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记

2023-09-02 03:00黄渺新
大理文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天生桥徐霞客苍山

●黄渺新

清碧溪

“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笔下的清碧溪。

清碧溪是苍山闻名遐迩的十八溪之一,位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溪中有上、中、下三个水潭,三潭各具特色:下潭水光深青、中潭水光鸦碧、上潭水光鹦绿。

清碧溪是徐霞客大理行中的重要一站,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三月,徐霞客游览了苍山清碧溪,称赞它:“其色纯绿,漾光浮黛,照耀崖谷,午日射其中,金碧交荡,光怪得未曾有。”徐霞客是以何种方式去的清碧溪呢?在《滇游日记》中,徐霞客记载了游览清碧溪的点滴:“十二日,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游。”我想,以当时的条件,即便骑马或驴,大概也只能骑到苍山脚下,接下来真正游览清碧溪的途中,只能徒步攀登,何况徐霞客一向不畏艰险,始终以“用脚步丈量大地”为其旅行信仰。

我是在黄昏抵达大理下关市区的,暮色温柔,车窗外是一片耀眼的灯火,灿若星辰。夜色逼近,都市犹如一位盛装的女郎,美轮美奂。倏然间,看见街头一排排林立的风车,悠悠转动,我知道,这是下关的标志,下关以风著称,岂能少了浪漫的风车。

苍山清碧溪杨士斌/摄

第二天,一早起来,便迫不及待地去登苍山。其实,透过旅店的窗户,一眼便能望见远处的苍山,那一脉苍莽、雄浑、高峻的山影,色如青黛,气势如虹,连绵如一道翠屏,山上云雾缭绕,显得缥缈、悠远。我所处的位置,离洱海近,离苍山远,不先去游洱海而去登苍山,是典型的舍近求远。事实上,若要看洱海,倒是应当登上苍山,而要看苍山,倒是应当坐船进入洱海,这样才能以奇峻的高度,俯瞰洱海之秀丽,才能以宏阔的广度,仰望苍山之雄浑。至于,登苍山的方式,说出来,就有点害羞了,我是坐的缆车,是的,这是一种偷懒的方式,虽然它为游览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让人割弃了诸多登山的乐趣。

缆车沿着钢索,掠过青松翠柏,悠悠前行,目的地就是苍山清碧溪。恍如腾云驾雾,不知不觉,缆车就接连跨越了两个山谷,前一个山谷较浅,山林苍翠,郁郁葱葱,后一个山谷幽邃,深沟险壑,危岩层叠,谷中有一条清澈的溪流,迂回曲折,穿云击石,倾泻而下,它就是“苍山十八溪”中最有名的清碧溪。苍山有十九座山峰,每两峰夹一溪,故有“苍山十八溪”之说。清碧溪就像一条晶莹剔透的带子,从悬崖峭壁间蜿蜒流来,一路跌宕起伏,飞花溅玉,潺潺作响。溪流中多顽石,通体黝黑或苍灰,大小不一,奇形怪状,数不胜数。石上生青苔,生菖蒲,生虎耳草,或毛茸茸的,软如毯子,或茎叶披离,风致楚楚,无不被水花濡湿,或绿茵茵,或翠生生。溪水奔流石上,或成飞瀑,或如银练,每于溪中形成幽深的水潭,潭色深浅不一,受天光与山林影响,有的浅绿,有的深绿,有的明朗,有的幽暗。溪水冷冽似冰水,有刺骨之寒,清亮、透澈,游鱼、细石历历在目。在幽幽闪烁的波光下,石子好像是软软的,随水流而动,拾起一枚却是硬硬的,表面光滑,没有棱角。

幽深的山谷里,时而云腾雾涌,云雾像浓稠的牛乳,又像厚实的棉絮,遮天蔽地,转眼间,眼前的山峦与林木便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虚无缥缈。时而又云开雾散,远近的山峦与林木变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一览无余,深谷险壑,清幽如画。许多游客簇拥在清碧溪的一个水潭边,兴高采烈地忙于摆姿势拍照,只想把眼前清幽、美丽、神奇的风景留在影像之中。我沿着崎岖、陡峭、迂曲的登山石阶,独自向更高、更远、更神秘的山谷走去,渐渐地,把喧闹的人声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越往高处走,山越陡,谷越幽,雾越浓,景越奇,人声早已听不见了,偶尔可以听到一声鸟鸣,悠长清脆,声如裂帛,时而有山风吹过,随即响起一阵林涛声,浩浩荡荡,绵延起伏。一路上,有茂密的野草和竹子夹径,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枝叶无不被云雾弄得湿漉漉的,叶尖缀着晶莹的水滴,路人经过,沾湿衣襟。不过,衣服弄湿了我也不在乎,只顾用心地聆听林涛和鸟鸣,只尽情地欣赏山林和泉流,完全陶醉于清幽、美丽、神奇的风景中。忽然,一只鸟受惊,从茂密的草丛里跳起来,啼声凄厉,展翅飞去。

