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2023-08-30 17:49:47张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张娴

摘要:赏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应将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采取多元、多样、具体的赏识,并与家庭教育结合,实现赏识教育的持续性。同时,在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时,要避免赏识教育泛滥化、功利性等问题。班主任从工作经验出发,以工作的具体实际为依据,针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师生关系;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5-0072-03

一、赏识教育的相关概念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赏识教育最早来源于家庭教育,我国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走路和学说话的教育,是承认差异、接纳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孩子个性为前提,充分认识到孩子的优点,挖掘孩子的潜能,以此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教育方式[1]。

随着赏识教育不断被大众认可,赏识教育也被广泛应用到学校教育中。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失败,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创造环境,让学生明白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赏识教育的价值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个体为前提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行为过程的肯定。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主动性、选择性、需要性和意志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智力因素的制约,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2]。因此,即使是同龄的学生,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差异表现在智力、性格、心理等方面。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学生,应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发现优点,弥补不足。

赏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正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

小学阶段的学生“向师性”较强,对老师怀有特别的信赖感,有人把小学生趋向于教师比喻成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赞许。当教师关注到学生,并给予肯定,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亲近与关怀。

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教师适当而及时的赏识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对加强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保证班级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相比于传统教育中“师云亦云”这种教师具有绝对权威的师生关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相比于严厉的说教,有时候一句恰当的赏识性评价会更有效果。在这样一种互相欣赏、相互尊重的环境下,势必会形成平等、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有利于日常班级管理和和谐校园的创建[3]。

三、班主任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注重差异——多元赏识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因环境和受教育的不同,人类所拥有的智能是存在差异性的,有的人在某方面智能特别突出,而在某方面智能有所欠缺[4]。这就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位学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教师要用多元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富于变化——多样赏识

赏识的形式应该是灵活的。形式单一的赏识,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所以,赏识教育的形式应该富于变化,这样才有更好的效果。

语言上的賞识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育心理学》中说:“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当他们得到教师语言上的赏识时,心里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对面进行反向赏识。如学生经常迟到,教师可以在学生偶尔早到的时候对其大力夸赞,使他的良好行为得到正向强化。

除了语言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如肢体语言赏识,展示赏识,物品奖励赏识,家访体现赏识,班级黑板报赏识等,多管齐下,才能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教师注意赏识教育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才能使教育有最大效益。

(三)细枝末节——具体赏识

相比于“你真棒!真不错”这种笼统的评价,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教师可以夸赞学生所做的具体事情,找细节,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

比如,班级里有男孩子帮忙搬东西,不要只表扬他“你真棒!你真厉害”,可以夸奖他“这么热的天,老师看你搬了这么多东西,你没有一丁点的抱怨,挽起袖口就开干,后背都被汗水打湿了,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每一次关注细节的夸奖,都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再现,既能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赞许,又能使受表扬的学生对其他同学发挥榜样的作用。

(四)家校合作——合力赏识

教育还应该得到家长的配合。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否则,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合作,也难以成功。

每次在班级里,我会尝试用“放大镜”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平时爱讲话的学生,认真听了一节课;课堂作业经常拖拉的学生,一次提前完成作业;家庭作业字迹潦草的学生,上交了一份整洁的作业……这些细小的改变,我都会记在心里,不仅在班级里及时热情地肯定他们的进步,而且还会通过微信等形式及时将孩子的进步告知给家长。家长们收到信息,渐渐也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孩子回到家后,家长再一次肯定孩子,孩子的良好行为再一次得到了“正强化”。实现了赏识教育的持续性。

在积极的赏识教育下,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一举多得,教育焕发了生命力。

四、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赏识教育要有度

赏识教育是一种灵活的、有弹性的教育方法,使用不当容易将其异化。

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行为过程,以强化学生的行为,但不能片面地将赏识教育理解为无原则无条件的表扬。

有些教育者认为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相对的,错误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迁就教育”“夸奖教育”,将惩戒教育拒之门外。他们认为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批评与惩戒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赏识的“滥用”反而会导致赏识的效果大打折扣。小学生年纪小,辨别能力弱,如果学生长期接受這种“低廉”的赏识,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傲、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等问题。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报道,在教师父母看来一向表现良好的学生,因为一种挫折或一次批评选择终止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报道令人心痛,不过从这种事情的背后更能发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赏识是肯定孩子的某种行为,起激励作用,具有正强化效果。相反,批评和惩罚则是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否定。教育离不开赏识,同样,它也离不开科学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5]。因此,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是相辅相成的。

(二)赏识教育要去功利性

素质教育是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固的基础,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与初心有时却渐行渐远。

部分教师和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单纯地认为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好了就是全面发展了。因此,他们的赏识是带有功利性的,他们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教育资源,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越来越容易被忽视。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是一种激励式的教育,是一种充满艺术性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班主任要遵循教育科学的原则实施赏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地赏识孩子,成就“百花争艳”的美景,让孩子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全新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虞国庆,漆权.中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3]何欣仪,谢金凤. 初探小学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1-51,52.

[4]姚丽娜,陈娆. 品德养成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研究[J]. 成才之路,2022(33):41-44.

[5]王桂红.惩罚教育别缺位[J].江苏教育,2016(42):72-73.

编辑/ 卫 虹 终校/ 张 旗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妇女生活(2016年11期)2016-11-15 16:42:46
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策略
也谈快乐教育(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在聋哑教育中的引入分析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