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喧阗 广阔人生

2023-09-01 05:06:25林蔚东王悦
人民音乐 2023年7期
关键词:编钟打击乐艺术

林蔚东 王悦

201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的20某个赛段后,一位评委给出的评语是:“我们作为人民艺术工作者要‘讲究,不要‘将就!”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说这句话的评委正是我国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金纪广。

“将就”和"讲究”在金纪广身上都很鲜明。“我这人挺‘将就的,没什么物欲,精力得用在刀刃上!”他曾对学生如是说。金纪广的讲究映射在他人生的很多面:他对工作讲究,作为艺术管理者对每一环节的问题皆予以重视与跟进;他对音乐讲究,曾因一个音色问题而设计出多款鼓槌;他对学生讲究,课上严厉的他,走出课堂又成了事无巨细的大家长。

一、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1946年10月,金纪广出生在北京东城区船板胡同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父母重视教育,在孩童时期便把他送入北京市少年宫学习中阮,后加入西洋乐鼓号队,这些都为他以后的人生埋下了音乐的种子。1961年,中央歌剧舞剧院(现中央歌剧院)学员班面向少年宫招生,年仅15岁的金纪广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取打击乐专业。由于该学员班缺乏系统的打击乐教学体系和师资,时任中央歌剧舞剧院管弦乐团团长的黎国荃便决定将打击乐学生送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同年9月,金纪广得以跟随赵纪教授(我国打击乐事业重要奠基者)系统学习打击乐演奏,开始了一边在校学习,一边在中央歌剧舞剧院乐团进修的日子。

1966年,根据电影《天山的红花》改编的民族歌剧《阿依古丽》在广州上演,其中有一段木琴独奏,这是金纪广首次登台担任独奏,其出色的发挥让多位同行一致认为他是打击乐的“好苗子”。就在事业上刚崭露头角的数月后,“文革”便开始了,金纪广被下放至天津郊区农场种植水稻。务农期间,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以板凳为鼓,自制“玻璃马林巴”,想尽一切办法进行练习。金纪广的勤奋给他带来了回报,1971年返京后,他便受邀演奏木琴改编曲《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作品;1976年,文化艺术迎来繁荣时期,回归单位后他再度受邀于首都体育馆演奏木琴独奏曲《胜利的锣鼓敲起来》。伴随着大环境的改善,我国停滞良久的打击乐事业迎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键盘类打击乐在中国受到更多作曲家的关注,并逐渐开始创作以木琴为代表的键盘类打击乐器的作品,金纪广的演奏推动了打击乐在中国的发展。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金纪广受邀于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出包括李飚等人在内的数位打击乐演奏家。

1994年起,金纪广出任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率团完成国内外多场重要演出。90年代后期,伴随我国剧院演出的高度集成化和市场化需要,多个演艺单位进行内部改革与结构调整。2001年7月,金纪广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出任演出项目部主任和院长助理;2005年8月起,担任副院长,分管剧目创作演出以及民族乐团等工作。在该剧院工作期间,金纪广牵头推出了多部经典作品,其中包括音乐剧《花木兰》、歌剧《瑶姬传奇》《徐福》《荒山狐月》《八女投江》、歌舞剧《望云夫》《茉莉花》等。

剧目创作始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世纪的中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新的文化艺术充满了期待。金纪广召集同事讨论并推出《岁月如歌》《金色旋律》《盛世谐音》等音乐会剧目,其中《岁月如歌》是一场将民乐、人声、电声和舞美相结合的创新音乐会,这种形式新颖的演出让当时的观众感受到了音乐表演、舞台美术与多媒体艺术相融合的震撼。剧目推出后邀约不断,成为我国剧目创作史中的创举。

作为剧院管理者,金纪广顺应时代的潮流推陈出新,增强了观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打开了大众的文化视野。2006年,金纪广适龄退休,剧院返聘其为艺术指导。作为返聘专家,他依然积极召集开展剧目研讨会,为剧院发展建言献策。金纪广主张把民族文化带向世界,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中国歌剧舞剧提供的多份会议记录中写道:金纪广多次强调原创剧目要“走出去”,优秀剧目要“引进来”。为此,他带领剧团连续10届参加澳门音乐节,演出十余场歌剧,邀请国际乐团来华交流演出,推动了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走向多元化、市场化与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又兼具创新性与开拓性。他的改革举措加快了我国剧院艺术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二、金声玉振刮摩淬励