顷刻间,飞鸟便无影无踪,但余音萦绕耳鼓,久久不散。我惊疑不定地驻足,兀自站在石阶上,举目四顾,周围云山雾海,侧耳倾听,上下阒无人声。倏地,我内心一片茫然,又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继续往上走。有点犹豫,但前方的风景无疑十分诱人,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又抬腿往前走。于是,我溯着汩汩泉流一直往上走,走着走着,疑心前面没有路了,但绕过一座岩石或一丛竹子,看见崎岖的山路依然向上蜿蜓,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只是路越来越细,而两边的草则越来越密。最后,路完全被茂密的野草湮没了,此时应当已经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我想我也该掉头下山,打道回府了。

徐霞客可能也沿着这条山谷往上走过,他在游览清碧溪的游记中写道:“峡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最高一峰”应是指苍山马龙峰,其海拔4122 米,且常年积雪。而我在登山过程中,始终未见“雪痕一派”胜景,这么看来,我远远不及徐霞客所到的高度。

据游记记载,徐霞客在游完清碧溪与同伴分别后,独自一人继续沿清碧溪往上攀登,他在游记中写道:“时第二潭已过而不知,只往涧中西去,两崖又骈对如门,门下又两巨石夹峙。”清碧溪峡谷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路上顽石密布,荒草掩径,野竹丛生,溪水潆洄。徐霞客溯溪上行,攀登至野竹丛生处,便无路可寻了。砍柴人告诉徐霞客前面已无路可走,他不信,继续往前走。“余不信,更从丛篁竹林中披陡而西上,其处竹形渐大,亦渐密,路断无痕。余莽披之,去巾解服,攀竹为絙。复逾里余,其下壑底之涧,又环转而北,与垂雪后峰,又界为两重,无从竟升。”徐霞客听说苍山东坡的清碧溪峡谷与苍山西坡的石门关峡谷连通,他想一探究竟,但天色已晚,“垂雪后峰”仍遥不可及,便只好返回。

我一路伴随水声潺潺的溪流下山,回眸一望,原来自己一口气也走了那么远的路,看了那么多的美景。

我这一趟清碧溪之游还算顺利,由于现在旅游设施的完善,我也格外小心,也没发生什么意外。而敢于冒险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却发生了一次惊心动魄却又妙趣横生的意外,因为走着走着忽然找不到路了,而徐霞客又急于往前攀登,以便欣赏美景,结果不慎跌入潭中,他在游记中写道:“遂蹑峰槽,与水争道,为石滑足,与水俱下,倾注潭中,水及其项。”

这一幕确实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徐霞客并未受到影响,“身经百战”的旅行家反而心情大好,欣然享受这场意外带来的乐趣:“亟解湿衣曝石上,就流濯足,就日曝背,冷堪涤烦,暖若挟纩。”就着流水洗脚,就着阳光晒背,凉水可洗去烦恼,阳光似穿了棉衣一样暖,这是何等乐观的心态!同伴赶到,也对其拍手叫绝。“久之,崖日西映,衣亦渐干,乃披衣复登崖端”。夕阳西下,衣服干了,徐霞客穿上衣服,继续攀登……

徐霞客一生涉过三千道水,问过十万回路,经历无数困难,他矢志不渝,用脚步丈量大地,看过世间无数美景,清碧溪跌水濯足一幕,只是坦然面对困难的小插曲,遥想着这些历史故事,清碧溪之行算是我收获颇丰的旅程。

天生桥

一条河流所蕴含的力量,能够开天辟地,能够改天换地。

若不信,那么,一定要去看看云南滇西高原上的任何一条河流,无论是大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还是它们的每一条支流,当你亲眼目睹了它们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来的一道道幽深的峡谷,就会深刻地领略到一条河流所蕴含的伟大力量。

