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建盏的工艺研究*

2023-08-30 05:38刘子龙
陶瓷 2023年7期
关键词:建窑建盏

刘子龙

(南平市建阳区文龙陶瓷厂 福建 南平 354200)

曜变建盏的制作带有很强的偶然因素,可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广义上,全球仅有3个半的曜变天目盏,而其中3个,就在日本。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黑曜石建盏,原产于建阳、台湾和日本。这件宝物,千载难逢,价值不菲,许多藏宝者,终其一生,都只能在这条道路上徘徊,很少有人能够走到这一步。

1 曜变建盏传统工艺

尽管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都对“曜变瓷”的制作过程感到困惑不解,但对于熟知“建窑”技术的中国工匠来说,“曜变盏”的产生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曜变建盏一开始就是建盏,在进行仿烧时,都要以建盏的传统技艺为基础;只有遵循了建盏的生产过程,才能达到真实的“曜”状态。若忽略了建盏的传统技术,把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放在了二次上釉、二次烧制和低温上,用其他方法,就偏离了建盏的本源。

1.1 采用遗址原矿

修复建盏的材料类型及制作过程直接影响到修复后建盏质量,而修复后的建盏,其胎、釉是修复效果的关键。福建南平建阳建窑遗址周围,以粘土(白泥)、红土(红泥)、釉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材料,经完全剔除后,按照适当的配比,在避光2~6个月的密闭条件下陈化,使其达到了常规黑化建盏的制作标准[1]。

1.2 采用手工成形

传统曜变建盏体态匀称,端庄文雅,拿在手里,有一种圆润的感觉,却不会让人有沉甸甸的感觉,这是一件经过数百道工序,经过无数次的手工打磨,才能打造出来的极品。传统曜变建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底蕴,是一件有生命的艺术品,其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与深刻内涵是现代机器成形所不能替代的。还原传统曜变建盏,就是要坚持使用手工揉泥、手工成形和手工上釉,将这种深厚的人文情怀融入产品当中,在手工摩挲制作的过程中,重新赋予曜变建盏新的生命和丰富的内涵。

1.3 遵循古法柴烧

经分析认为,曜变建盏与其他几个类型的建盏瓷质相比,是有相同的配方,但因环境的差异而产生的。曜变对环境的要求极高,现代的人想要仿制曜变,就必须按照古代的方法,将“滴油”和“兔毛”的传统方法,融入到曜变的花纹之中,才能对曜变进行改良。

2 曜变的鉴定方法

2.1 铁胎构成,高温烧成

有一些人认为这不是建窑的产物,就是在没有发现太阳灯的情况下。从胎骨的特点来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后,根据考古学与相关专家的研究,确定了日本现存的这批“天光”灯,是建窑产的。故建窑建盏是第一个烧成的,其次又烧成了第二个灯,所以曜变要用到建阳本地独有的一种胎土矿石,在1 300℃的温度下进行煅烧。

2.2 一次上釉,一次烧成

建盏之所以能发展成黑色釉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系晶体釉,在高温下会产生各种花纹,比如兔毫盏和油滴盏,都是铁系晶体釉的杰作;曜变盏也是如此。一遍施釉,一步到位,这是建盏最传统的烧法,既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建盏的美观,又能充分体现工匠对大自然的尊重;其对泥土和火焰的控制非常精确,不会胡乱改动,只会让釉料变得更加漂亮。

2.3 斑内空心,外有光晕

这种现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它内部是中空的,也就是所谓的“斑核”,它外围是一圈五颜六色的光环,随着光照改变,它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这颗斑核就像是一颗油珠子,唯一不同的是,这颗油珠子的内部是彩色的,外部是黑色的。而曜变,却是截然相反,它的外围是五颜六色,而里面却没有五颜六色,看上去就是一颗“空心滴”。与油滴的均匀分布不同,曜变的斑点核心,却是一种典型的群居形态。水珠外面有一层光环,三五成群,随意分布,没有融合,也没有变形。如果斑点核心附近的光环更加璀璨,不断旋转,那就是极品。每一种星辰灯,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斑核周围,会有一圈五颜六色的光环,这些光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这3个残存的星辰灯来看,它们的星辰核心都是椭圆的,星辰核心之间有光晕区块,星辰核心上有几根五颜六色的细线[2]。

