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莹 黄其明*
(1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 530007)(2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的核心,它包含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文化、哲学等多方面元素,它使人们能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各种角度观察、思考、总结经验与教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陶瓷艺术中,会使它焕发出新风采和活力。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为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还能使我国社会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现代陶瓷的创作是基于传统的陶瓷艺术,或者说是对传统的陶瓷和瓷艺的继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制陶、制瓷工艺日趋完善,对材料的选择、工艺方法、艺术设计等问题的理解也日益明朗,许多陶器设计者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对作品的图形、色彩、造型进行更多的主观的把握,并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通过作品进行表达,在展示自己创新的同时也通过陶瓷作品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追求,为我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的陶瓷艺术品种日益多样化,形态日趋精美,颜色鲜艳,图案也日益多样化。从最早的灰陶到白陶,再到各个时代的陶瓷,不管是图案的运用,还是色彩的设计,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颜色运用举例,3 000多年以前的殷商,以带釉为主,到了西汉,以黄、褐、绿为主,以青绿最为流行,再到后面演变出彩瓷,比如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陶瓷技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依然经久不衰,它融合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包括造型、色彩、图案等,充分发挥了陶瓷的高超技艺、文化内涵和韵味,极大地推动了我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陶瓷艺术是把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结合起来,再加上现代的理念和精神,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包括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雕塑艺术、国画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陶瓷艺术结合,既是对陶瓷的一种创造性的表现,也是当今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向。
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因此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一时期,各种文化元素逐渐融合到一起,例如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两大文化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两大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使人们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相互借鉴和融合。这些文化元素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既可以提升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效率,也能满足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需要[3]。
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追求正义、追求平等等为主要目标。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信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世界潮流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应用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中华民族精神气质能够得到继承与发展。正是这些精神气质的传承与影响,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更具影响力,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4]。
通过对现代陶瓷艺术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对其中蕴含巨大潜力的传统文化进行巧妙处理,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和应用,不仅能够使代陶瓷艺术得到更好地发展,还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与普及,使现代陶瓷行业得到更好地发展[5]。比如作为中国“四大名瓷”之一,景德镇瓷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后,能够为提高陶瓷、工艺美术品等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供强大保障,使西方发达国家更好地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成为了世界上的强国,其中一些人因为自身观念的不同以及价值观不同,会影响到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所以,我国社会需要积极地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陶瓷艺术中去进行创新[6]。比如,通过陶瓷元素去展现祖国大好河山和美好的山河风光,这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富人文知识所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更容易被接受、接纳。因此,想要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陶瓷艺术中去,有利于加强国际上交流,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烧制经验和工艺技巧,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传统窑业是我国传统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我国古代时期窑变烧成是我国制瓷行业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和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国瓷器烧制技艺一直以来也都是以烧制瓷器为主,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以及完整之美。
我国手工绘画技艺发展历史悠久,具有自己独特魅力,主要通过采用不同的釉下彩绘形式表现出不同风格主题。手工绘画主要由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两大类组成。民间绘画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等特点。宫廷绘画具有高超艺术水准,它以优美的画质和高超的技法著称于世,通常包含有“四大名画”之称。
随着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发展情况不断深入,瓷器制作技艺也会出现新的发展,由于古代制瓷技术存在一定弊端和缺陷,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传统瓷文化,我国传统瓷器工匠逐渐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即仿古制作,我国历代陶瓷工匠一直都有制作各种仿古瓷器和仿古陶瓷装饰的习惯和爱好。
青釉是指在中国古代制瓷过程中,以青绿色为主调的一种瓷器,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最具代表性、最具有典型性的工艺之一,整体呈现出非常精致和典雅大气的艺术风格。
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与革新,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在现代陶瓷创作中,无论是色彩与花纹的设计,还是形式与意境的表现,无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巧妙地融合,使现代陶瓷具有极佳的人情味与审美情趣,更能彰显中华传统的文化烙印。以下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出发,对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索。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图腾的出现既体现时代文化的变迁,又代表一定的中华精神。一般来说,图腾的设计会与社会、时代、文化、自然、人文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这些图腾的设计和应用,并不断地制造出许多独具一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图腾,且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地运用[7]。传统图腾和图案在现代陶瓷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古代门环图腾、车马出行图腾、红山文化图腾等,能够让现代陶瓷作品更具内涵和价值。另外,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传统图案的运用也很普遍。就拿四方瓷瓶罐来说,就是采用了一种现代简约的方式,使用钱币的图形进行排列设计,就可以形成黑白釉四方罐,这种钱币文化的融入能够赋予一定文化内涵。有些陶瓷设计者更倾向于运用有代表性的花卉、山川、人物等来表现其艺术情感,在近代的陶瓷发展中,不但制作技术日趋成熟,而且在运用上也有所创新与改良,有些大胆的作品已开始为传统纹样注入新的内涵。例如,有些陶瓷的设计中会采用“鱼”作为图案纹样,这种图案的使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象征着“年年有余”,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与憧憬,而在现代的陶瓷设计中,陶瓷设计者不断地完善和革新“鱼”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颜色和形状,使其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饱满的形状,也很适合现代人追求新鲜、夸张、小众的审美特点[8]。
此外,在现代陶瓷设计领域,有些设计者喜欢通过叠加、拼接、再加工的方法来进行造型上的革新,并通过极富现代性的表现手段,使其更具有时代特色,这样既能继承中华的传统文化,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爱好。
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对造型的运用与表达,也融合了很多传统的陶瓷设计方法、理念以及审美特征,因为陶瓷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器型的设计、色彩和肌理的运用。在传统的陶瓷设计中,讲究器物的平衡、线条的圆润以及纹路的流畅,而要做到这种程度,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测量,使线条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优化,从而得到最好的效果[9]。例如,常见的金碗、斗笠碗、荷叶碗等,不但反映出中国陶瓷文化,也反映出中国陶瓷大师高超的技艺。在现代陶瓷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按照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偏好来创作造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若对其工艺的把握不当,将会对整个陶瓷的创作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要正确地掌握传统的陶瓷造型的设计和制作技术,并能灵活地参考和运用,对各个部件进行合理的结构定位,使其在造型上达到完美。
例如,在传统的陶瓷中,方型与圆型是很普遍的设计,两者结合起来能够产生一种简单而协调的感觉。而在现代陶瓷的艺术创作中,也可以参考这种形式的结合方式,运用直线和曲线的灵活搭配,方形与圆形的合理搭配,使陶器呈现出柔美、刚劲、稳重、灵动的特性。
历史时期的不同,传统陶瓷艺术的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在色彩的运用上,从简单到复杂,从最初的基础色,到后来的唐三彩,再到青花和釉里红,从单一的颜色,到现在的五颜六色,这不仅仅代表着制瓷技术的进步,也代表着传统文化的进步。比如唐三彩的色彩运用与图案与唐朝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又深受贞观盛世的民俗文化所熏陶;在元青花中,白色、绿色、蓝色是主要的色彩,而色彩鲜明的运用比较少见;大部分的釉里红的纹饰布局都非常工整,层次分明;元、明两朝的瓷器,色彩丰富、鲜艳,使其整体显得更为华丽。在现代陶瓷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这种特征,并积极地吸取传统陶瓷艺术的色彩运用观念,充分的结合现代生活、人文情怀、社会发展状况,使其色彩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中国的陶瓷艺术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现代陶艺的艺术创作中,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非常常见,从另一个方面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陶艺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丰富借鉴。因此,现代的陶艺设计工作者要善于理解和解读传统的文化,把它们灵活地应用到现代的陶瓷设计之中,通过不断地革新和改造,使之适合时代精神和现代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