百余里苍山的南缘,八十里洱海的下游,是大理州府所在地:下关。烟波浩淼、周长两百多里的洱海,到此延续为一条河流,名叫“西洱河”。西洱河流经大理市区西南部,然后往高山的幽谷深壑里流去,汇入漾濞江。漾濞江向南流,汇入澜沧江。澜沧江奔腾在滇西南群山间,出国境,便是东南亚那条著名的河流:湄公河。

大理的西洱河确实是一条不算很宽的河流,但它在横断山脉与哀牢山脉之间,劈出了一道幽深的峡谷。

所谓的“天生桥”,就在被西洱河劈出来的幽深峡谷的上游入口处,是几千甚至几万年前,西洱河冲破山脉的重重阻挡时,在河床上方奇妙地留下来的天然巨石。这座“桥”,由两块突出的岩石上下层叠而形成,下边一块由哀牢山脉伸出,上边一块由横断山脉伸出。于是,莽莽苍苍、浩浩荡荡、连连绵绵的横断山脉和哀牢山脉,就在这里有了一个唯一的、奇异的、绝妙的连接,就像两条山脉热诚的握手。可是,两条雄伟山脉的热诚“握手”,妨碍了潺潺流来的西洱河,于是,西洱河硬是在这两块层叠的巨石下,用柔软的“牙齿”一点一点,锲而不舍地啃出一个幽深的岩洞,河水就经过这个岩洞不断地向下游奔泻,犹如千军万马,日夜轰鸣不息,悸动了雄伟的高山,回荡在幽深的峡谷,腾起的水雾氤氲不散。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 年)三月,徐霞客由大理去往漾濞,经过龙尾关(即下关),在其游记中有记述:“北即苍山,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乃就所穿之溪,城其两岸,而跨石梁于中,以通往来。所谓下关,又名龙尾关。”徐霞客出龙尾关后,沿西洱河继续西行,经过下关“天生桥”,其游记中写道:“峡相距不盈四尺,石梁横架其西,长丈五尺,而狭仅尺余,正如天台之石梁。南岸亦峻,不能通路。出南崖上,俯而瞰之,毛骨俱悚。”“天生桥”位于西洱河峡谷最狭窄的地方,两边是悬崖峭壁,“桥”下江水飞泻,形成著名的“不谢梅”瀑布,轰鸣不息,故徐霞客“俯而瞰之,毛骨俱悚”。下关号称“风城”,据白族民间故事传说,是因白狐仙姑的风瓶打碎在天生桥之故。

在幽深的西洱河峡谷两边,不仅风景奇峻、秀丽,而今这里更是成了交通要冲。峡谷南边,在壁立如削的悬崖下有一条公路蜿蜒经过,这就是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的滇缅公路,它经过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国境,通往南亚次大陆,在当年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发挥了卓越的作用。峡谷北边,则有新近修建的昆明至保山的高速公路,为了修建这条高速公路,将峡谷北边苍山南缘的半片山坡,硬生生地给削除了。而今,“天生桥”就位于蜿蜒峡谷南北两边的两条公路间,日夜与滚滚车流相伴。在“天生桥”的下游有一座水电站,因为西洱河的河水被电站大坝截流了,“天生桥”下不再水声轰鸣不息,著名的“不谢梅”瀑布消失了,“天生桥”上也不再水雾氤氲不散。“天生桥”下是一条干涸的河床,顽石累累,绿草茵茵。“天生桥”昔日奇异、壮观的风光,惜乎已成人们久远的记忆。

在滇缅公路旁边,有一条小道弯弯曲曲通向“天生桥”,过“天生桥”,再迂曲通向一座精巧、别致的寺庙,寺庙名叫“江风寺”,坐落在一块突兀高耸的巨石上,位置奇特,却又妥帖,看上去岿然屹立,安如磐石。下关以风闻名,风自西洱河下游的峡谷里浩浩荡荡地吹来,江风寺正好坐落在这个风口上,故名。寺庙不见香烟缭绕,不闻钟磬鸣响,沿阶拾级而上,见有“铁将军”把门,原来寺庙无人住持,唯有空阁一座。寺庙紧邻交通要道,昼夜车辆川流不息,但伫立寺庙前,却觉得天地幽静。寺后有一方小水池,倒映天光云影,池里有几尾游鱼,虽被拘囿于小小空间,却不被车辆轰鸣惊扰,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