由于在打击乐方面突出的演奏才能,1976年,中国出土文物工作委员会聘请金纪广等人测试演奏一套完整的编钟——长台关楚墓荆历编钟(1957年于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出土)。

接到邀请后,金纪广立即召集了几位出色的打击乐演奏家共同参与到研究工作中。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金纪广等人用多种不同材质的琴槌在长台关楚墓编钟上进行声音测试。编钟在声学上的设计蕴含着古人的巧思与前瞻性,编钟的本体近似两片瓦片互相扣合,一枚编钟就包括“衡、甬、舞、钲、枚、鼓、于、铣”多个部分,其中“鼓”就是用于演奏编钟的敲击点。金纪广等人在测试中发现,该套编钟的共鸣效果与现代打击乐器相较甚远,敲击位置、演奏力度与琴槌的不同使其共鸣以及音色产生很大差异。金纪广强调探究演奏法的重要性,经过多次测试后得出在演奏上需要用“自然撞击”的结论,运用槌的惯性力量进行演奏,而非借力,这样就能避免很多杂音,得到更干净的音色。①编钟的“鼓”分为“正鼓”与“侧鼓”, “正鼓”音也称为“隧音”,这两个不同的位置演奏出的音高互为三度关系。通过这次测试,金纪广等人不仅再次印证了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一钟双音”的理论②,还揭开了编钟在演奏法上的面纱,赋予了编钟演奏的专业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古乐器演奏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随后,金纪广与古琴演奏家吴文光先生受邀在北京饭店使用长台关楚墓编钟和古琴一同录制了乐曲《梅花三弄》,与昆曲艺术家蔡瑶铣先生合作了《江梅引》,这两首作品跟随长台关楚墓编钟参加中国古代艺术珍宝展览出访多国。

金纪广与编钟的缘分不止于此。1978年,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州出土,1980年,金纪广再次受邀录制该编钟。与演奏长台关楚墓编钟不同,曾侯乙编钟的体量与数量之庞大促使他再次优化演奏法,为此他自制了多副新型槌用于演奏与测试。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摸索,金纪广等演奏家录制了包括《故乡的亲人》《草原上》《至圣夜》《楚商》《朝乐》《豆叶黄》《欢乐颂》《幽兰》《数蛤蟆》等十首作品。同年,中央电视台邀请金纪广录制编钟纪录片《古乐佳音》,该片再一次拉近了编钟与大众的距离,让人们对编钟演奏有了更进一步的認识。

经过几十年在演奏与声学上的探索改良后,无论是现代编钟复制品还是工艺品,在制造上都更加规范,皆可“胜任”编钟的音乐创作、表演及普及工作。金纪广曾更换过多副自制槌演奏,通过多次推敲后才确定使用榔头型木质钟槌,并在编钟的演奏法上强调“敲”与“碰”对音色的影响,提倡在演奏编钟时应怀有敬畏之情并注重音色的准确。他说:“碰击与敲击如同拍门与敲门,二者的方法与音色定然不同。声音及色彩的概念是打击乐艺术的重中之重。”这只是金纪广对演奏持有严谨态度的一方面,珍贵的“编钟情节”一直藏在他的心里。退休后,金纪广依然广泛阅读编钟相关文献,举办多场公益课堂与讲座,将编钟的知识传承给年轻人。他所规范的编钟演奏法,通过言传身教被后人不断沿用至今,为我国音乐史学研究与表演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1977年高考恢复后,金纪广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和同事一道推进教学改革工作、邀请多位国际专家来华交流,为我国打击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当时的打击乐学科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存在诸多困难,可以同国际接轨的打击乐谱更是寥寥无几,金纪广只能通过听磁带和抄写乐谱等“土办法”为学生归纳学习重点。③现如今,在金纪广的学生李飚的积极推进下,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打击乐谱已近万册,成为我国打击乐谱最全面的图书馆之一。

