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摘 要]在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措施,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在赋予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的同时,也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如何明确审计定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总体思路,在提升科研人员主动性的前提下,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审计质效,成为目前审计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旨在探讨如何优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16-007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加强内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在我国,虽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以规范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行为,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从国际视野出发,借鉴先进理念及成功案例,完善我国科研机构内部审计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放管服”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内涵
在“放管服”改革的大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内涵上看,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指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各部门、项目等活动开展独立客观的监督与评价,以规范管理行为、防范风险为主要目的。
从目标上来看,则包括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及促进科技创新四个方面。
因此,在“放管服”背景下开展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放管服”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是全面性。在“放管服”政策要求下,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全面性的特征。这意味着内审人员不仅要关注财务收支等传统领域,而且要深入了解和评估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效益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因此,内部审计必须由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综合服务转变。
二是及时性。随着实施“放管服”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各项规章制度也将随之更新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保障单位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愈发凸显。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应更加注重时效性,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1]。
三是精准性。“放管服”政策强调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内部审计正是为此提供支持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强化事前预警和事中监控功能,内部审计能够帮助单位防范各类风险隐患,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高效利用。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单位建立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合规意识和诚信经营理念。
四是专业化。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活动,具有发现问题、揭示真相及抵制腐败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类科研项目数量激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因此,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内审机构设置不健全。有些科研事业单位并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而是将其职能分散到其他部门或者岗位中完成。
二是内审制度建设滞后。虽然多数科研事业单位都制定了相关的内部审计规定,但这些规定往往过于简单粗略,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三是审计手段落后。当前,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审计,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错漏等问题。
四是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支撑,许多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停留在纸质阶段,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
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其服务能力的提升。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中,领导层并未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了其监督、评价与服务职能,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有效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也给内部审计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及经验,一些内审人员也难以胜任该项工作[3]。
(二)审计手段落后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审计工具被引入到内部审计领域。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事业单位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查账的方式审计,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和培训机制,另一方面是受限于经费不足或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因此,如何利用好新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虽然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都构建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及工作流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程序合规性,忽略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和转化。
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结果仅仅停留在反映问题阶段,没有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风险预警机制使用,缺少后续跟踪问效措施,使得审计建议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目前,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仅审计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如项目管理、合同履行等,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科研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审规章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权限、人员编制等基本事项,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及方法等具体要求,完善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机制,确保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明确岗位职责、流程标准和考核办法等内容,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还应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落实,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放管服”改革需要,可以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4],实现各类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及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更好地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例如,引进云计算技术搭建内部审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集中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风险点,提前预警防范;采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可靠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而且能有效减轻人工审核压力,降低出错率,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向服务型转变。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在“放管服”政策要求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履行新职能、落实新政策,科研事业单位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且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该机构要与本单位其他部门相互分离,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该机构应配备数量足够的专业人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应有效果。该机构还需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采用“矩阵式”或“扁平化”管理模式优化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所谓“矩阵式”管理模式是指将单位划分成若干互相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设有相应的负责人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有序,又便于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目组实施监督检查。“扁平化”管理模式则是指减少中间层次和管理层级,缩短决策链和执行路径,提高效率和反应速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要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与权力范围,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权责不明确等问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履职水平,确保内审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完善信息化建设,搭建高效便捷的沟通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共用,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要注意内部审计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例如,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时,要关注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在审计工程造价时,需要考虑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腐败现象及损失浪费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时,可以采用“矩阵式”结构,即将不同领域的内部审计任务分配给相应的部门负责人,以便于协同合作、互相补充,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此外,也可通过成立联合检查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促进各方面的交流协作,共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在“人才强审”的大环境下,应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现有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积极吸纳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加入内审团队中,为团队注入新活力与创造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内审人员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内审的质量。因此,在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提升内部审计效能方面,应注重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人才。
一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中。
二是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意防范内审人員因个人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5]。
在“放管服”政策的大环境下,加强内审工作是必然趋势,也是科研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应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人员素质不高、制度不够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只有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刘向东,孙海东,刘维.内部审计在“放管服”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审计,2018(23):64-65.
[2]俞金华,徐鹤田.“放管服”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审计月刊,2022(12):17-19.
[3]冯宁.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J].财经界,2020(14):209-211.
[4]张静.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学与技术,2022(3):99-101.
[5]孙明云.“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实践探索[J].投资与创业,2022(1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