江风寺前立着一块方形石碑,引起了我的关注,驻足,细读碑文,方知是为纪念汉武侯诸葛亮在此“四擒孟获”而立。《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写道:却说孔明自驾小车,引数百骑前来探路,前有一河,名曰西洱河……当然,《三国演义》里所写的西洱河,不一定和大理现实中的西洱河完全相符,但诸葛亮平南中,是有记载的史实。《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而非史记,小说容许夸张、虚构,无中生有的东西多的是,小说中的地名既可与地理书上的地名相符,也可凭空虚造出来,而且即使小说中的地名与地理书上的地名相符,也可能只是一个附会而已。小说中的情节与史实是否相符,姑且不论,不过,“天生桥”所在确实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把这个地方当作古战场而写进小说里,也不足为奇。石碑上刻着“四擒孟获处”五个大字,看上去此碑年代久远,我用目光深情地端详古朴的石碑,脑海里隐隐约约浮现消逝的刀光剑影。

下关天生桥杨士斌/摄

要知道诸葛亮如何四擒孟获,可以去读《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这里仅略作表述:诸葛亮五月渡泸水(泸水是金沙江的古称,渡河地方在小说里名叫“沙口”,大概是石鼓“长江第一湾”处),三擒三纵孟获后,来到西洱河边,搭桥渡河,于北岸下寨,垒土为城,南岸则设三大营,以待蛮兵;孟获果然带兵前来,直扣前寨搦战,孔明不许出战,曰“蛮方之人……狂恶正盛……宜坚守数日,待其猖獗少懈,自有妙计破之”;待蛮兵懈怠,孔明派兵数路夹击,孟获大败,寻路而逃,至一树林前遇孔明,正要击杀,却掉入陷阱里,孟获第四次被擒;孟获又被诸葛亮放了,接下来七擒七纵,直至其心悦诚服,不复反叛。

《三国演义》说西洱河上游有一山,山上多竹,而大理西洱河上游是洱海,并无山,与小说不符。但不管怎样,这部古典名著依然为“天生桥”增添了几许人文气息。

我卸下背包,坐在“天生桥”边小憩,抬头仰望两边高山,一边背阴,山色黯淡,一边向阳,沟壑分明。幽深的峡谷笼罩在巨大的山影里,而不远处,大理市区无数楼房在夕阳里熠熠生辉。风从峡谷吹来,让人神清气爽,人在旅途的孤独与寂寞便得到抚慰。

蝴蝶泉

迎着淅淅沥沥的廉纤细雨,迎着被万千雨丝濡湿而氤氲不散的花木的芬芳,走进蝴蝶泉公园。眼前只见花团锦簇,一条青石板路曲径通幽,伸向郁郁葱葱的绿荫深处。

雨中的公园雾气飘浮,浓绿翻滚,处处滴翠淌绿,处处鸟语花香,挥之不去的雨丝,为幽雅的公园更添韵致。忽然,有一缕细细柔柔的音乐,从郁郁葱葱的林木丛中袅袅传来,萦绕耳畔,荡涤心扉。驻足倾听,正是那首经典老歌:《大理三月好风光》。恍惚中,似乎正是这耳熟能详的曲调,穿越悠悠时光和迢迢路途,把我带向闻名遐迩的蝴蝶泉。

眼前的这条曲径,被枝叶茂密的翠竹掩映,那一块块纤尘不染的青石板泛着温润、细腻的光泽,光可鉴人,被廉纤的雨丝淋得湿漉漉的,让人不由地把它们比作纸页上笔墨未干的诗行。柔韧、修长的凤尾竹枝叶招展,看上去婀娜多姿、风致楚楚,它们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浑身洋溢着优雅的气质,将雨云低垂的灰色天幕装点得格外清新,格外典雅。即便没有风,竹子亦不时洒下一阵晶莹的水滴,滴沥声给雨中的公园增添了一份幽静。

那令人心驰神往的蝴蝶泉,位于苍山主峰之一的云弄峰下,它犹如一位恬静、秀气、灵动的少女,背倚雄浑、静穆的苍山,面朝浩渺、澄澈的洱海,又像一块温润的碧玉,被公园深处的团团浓绿拥入怀中。恰逢雨天,游人不多,公园里的这份幽静,弥足珍贵。于是,我听见了泉流汩汩,柔婉动人,那是一位少女的心跳声,从娇嫩的胸膛隐隐传来。

