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素质文职人员队伍的生成路径

2023-08-31 05:30王广辉胡晓明
政工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职人员强军军事

王广辉 胡晓明

习主席深刻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伴随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文职人员已成为我军人才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在作战支援、技术创新、资源管理和勤务保障等领域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培养造就一支能支撑打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始终坚持党对文职人员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原则,是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必须强化党对文职人员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文职人员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把新时代优秀文职人员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一)坚持立标尺,硬化政治标准。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政治上不合格,一切都不合格;政治上不可靠,本事越大危害越大。“四有”优秀文职人员基本条件第一条是政治合格。文职人员来源渠道多样,要针对其身份属性和职能定位,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听党指挥、姓军为军的共识共为。各级党委要深刻理解新时代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新内涵,牢牢把住政治关,深入做好铸魂育人和政治考察工作,引导文职人员充分认清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夯实热爱军队、服务军队、奉献军队的思想根基;要着眼提高文职人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性培塑,将文职人员纳入党团组织管理,定期开展思想汇报、恳谈交流等活动,做到思想上交底、情感上交流、生活上交融,确保培养和使用的人才政治上绝对过硬,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手中。文职人员党员必须将锤炼政治能力作为增强实际工作本领的第一位要求,自觉以时不我待的执着和韧劲滋养初心、提纯党性、熔铸灵魂,使自身政治能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与强军兴军伟业相适应,真正担负起时代重任。

(二)坚持严规矩,强化组织把关。组织选人,既反映了人才选拔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党我军发现人才、考察人才、使用人才的特有政治优势。长期以来,人才的选拔任用都是党组织在精心培养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德才条件和表现情况,指派适当的工作岗位,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坚持组织选人原则落实到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上,要求各级党组织作为选拔人才的责任主体,必须始终发挥主导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等法规,厘清党委、领导和政治机关在选人用人中的权责,构建既合理分工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要以对党和军队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文职人员发展难题、推动文职人员工作改革发展能力,坚持按法律、按政策、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以组织公正、程序公平保证人才选拔的公信力。要严肃政治纲纪、严守纪律要求,加强对选人用人问题的监督和追责,人才选用中推荐谁、任用谁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发现把关不严、用人失察失误必须严肃问责,切实维护好党组织选人用人的权威性,切实做到选人用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让官兵服气。

(三)坚持树新风,净化政治生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人导向正,用人风气才会正;用人导向好,政治生态才会好,人才队伍的精神状态才会好。各级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文职人员新的政策制度,坚持竞争择优原则,破除论资排辈等观念,对表现特别优秀、工作特别需要的文职人员,勇于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让靠素质立身、凭能力进步蔚然成风。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切实把关键时刻担当重任、冲锋在前的人才选出来,把大项任务中有所创新、成果丰硕的人才选出来,把平时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人才选出来,为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奋进者轻装前行,鼓励文职人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担当作为、追求卓越。注重健全荣誉激励和奖励机制,对业绩突出、作用明显的优秀文职人员,给予相应的荣誉;探索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奖励机制,加大人才绩效激励力度,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激发文职人员投身强军伟业、建功岗位实践的事业心、荣誉感。

二、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育人作用

培养造就一支能支撑打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必须牢固树立为战育人的正确指向,把文职人员培养纳入改革强军大环境中运筹设计,充分依托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使文职人员培养在对象上实现全员参与、在过程上实现全时培养、在领域上实现全域覆盖,加速文职人员队伍能力素质生成和提升。

(一)靠军队院校教育固本强基。通过院校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我军人才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早在1927 年,毛泽东就在江西宁冈的龙江书院创办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教导队,次年成立了红军学校,从此开始了军事院校教育的历史。今天,军队院校教育已成为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院校教育的优势在于理论积淀厚实、知识技术密集、人才资源集中、思想交流活跃,其主要功能是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院校教育对文职人员培养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其影响潜移默化,效用持久深远。要创新发展军事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文职人员培养机制,按照梯次衔接原则,区分年龄层次、学科专业、个性特点,对文职人员进行精准化和订单式培养,以中青年骨干人才为主体、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两翼,创建“一体两翼、三级培养”模式,推动文职人员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要针对部分文职人员体能素质、军事技能偏弱等实际,在依托院校组织岗前培训时,扎实开展军事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基本军事素养,打造素质过硬的文职人员队伍。