3 曜变建盏工艺分析

曜变建盏的工艺,要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检测分析相结合,将原材料的处理与精确成形相结合;通过程序控制烧制等方法,进行了技术上的革新与突破,为曜变建盏提供了新的生命力。

3.1 坯釉料的组成

尽管这类建盏的釉色极其少见,但经调查发现,其釉质和釉质都与建窑烧制的代表品种相近。耀变斑的特点,虽然极其华丽,但是,它的实质却是与建窑青花瓷的典型颜色——油珠、兔毛一脉相承,其外部空心色的斑块可以看作是油珠的“反相”,而在斑块间的采光往往呈现出细丝的形状。

这说明曜变建盏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使用原矿的时候,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胎、瓷各组分的比例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合理的结合,添加成分稳定、物料均质的化工原料,来调整胎、瓷的成分,从而达到对原料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的目的。建盏胎体内含有较高的铁量,在准备原材料的时候,要确保保持铁元素筹建盏的传统特性,同时要将其他会对胎和釉面产生影响的金属元素剔除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保障曜变建盏胎和釉面的性质;并且减少了诸如变形,裂缝之类的缺陷出现的概率。最好的曜变建盏,其坯泥组成比例是(质量%):白泥50,红泥30,田泥20,并用80~100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由比例(质量%)为釉石80、长石5、石灰石5、草木灰10组成,并通过180~200目筛分得到[3]。

3.2 形制特征

在进行还原曜变建盏的成形时,要对毛坯的干燥和烧成收缩进行准确的测定,选择具有合适水分含量的毛坯进行成形,对毛坯的大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源上掌握产品的形态。在修坯过程中,必须有准确的停止釉线,在上釉时,要根据停止的线条进行施釉。但是粗大的圆柱体易于在底部流下粘连。如果能对止釉线的边缘进行精确地把握,并对釉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减少结釉的概率,曜变建盏的形状是一种茶杯,它的底子很厚,底子颜色是灰色的;胎釉紧密连接,形体变化多种多样,每盏灯的形体都呈现出独特的形体特点。底面平整,底面标识准确、清楚,没有显著的倾斜和偏心现象。整套产品应做到颜色均匀,规格大小相符,釉面和质地相似,无磕碰、裂釉、裂纹、气泡,缩釉等不良现象。所以,如何准确地再现出这件瓷器的形态,是确保瓷器修复的顺利进行的关键。

4 曜变建盏的烧制

4.1 窑炉选择

宋朝的建窑采用的是龙窑,建造在半山腰上,自下而上。很明显,在现今的修复过程中,黑曜建盏难以满足龙窑的要求。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使其符合现代陶艺技术特征和烧成要求。为便于达到合适的温度变化,并形成合适的还原氛围,该窑具有独特的炉体构造。此外,在还原曜变建盏方面,采用现代化的电子窑炉技术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与常规的木炭燃烧方式比较,电窑具有尺寸更小、温度变化更容易控制、不需要使用火焰等特点;这样就不需要用到盒身,因而更容易进行贮藏和烧制。但由于电窑中的环境很难调控,要想得到较好的环境,必须采用特制的炉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电窑的生产与运行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利用电窑进行还原性环境烧成曜变玻璃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产品。

4.2 温度控制

传统的“一次施釉、一次成形”,由于釉质厚重、易流动,导致其在窑中的良品率不高。在实际生产中,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关键。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在1 330~1 365℃,保持在35~45 min,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闪光。然后,在80~100℃/h的速度下,降低到1 175~1 185℃,在20~30 min的低温下进行再次还原,在此环境下,可以强烈地反射出釉的颜色。在烧结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和坯体状态的不同,其烧结温度的变化还需要进行一些微调。

