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答高中物理习题时,如无法准确判断物体运动参数则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分析.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找到临界参数,从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出发构建物理方程求出参数,而后在求出的参数范围内进一步做出判断、推理、计算出结果[1].分类讨论思想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而且需进行复杂的运算,因此,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能力与水平,应结合具体例题,灵活运用多种授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关键点,把握分类讨论思想应用的细节,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分类讨论思想;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4-0086-03
收稿日期:2023-05-25
作者簡介:
赵斐(1970.1-),男,江苏省昆山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解题中产生分类讨论的情境多种多样,包括图像纵横轴坐标含义不清晰、物体运动方向不明确、物体运动状态不确定以及相关探究性问题.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由易到难,提升学生体验原则,循序渐进开展分类讨论思想应用教学活动.
1 用于解答运动图像问题
运动图像是从图像视角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高中物理中涉及的运动图像类型主要有: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等.不同图像有着不同特点,需结合运动学知识进行分析.考虑到部分习题给出的图像并不确定,需进行分类讨论,根据创设的情境迅速切换与应用对象图像知识.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图像知识,包括图线斜率、图线交点以及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的含义[2].同时,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做好解题思路地剖析,调动学生思考热情的同时,完成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以及应用讲解.
例1 如图1为某物体运动的图像,a、b为图线上某点的纵横坐标,则有关该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综上所述,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解题思想,是物理测试以及高考的常考思想.教学实践中,为使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切入点,保证分类讨论有条理地进行,应结合教学内容做好相关习题筛选与讲解,尽可能使学生见到更多需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的情境,提高其应用意识,帮助其积累分类讨论经验,在以后解题中能迅速理清思路,保证讨论的不重不漏.
参考文献:
[1] 翁鹏飞.例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2020,42(12):5-7.
[2] 崔思国.高中物理解题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09):194.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