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学科在高中教育阶段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基础性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在高考分数中所占比重较大,更是因为将会较为直观地影响到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实际表现与发展。相较于此前的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难度骤增,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在当前的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切实地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确保和提升。为此,如何更加深入切实地把握和了解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以及影响因素,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和提升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效率提升及学生成长发展促进方面取得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命题。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091-03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改革越发深入之后,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必备能力,更需要切实地引导学生培养和发展自身思维能力,助其实现更加全方位的有效发展。而当前,部分教师受限于相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并未切实地应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而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为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及方式创新提供更加不同的崭新方向,需要教师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明确既有课堂教学实践在有效性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而予以确保和改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出发,参考学生各有不同的成长发展状况和数学学科学习能力,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语境下,有效性是指经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能力方面最终实现的具体进步与提升,在针对教师教学效率及效果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可以作为衡量标准提供较为充足的参考价值。理想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更加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通过予以确保和提升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内容及必要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预先设定教学目标,进而以此为依据针对实际的教学效率及效果进行有效确保和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的评价并不仅仅限于具体的教学效果表现,更是会针对教师实际的教学理念及方式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师了解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可以取得的教学效率及效果表现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帮助教师切实地提升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知识基础
对于课堂教学实践而言,教师需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因而学生实际通过课堂学习过程可以实现学习效果是影响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考虑到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及时地跟进学生在学习效率及效果方面的实际表现,以便参考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针对课堂教学理念及方式进行适配及调整,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于学习效率提升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呈现既有知识和崭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帮助学生保持较为充足的学习动机。与此同时,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各有不同,教师还需要考虑到这一點,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体验,最终确保课堂教学实践具体的有效性表现。
(二)教师实际所用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方式
相对于将会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实际所用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方式对于有效性表现的影响更加直接且深入,只有在更加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支撑下才可以确保课堂教学实践获得较为符合预期的有效性表现。而当前,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于较为早期的阶段,并未结合时代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调整和优化,既有的教学理念及方式较为传统,更加关注学生在考试分数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通过数学学科学习可以获得的思维能力培养发展效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也就只得局限于较为不足的状态。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具体营造方式及效果
除去学生及教师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方式及营造效果也会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保持关注。只有在适宜数学学科学习的良好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才可以切实地引导学生激发自身创造能力,助其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当前,很多教师更加倾向于完成当堂课堂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是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精力营造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就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带来了较为显著的不利影响。
三、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在备课阶段明确当堂具体的教学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完成过程而言,教学目标及其设定可以发挥较为关键的作用,可以协助教师更有条理地落实课堂教学设计,进而实现较为符合预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就预先设定具备充足合理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状况进行评价,以便参考具体的评价分析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完成,是否可以控制,又是否可以预测,以便更加明确合理地结合当堂所授教学内容设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确保当堂教学实践可以具备良好的有效性表现。
(二)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实际效率性表现
在确保和提升高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表现时,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以便以此为抓手予以确保和改善。在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支撑下,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当堂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而保证最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表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主流兴趣,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设置与之相关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帮助学生维持较为充足的学习兴趣。其间,教师还需要实际地考虑到当堂所学讲授的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以便帮助学生更加切实地认识和把握当堂所授知识内容及必要能力。
(三)增加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频率
为求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可以得到提升,教师可以采取较为直接、较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还可以助其在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支撑下自行针对提出的数学学科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实现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尤其是在知识内容具备显著的枯燥性和难度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是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以致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表现差强人意。因而教师需要保持关注,切实地参考当堂课堂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提问,帮助学生维持集中的注意力和充足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注重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实现的成长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教育点,同时也是新课标改革为教师提出的教育任务。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极为关键,可以为学生今后取得更加全方位的有效发展奠定相对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针对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及发展进行。具体而言,教师不仅仅需要围绕当堂所授知识内容进行教学,還需要明确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思考方面的表现,进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确保较为良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表现。
(五)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课堂学习而言,教师设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将会发挥较为核心的决定性作用。在良好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陌生感受,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确保和提升学习效率。考虑到高中数学学科在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方面的实际表现较为突出,教师更是需要考量营造更加生动、更加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可行性,以便借此帮助学生在较低的学习难度下实现高效学习,进而间接地确保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有效性表现。期间,教师需要尤为关注课堂教学情境是否契合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学习兴趣。
(六)通过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高中数学学科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较为不集中的原因在于教师过于包办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实际参与度较低,且参与体验明显不足,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在确保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过程中引入合作探讨学习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并适当地在不同学习小组之间设定竞争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当堂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最终确保课堂教学实践可以保持良好的有效性表现。
(七)通过信息化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在接受习惯和接受需求方面越发互联网化和信息化,因而课堂教学实践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实际表现将会较为直观地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地在备课阶段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与当堂知识内容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图片、音频和短视频的形式在课件中予以呈现。只有采用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维持充足的课堂学习参与意愿,进而在学生较为集中的注意力支撑下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八)鼓励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取得发展
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师需要切实地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尊重及确保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取得进步与发展。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进行发展,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帮助学生调动自身学习兴趣,进而通过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实现良好的学习效率及效果。只有确保学生可以自主地投入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效率及效果方面取得进步,进而确保课堂教学实践在有效性方面的实际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越发深入的当下,各个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均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实践在有效性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分析,进而以分析结论为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善。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师而言同样如此,教师需要切实地针对既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参考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确保和提升。具体而言,教师首先需要更加深入地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内涵。其次,教师需要更加切实地了解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诸多影响因素,诸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知识基础,教师实际所用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方式,课堂教学环境的具体营造方式及效果等。最后,教师应当采取包含在备课阶段明确当堂具体的教学目标,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实际效率性表现,增加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频率,注重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实现的成长,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通过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信息化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取得发展在内的诸多有效策略,更加科学有效地立足于新课标提出的各种崭新要求,确保和提升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的实际表现。
参考文献:
[1]董俊振.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A]//.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1:1772-1773.
[2]尹海霞.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0):130-131.
[3]郭瑞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126.
[4]刘巧林.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3):69-70.
[5]王艳波,王丽静,孙兵.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科幻画报,2019(11):55.
[6]樊照树.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164.
[7]田治鹏.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3):52.
作者简介:
洪永行(1969年7月2日—),男,汉族,福建厦门人,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