4.3 气氛控制

在所有的还原过程中,燃烧氛围对还原的作用最大。为了得到较高的还原程度,作者在实验中采用了气体还原法、木材还原法、气体氧化、木材氧化,电炉中性等以及其他各种燃烧氛围的烧结方法。在这些材料中,木质材料在还原性氛围下所产生的琉璃效应最接近于黑曜石建盏,但由于还原性氛围较难调控,烧制工艺复杂,良品率较低。天光建杯对大气的严格要求,因此大气系统的设置就显得格外重要。宋朝建窑的“曜变光灯”内盏光彩夺目,而外盏上的光斑寥寥,3件完整的,一件残缺的,无一例外。同一板料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差异,使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差异较大。很显然,曜变光斑不仅难以形成,而且极不稳定,即便是在高温下形成了曜变光斑,也必须在冷却之前才能形成。兔毫是线,只有一颗珠子,这颗珠子的稳定性很差,但是比起曜变珠子,却要好得多。曜变斑纹是点、线、面3个部分的组合,一丝一毫都无法完成,它的制作和保护环境,比油滴都要苛刻得多。与传统的彩画瓷器相比,建盏用的是水晶釉,其颜色是天然的,其烧成的效果主要是由窑来表现的。曜变斑与油滴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外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曜变斑是中空的(单一或多个),而油滴斑是实心的(单一或连续的)。前者是随机性的,而后者则是单独分布的。第一种颜色的光芒会随着灯光而变化,而第二种颜色则是一成不变的。不过2种材料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温度控制。这就是他们一直在想的问题,要怎么才能完美地模仿出宋朝建瓷的情况。

4.4 压力制度

在木材还原法的燃烧过程中,煤气的气压是决定燃烧的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曜变建盏在燃烧过程中,放入的松木料的大小,数量,数量等;对时间的准确掌握,对烟气、空气流量的准确调整,对合适的气温、大气进行选型与控制。

4.5 装窑方法

制定烧成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装窑方式对温度、气氛、压力的影响。为保证良好的温度、气氛及烧成制度的稳定连续,一个匣钵只能放一只标准束口盏(口径12 cm 左右)或3~5只小盏。

4.6 曜变显色

曜变釉是在确定的釉质成分和特殊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别是在油珠晶化晚期,燃烧时产生的高温急剧上升,随后迅速冷却;通过对天目瓷油珠中铁结晶的微小的溶蚀作用,并通过急速的降温作用,在铁结晶表面生成一层膜。铁是一种非常活性的金属,既容易被氧化,又容易被还原;并且存在着从Fe2+到Fe6+的各种氧化还原价态,以Fe2+和Fe3+最为普遍。铁的特性,让它成了一柄双刃剑。当铁发生氧化反应时,获得电子的Fe3+转变为Fe2+,而Fe2+是一种自然的强熔体,很容易重新融回到釉面。想要形成漂亮的晶体,就必须要有还原物,如果还原物融化了,那么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在铁的还原期间,晶体体是极不稳定的。这种方法会让花纹变得不稳定,时而消失,时而消失,想要制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就必须进行这种方法,这是人类所不能掌握的。

综上所述,曜变建盏在日本文献中有记录,宋朝曜变建盏原产于中国福建的建窑。同时,宋朝造光建盏之美也与日本之禅文化相契合,日本造光之禅文化源于中国,而唐代造光之禅是对中国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日本人对于建盏的鉴赏兴趣和评判标准,应该也是从宋朝开始的。日本视之为国宝,中国亦视之为珍品。一只1 000多年前的茶杯,仍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为了恢复宋朝的建筑技术,不断地奋斗着,让当代的建盏工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建窑建盏
黑釉瓷的嬗变
建盏的新发现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基于历次窑址发掘报告的宋代茶洋窑与建窑黑釉盏鉴定研究
建盏之初探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