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常溪小学(313300) 吴云飞
故事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合于口头讲述,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故事类文本有许多,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编者意图与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借助故事类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彰显出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分学段编排了复述课文的语文要素,三年级提出详细复述课文,四年级提出简要复述课文,五年级提出创造性复述课文的要求。教师依照学段要求展开以复述为核心的教学是故事类文本教学的应然之路。
“详细复述故事”这个语文要素编排在统编语文教材的三年级阶段,并且提示了学生复述课文的基本方法。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支架,能够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边读边借助课后练习中的表格支架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以及表示急性子顾客的要求与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的词句;然后让学生借助表格支架来复述故事。此外,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词语和示意图支架来复述故事。这样可以有效落实详细复述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详细复述虽然是在三年级提出的,但是在低年级以及之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可以依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详细复述故事,这也是故事类文本教学的应然之路。
简要复述处于详细复述与创造性复述课文的要求之间。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先理清故事脉络,再概括故事内容。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教师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然后结合课文题目,按照西门豹到邺县之后主要做了哪些事情给课文划分层次,拟定合适的小标题,即“调查民情—兴修水利—惩治巫婆”;最后,说说这几件事中哪些事情写得比较详细,哪些事情写得比较简略。详细的部分复述时要细致一点,简略的地方只要把大致内容复述出来即可。这样教学,遵循了单元学习的目标要求,为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提供了条件。
在学生习得了简要复述的方法之后,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和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等故事类文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复述方法学习课文。这样教学,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而且提升了学生简要复述课文的能力。
创造性复述故事是学生复述能力提升的表现。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以补白或者改变人称的形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可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目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复述能力。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在学生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海力布,你会怎样劝说乡亲们搬家?假如你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把海力布劝说大家搬家的事情讲给别人听。”教师以变换人称的形式让学生复述故事,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别有趣味,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复述能力得到提升。又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这篇民间故事中,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略,如:“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牛郎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呢?故事中并没有交代。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牛郎的家境想象一下牛郎是如何与邻里乡亲们相处的,他是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给老牛听的。课文中关于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这部分内容写得也比较简略。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七个仙女之间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中像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如“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这句话中描写的是牛郎织女初次相见的情形,那么牛郎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发掘文本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复述能力得到提升。
詹寻顶着黑眼圈,坐在一堆线装书中间,几只毛笔凌乱地散落在他的身边。铺在桌上的宣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繁体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处。
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故事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核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让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处。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这个寓言故事时,根据文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想对陶罐和铁罐分别说些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而且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在对陶罐和铁罐的语气、语言的品味感受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而且内化了语言,理解了寓意,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关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故事类文本中人物的性格鲜明,教师从故事的主要矛盾入手,提出适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有更深的感受。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故事,把小人鱼的美丽、善良以及对人类世界充满向往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完整的故事内容,并抓住小人鱼救了王子,王子却不知道,以为是别人救了自己这个情节展开教学。小人鱼的付出与王子的不知情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冲突,小人鱼看到王子娶了公主,心里该有多么的难过。为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教师让学生紧扣“看”“抖”这些细节描写,感受小人鱼的不舍与不忍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追问:“小人鱼为了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她这么做是否值得?”这样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本矛盾处也是可以激起学生思想交锋的地方。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从文本矛盾处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人物内心,使学生获得了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学这个单元的时候,在学完《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还读过哪些民间故事。当学生说出《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民间故事之后,教师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说说这些民间故事有什么共性特点?你对民间故事有哪些认识与看法?”在学习交流中,学生对民间故事以口头形式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且表现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以及蕴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等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这样教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可见,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这一篇”,而应让学生由“一篇”学会“一类”,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阅读故事类文本的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故事许多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让故事类文本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类文本的精彩与奇妙。
教学故事类文本的时候,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不同故事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到学习故事类文本的快乐。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是一篇让所有读者心灵都受到强烈撞击的童话,几乎所有读过这篇童话的人都会被小女孩渴望幸福、向往自由的情感所打动,小女孩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饥饿、寒冷、孤单、无助、痛苦……故事主要描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并让学生说说:“她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这些景象分别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采取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女孩的孤苦无依、命运悲惨。同时,在想象中,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作者表达丰富的特点,也获得了对童话特点的清晰感知。
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除了可以让学生聚焦关键词句感受文本语言想象的丰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画面,从中感受想象的神奇的特点,让学生爱上故事阅读。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的语言特别神奇,如“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轻而清的东西……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倒下以后……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这些语言对小学生来说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不可思议。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画面感,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神话语言神奇的特点。
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进行交流,深化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知,提升了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
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找到恰当的练笔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故事内容进行补白或续写,可以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写到,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课文中的省略之处进行补白,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所描写的,盘古的头发、盘古的筋脉、盘古的内脏等还变成了什么。在学生的想象中,盘古的头发化作了森林树木,盘古的筋脉化成了江海湖泊,盘古的内脏化成了……学生通过想象,丰富了文本内容,让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精彩。又如,在教学同一单元的《女娲补天》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这个地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借此想象一下:“女娲是怎样找到这些彩色的石头的?在寻找彩色石头的过程中她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补白,使学生对女娲勇敢顽强,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可见,在神话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找准切入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补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类文本的无限精彩。
综上所述,在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从复述故事、边读边思考以及想象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事物的特点,能够彰显出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让学生从此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