教学技术时,人们会将其与粉笔、黑板、挂图、教师的身体语言、动手操作的实验等联系在一起。现代化的设备进入教育教学之前,教与学的辅助手段基本都属于传统教学技术的范围。这些传统的教学技术相对于教育信息技术来说虽然“原始”了一些,但它们具有教育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
传统教学技术简单易行。传统的教学技术对一些硬件设备要求较低,既不需要特定环境,又不受地区发展水平的限制,任何学校都能拥有这些技术,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這些技术。比如,教师在备课时,有一支笔和一个备课本就可以进行;在教学时,只要有粉笔和黑板,教学活动就可以正常开展。
传统教学技术有利于师生互动。人是情感动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眼神等不仅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更能让学生感受情感互动的愉悦。这些作用是教育信息技术所不具备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技术能很快让自己进入“教师”角色中,有利于其个人魅力的展示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另外,传统教学技术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想象、记笔记和画思维导图的时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传统教学技术的局限
传统教学技术难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传统教学技术在课堂上传达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难以满足空间较大的课堂教学。虽然现在小班化教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根本改变,教师仅利用传统教学技术实施教学,教学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传统教学技术难以表征抽象知识以及复杂图形、图像和操作的需求。当前的学科教学仍有逻辑性强、学术化和抽象化倾向。传统教学技术种类单一,很难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物理教师讲解电子运动的过程,因为电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使教师利用画图来展示,仍有隔靴搔痒之感,很难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
2.处理好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互补关系
第一,教育技术的选用,应该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无论是教育信息技术还是传统教学技术,都只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不代表教育思想先进,运用传统教学技术也不代表教育思想落后。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思想上的现代化,其次才是手段上的现代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技术,时代在发展,教与学的对象即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而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仍以原来的步调走现在的“高速公路”,是不适宜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中心,从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合理选用教育技术。
第二,教育技术的选用,前提是对不同教育技术的定位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使用教育信息技术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技术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问题上;使用传统教学技术时,应该充分发挥其触发情感、便于互动的作用,把重点放在那些教育信息技术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上。
第三,教育技术的选用,要依据学校实际、学情、教学内容而定。比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配备了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教师就可以多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如果学校缺少这些硬件设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同时,我们选择运用某种教学技术时还应考虑学情和教学内容。比如,学生在学习电子运动知识时,就可以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模拟电子运动的过程。一般来说,传统教学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应该交叉运用。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通过教育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再通过传统教学技术呈现在黑板、橱窗上。
第四,无论选用哪一种教育技术,都应坚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不管是哪种教育技术,教师都应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都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都处于主体地位。颠倒了师生的地位关系,运用任何教育技术都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育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术都不能也不应该完全取代对方,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我们就必须辩证认识二者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力避它们的弊端。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