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墉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任,而美术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优势学科,利用好美术教学这一阵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带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立足初中美术教育实践,从学生能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三个角度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以期提升培育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15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50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能够求新、求变,创造性地提出与解决问题,是新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也是新时期教育的重点所在。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利用美术学科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先天优势。初中生的思维仍然处于形成发展阶段,正在逐步向高级思维、抽象思维发展,但创造性思维尚未得到全面开发,这增加了在美术课堂上培育學生创造性思维的难度。同时,初中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都比较强烈,思维也十分活跃,喜欢别出心裁与标新立异,这为创造性思维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利用美术课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达到“视觉和行动的配合”。
一、提升各项能力,夯实创造基础
(一)想象能力
新想法的产生离不开想象能力。如果学生只能囿于现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就会遇到困难,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可以说,没有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就难以实现。
在美术课堂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完成创造性的构思,为创造性思维的培育提供实践载体。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多为模仿,很少创造,通常是别人怎么画自己就怎么画,即使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学生也只会凭借自己的印象与生活经验来进行,缺乏独立性。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对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利用,借助一些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涉及了点线面的知识,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想象点线面在绘画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并将自己的想法用笔画下来。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点线面,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观察能力
创造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要在正确感知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增添自己独特的想法,而对客观物象的正确感知则需要借助学生的观察能力来完成。观察能力并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要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事物的特点,找到创造的方向。
观察法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观察目的,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观察什么,避免盲目,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观察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优美的校园》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观察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分为两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带领学生游览校园,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校园的建筑物,发现校园中美的地方;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主选择位置与角度进行创作,表现校园的美。
要想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观察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周围物象的特点,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此就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发散能力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断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造成学生思维定式的根本原因。发散能力能够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朝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找出更多答案,这一思考过程充分表现出了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美术学科不同于化学、数学等学科,其本身就具有一种“随意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利用发散性思维来进行美术创作。现代派很多美术作品的构思都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应用可以改变事物的逻辑关系、正常比例、局部配置等,这些都可以丰富人们的思维方式,带给美术一种新感觉。所以,发散能力在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只要在美术课堂上灵活运用这把钥匙,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千画一面,千课一风”是美术教学的大忌,借助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结构与易于迁移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发散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与见解,这才是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灵魂所在。
提升学生的发散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放开思考,不断扩散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说出来。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产生探索性的思考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发散,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寻问题的答案与方法,还在发散之后有集中,能够让学生在分析中找到最佳答案。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椅子的设计为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想象来画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椅子的草图。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能够画出不同样子的椅子,初步体现了发散性思维。在学生画完之后,教师可以顺势提问:“几乎所有学生画的椅子都有四条腿,那么椅子必须是四条腿吗?”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想象,用其他造型来充当椅子的腿。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打破既有的思维习惯,认识到椅子的腿只要能够起到平稳的作用即可,形状可以各异,从而初步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创造性思维必须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学生如果一直从同一个角度看问题,是无法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只有提高发散能力,在面对一个事物时能够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认识,才能实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借用信息技术
新课标强调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来组织美术教学,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往今来,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不计其数,虽然新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但是数量仍然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需要在教材之外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就是教师获取丰富教学资源的主要平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课堂上作为美术作品的呈现媒介,让学生隔着屏幕欣赏到世界各地的名作,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必然选择,教师必须立足美术学科的特点与教学需求,不断开发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使其为美术教学所服务,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直观的教学方式的帮助下,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开展美术实践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还要依靠美术实践活动。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初中美术课堂更多侧重学科知识的灌输与学习,学生很少有应用这些知识的机会,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定是在学生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因而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中必不可少。
初中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成为开展美术实践的契机,比如在学习《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校园改造我在行”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对校园中的某处设计进行改进,使其更加人性化,并画出草图;在学习《精美的报刊》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报刊元素自主进行报刊设计,这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必须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活动来激发与巩固,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既让学生获取充足的美术学科知识,又要为学生提供应用学科知识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三)优化教学设计
同样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而长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是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育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还要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确保多样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一个好的效果。
優化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方式的特点来选择其在课堂上的最佳应用时间以及应用内容。一方面,不同的教学方式所适合的课堂教学阶段是不同的。比如,情境教学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情境来完成趣味课堂导入,但是合作学习却因为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交流,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就不适合应用在课堂导入阶段,但是在课中应用该方式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适合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很多美术知识、创作技巧等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与掌握,教师就可以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降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难度。再如,在为学生讲解一个美术流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该美术流派的创作风格,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展示更多该流派的代表作品。此外,思维都是连贯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因而只有优化教学设计,让各个教学环节相互配合,才能有条不紊地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要结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因而,教师要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借助具体问题来循循善诱,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美术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更加多元的想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奠定基础。
提问教学作为互动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难以跳出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教师提问的随意性比较明显,难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阶段与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形成问题链条,逐步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比如,导学阶段的问题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设计时应该凸显趣味性;课中阶段的问题则应该起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作用,在设计时就应该凸显引导性与发散性。
三、完善评价机制,改进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不仅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独立于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一项,科学的评价机制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培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借助及时的教学评价来完成。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能只看技法,还要看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反之就会不断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在新时期,评价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优劣或者美术学习质量的高低,教师一般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来完成,而这难以借助作业来实现。因此,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美术作业,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美术基础以及审美心理、创造能力等,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借助教学评价结果来反思教学,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策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教师自身素质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提升学生能力、创新教学方式,还是完善教学评价,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才能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找到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美术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创造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育。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筹划美术课堂,高效设计课程内容,在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与学生一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淇,董黎明.基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初中美术课程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23).
[2] 张婷.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
[3] 吴天瑞.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2(5).
[4] 兰文江.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J].智力,2022(9).
[5] 张含烨.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