(二)靠部队训练实践转化应用。部队训练实践是人才培养大课堂,如同每日三餐,属于主责主业和每天规定动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和锤炼特质,是提高文职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部队训练实践的优势在于联系实战紧密、武器装备齐全、演训活动经常、战斗氛围浓厚,其主要功能是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跃升、课堂向战场延伸。部队训练实践对接岗位实用管用,对文职人员成长发展的作用是最直接最具体的。文职人员大多没有从军经历,对部队了解不深,军队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实践锻炼、以训促用的方式,加强文职人员培养,确保训与用的一致性,提升文职人员使用效益。探索实行帮带机制,采取以老带新、以“军”带“文”等方式,手把手帮带、面对面指导。对纳编的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严把纳编标准条件,突出岗位能力,调整细化岗位职责,注重接续锻炼培养,努力提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本领;对新招录聘用的文职人员,采取训用结合、多岗锻炼等方式,提高军事素养,提升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胜任岗位、融入战位。要通过加强实践历练,鼓励引导文职人员不断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学习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开展工作,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增“军味”、浓“兵味”、添“战味”。

(三)靠军事职业教育补充拓展。现代军事领域的变革日新月异,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指挥方式、武器装备发展变化非常快,军队人员不懂、不熟悉、不适应的东西越来越多。要想跟上时代步伐,离不开军事职业教育,离不开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泛在学习”。军事职业教育对文职人员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清大力开展军事职业教育既是党的意志、时代号角,也是强军召唤、胜战需要,更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选择;要丰富课程资源,满足文职人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形成院校主建、部队自建、外部引进、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学习资源开发格局;要加快平台开发,完成军综网、互联网服务平台基本型研制部署,探索完善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学习环境条件。必须站在强军兴军的制高点上,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和政治责任,着力构建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循环往复、逐次递进、螺旋上升,职业教育贯穿全程的文职人员人才培养链路。

三、不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坚持以用为本、精准高效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这一重要论述,对各级用好用活文职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文职人员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如何发挥其特点优长合理安排使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各用人单位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善于挖掘人才潜能。人才学研究认为,人才分为显人才和潜人才。潜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潜质和才华,但由于缺乏适当条件和机会,还没有来得及或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得到人们普遍承认的人员。人才用起来才有战斗力,用活了才有创造力。文职人员大都是高学历的地方高校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已在地方工作数年的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但如果在走入军营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无法发挥自身才能,那么就只能是潜人才。“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军队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高度重视文职人员的潜能发挥,通过扎实组织文职人员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所需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养成军队人员特有的思想品质和作风纪律观念,缩短军营适应期。坚持量才任用原则,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既要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又要将文职人员的年龄职级、专业优长、个人意愿等与单位建设需求相结合,充分尊重专业、尊重知识、尊重规律,科学确定工作岗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防止学用脱节、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等现象,确实做到精准配置、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文职人员潜能。

(二)善于搭建施才平台。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亲自起草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集聚一大批优秀人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旅居海外的优秀人才回到祖国怀抱,如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的钱学森、程开甲、彭桓武等“两弹一星”元勋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才和事业相生相长、相互促进,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激励人才成长进步的途径很多,用价值引导人、靠事业留住人,凸显了人才的主体地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留人用人。文职人员怀揣梦想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必须为其提供施展才华和实现价值的平台,要健全完善科学任用机制,把文职人员能力素质、岗位要求及职业前景结合起来,着力搭建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敢于给文职人员压担子,千方百计为文职人员搭台子,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重大行动任务、重点工程项目,让文职人员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对发展潜力大、贡献突出的文职人员,应采取超常措施重点选拔培养,让他们施展才华有机会、创新实干有动力,在强军征程上绽放光彩。

(三)善于拓展成才空间。马斯洛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在若干个需要中间,总有一个最强的需要起主导作用,叫作“主导需要”;在若干个动机中间,总有一个动机强度最大,叫作“优势动机”。“主导需要”产生的“优势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对文职人员来讲,他们的“主导需要”往往是处于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他们的“优势动机”往往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成才动机。各级要以欣赏的眼光重视文职人员的成长发展需要,围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研究制订文职人员成长成才“路线图”,科学规划文职人员发展的目标体系、主要任务、落实举措和保障机制。要以人尽其能、才尽其用作为培养使用的目标,积极创设岗位轮换、工作变动的机会,使文职人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得到锻炼,丰富其经验阅历,满足向上进步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多为文职人员提供教学名师深造、科研尖兵锻造、工程匠师打造、管理高参塑造等交流学习机会,公道对待人才、公平评价人才、公正使用人才,使文职人员渴望得到社会承认的愿望得以实现,不断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能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文职人员强军军事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强军路上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