金纪广重视演奏表现力的培养,将其对音乐的追求融入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目前活跃在舞台和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打击乐演奏家。我国的打击乐教育事业近些年突飞猛进,中国选手在国际比赛中屡创佳绩,斐然的成绩皆离不开一代代打击乐前辈的薪火相传,他们将所学内容传承与发展,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金纪广曾撰写多篇打击乐学术论文,例如,和刘光泗教授共同撰写的《西尔维奥·加尔达在北京》④详细记载了建国以来首位来华讲学的外国打击乐专家的情况,也记录下中国学子首次看到专业打击乐音乐会的感受、外请专家的教学内容以及因文化交流而建立的深厚友谊;《赵纪小鼓作品浅析》⑤剖析了赵纪教授多部原创小军鼓作品,为中国打击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2019年,金纪广组织编写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材(定音鼓与打击乐器)》,每个细节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专家们“有时会因为一拍的节奏或是一个微小的标注而花费大量时间争论研讨”⑥。

乐器资源问题是打击乐从业者的重中之重,早期,我国打击乐器大多依赖国外进口。为解决这一问题,金纪广定期深入天津津宝乐器厂进行调研与指导,该厂所生产的打击乐器在他的建议下不断改良,逐步成为中国自主乐器品牌的佼佼者。我国制造的打击乐器近年来在世界上成为了高质量的代名词,倍受国际音乐家青睐。

“国家之大,造成了打击乐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所难免,唯有用爱心和耐心面对现实。”②多年以来,金纪广为平衡好我国不同地区的打击乐发展水平,走访无数学校与机构,开展艺术普及讲座、给各地打击乐活动助力。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为金纪广颁发了“最美志愿者”称号。

四、栉风沐雨德道流长

金纪广退休后,依然继续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发挥着余热。作为艺术管理者,他继续参加各类剧目研讨会,推动我国演艺事业的发展;作为教师,他培养学生,撰写打击乐教材;作为中国打击乐学会会长,他积极推动我国打击乐事业发展,支持全国各地的打擊乐活动及各类赛事的举办;作为艺术家,他深入基层开展美育教育……据金纪广的家人、同事与学生回忆,只要是与工作相关的事,他总是拼命地干、务实地干,即使在其古稀之年,依旧日夜奔波、席不暇暖、亲力亲为。金纪广秉承着“艺术为人民”的工作态度,为我国艺术事业奋斗终身,获得了由多个单位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21年10月,金纪广被诊断为癌症晚期,除家人外,他没有同其他人提起生病之事,依旧为普及打击乐相关的活动助阵。2022年9月5日,金纪广离开了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在艺术上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金纪广曾交代家人,后事一切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安葬当日,金纪广的家人和几位学生到场,送别他的人生最后一站。就是这么一位“讲究人”,在面对自己的后事时“将就”了一次。金纪广的艺术精神将永远流淌在中国打击乐发展史的长河中,滔滔不绝。

①2022年11月26日,笔者对金纪广生前好友、事件亲历者沙玉华先生的电话采访。

②谭维四《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记》,载《中国著名古墓发掘记》,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年版,第56页。

③李飚、毕国祥等《我们怀念金纪广老师》, 《音乐周报》2022年9月14日, A12版。

④刘光泗、金纪广《西尔维奥·加尔达在北京》, 《人民音乐》1983年第8期,第2页。

⑤金纪广《赵纪小鼓作品浅析》, 《人民音乐》2009年第10期,第2页。

⑥《中国歌剧舞剧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材(定音鼓与打击乐器)》前言。

⑦孟建军《行进鼓乐在中国——访中国音乐家协会打击乐学会会长金纪广》, 《乐器》2019年第3期,第70页。

林蔚东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王悦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荣英涛)

猜你喜欢
编钟打击乐艺术
金石齐鸣话编钟
曾侯乙编钟
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44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魅力中国(2019年20期)2019-12-18 13:36:06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金桥(2018年5期)2018-09-22 02:16:54
纸的艺术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