一步一步,迈着轻盈、和缓、从容的步子,向绿荫葱茏的林木深处走去,走向久负盛名的蝴蝶泉,走近一位少女柔婉、停匀、空灵的心跳。到了蝴蝶泉旁,探头往一口偌大的池子里一望,便见盈盈一泓碧水,温润如玉,呵气如兰。清亮的泉水倒映林木山石,倒映天光云影,就像少女一对绝世美丽的眸子,温婉、恬静、深邃,仿佛它正透过茂林与修竹,透过苍山雄浑的山影,默默地凝视着苍穹,凝视着大地,凝视着慕名迢迢而来的游人。蝴蝶泉边林木茂密,遮天蔽地,连清澈透亮的泉水也濡染上了它们的苍翠,故而呈一泓碧绿。泉水里有锦鲤游弋,有顽石静卧,无不历历在目,一动一静,更衬托蝴蝶泉的温润之美。

在蝴蝶泉那一泓碧水的底部,灵动的泉流伴随一串串气泡,不断地从石头间、沙砾中涌出。那一串串银亮的气泡,犹如撒入泉水中的珍珠,大小不一,闪闪发亮,晶莹剔透。泉流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滋养着无数的生命,让人间充满生机。默默凝视,屏息静听,泉水涌出时,会发出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声音,好像大地的呼吸,又好像大地的梦呓。

蝴蝶泉边有一株古树,便是充满神奇的“蝴蝶树”。对此树,徐霞客在大理游记里也有描述:“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而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读了徐霞客的这段文字,让人早已心驰神往。而今,我静静地伫立在这株古树下,内心对其充满景仰之情,不由地仔细端详这株古树,用心欣赏它的风姿。古树虽然穿越了悠久的岁月,饱经风雨沧桑,但依然铁骨铮铮,身子硬朗,只见它横逸斜出,伸向蝴蝶泉镜子一般明净的水面上,弯曲的树干遒劲有力,呈优美而矫健的弧度,完美阐释了它的刚毅品质,同时又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为其增添了一份优雅的风韵。正是这株古树,每年到了三四月间,便会以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成千上万的蝴蝶翩跹飞来,在蝴蝶泉上聚会。届时,不计其数的蝴蝶连须勾足,结成长串,倒挂古树,悬于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壮观。

现在,已经过了五月,蝴蝶泉上当然看不见连须勾足、五彩斑斓的蝴蝶了,只有铁骨铮铮的古树,依然风姿硬朗。在幽雅、静谧的树荫里,古树披一身龟裂的树皮,就像一位身披铠甲的老将军。不过,古树的树干上爬着一层毛茸茸、绿茵茵的苔藓,几乎把龟裂的树皮完全覆盖,恰逢雨天,苔藓被雨水滋润后,更是生机勃勃,绿人眼帘。我凝视古树与苔藓,两种植物迥然不同,却和谐共处,构成一幅既古老又青春、既安详又奔放的图画。

蝴蝶泉有“三绝”,即:泉、蝶、树。首先是泉,蝴蝶泉的泉水是苍山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山体再从山脚岩缝中渗出来的,水质特别清冽、纯净,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其次是蝶,蝴蝶泉的蝴蝶种类繁多,有的大如巴掌,有的小如蜜蜂,形态各异,五彩斑斓。最后是树,蝴蝶泉多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遮天蔽地,尤以泉边的那株合欢树最有名,每年到了阳春三到五月间,它便迎来开花时节,到时繁花满枝,花瓣白天张开,夜晚闭合,花开时形似蝴蝶,吐出阵阵幽香,花香吸引成千上万的蝴蝶飞来,在此举行盛大的“蝴蝶会”。

其实,依我看来,蝴蝶泉的泉水并非神奇之水,蝴蝶泉的蝴蝶并非神奇之蝶,蝴蝶泉的树木也并非神奇之树,可是,当三者妙趣横生、浑然天成地聚在一起,便在这清幽之境呈现一幅精彩绝伦的图画:蝶挂于树,映于泉,泉随蝶舞而喷涌。这幅图画,就是蝴蝶泉的神奇之处。对这幅奇妙的图画,也许可以这样解读:树上的花,是静止的“蝶”;泉上的蝶,是飞舞的“花”;花、蝶、泉相映成趣,映出一片诗情画意,映出一片和谐天地。

猜你喜欢
天生桥徐霞客苍山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轮机改造研究
苍山
天生桥数黔地多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贵州地标石之六盘水天生桥
徐霞客访谈录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