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高校榜样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此,文章探索了高校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和提升途径,旨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担当历史重任,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激励大学生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榜样教育;高校;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021-04
一、新时代给高校榜样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根本上来说也是高校榜样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高校榜样教育创造了新机遇。
(一)新时代为高校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素材
纵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出现了许多榜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例如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但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传统的榜样教育素材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渐式微。
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各行各业中代表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楷模井喷式出现,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廖俊波、邹碧华等领导干部;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计民生主战场的黄大年、李保国等科技人才;用汗水热血浇筑“对党忠诚”“人民至上”的王瑞、“大功三连”等强军先锋;高龄投身军旅,海军首位女副舰长的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敢于突破技术、突破极限的苏炳添;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北斗、神州团队;等等。这些楷模为榜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增添了新的元素,让榜样教育更具吸引力,易使大学生和榜样间产生共鸣,有利于榜样精神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延续。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奋战在抗疫一线尽职履责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如敢于涉险滩、迎难而上的逆行者钟南山、李兰娟等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同父亲并肩作战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大学生徐卓立;带上厨师、食材逆行14个小时到武汉为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盒饭的“雨衣妹妹”刘灿等。这些涌现出的伟大事迹以及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具有凝聚社会正能量、感召激励后来人、意志磨炼和价值观塑造等重要价值[1],他们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大爱和担当,点亮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具有极强的人格感染力、情感共鸣力和行为带动力,是教育引导大學生成长发展的鲜活教材。新时代的榜样不仅传承着历代榜样的理想信念和乐于奉献、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时代精神,为高校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素材[2]。
(二)新时代为高校榜样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移动视听、人工智能、数学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新媒体等构成了突飞猛进、无孔不入的新网络。相较于旧媒体,网络新媒体以其传播形式新、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成为榜样教育的新载体,开辟了榜样教育的新渠道,扩大了榜样教育的影响范围。因此,高度重视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其教育渠道也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而有所拓展。大数据时代,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教育者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QQ、易班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推广榜样事迹和精神,有利于大学生不间断地浏览榜样事迹,并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自觉接受榜样教育。总之,网络新媒体成为新时代的一张名片,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为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增强了榜样教育的实效性[3]。
(三)新时代对高校榜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大学生是新时代最特殊的群体,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想活跃、诉求多样、易受到时代精神的感染。特别是随着新时代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先进典型的信息更为便捷,高校宣传的榜样已难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且高校榜样教育的理念、方法、形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学生的认同感降低、效仿意愿不强烈,导致榜样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榜样教育是为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着力点,因此高校应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找准切入点,拓展创新思维,转变固有的思维定式,根据学校和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榜样教育的新路径,让学生增强对榜样的认同感,有效促进学生的行为转化,提升高校榜样教育吸引力,促进榜样教育落地落实[4]。
二、新时代高校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
榜样因其价值性、时代性和主体性,具有鲜明的导向和示范功能,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着力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做好榜样教育工作对于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程,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1949年以来,各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和模范典型,他们是国家伟大光辉历程的见证者,也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践行者,成为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食粮。大学生作为时代晴雨表,其精神面貌是未来中国的精神面貌。榜样教育是高校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方法,高校要通过榜样教育,引领大学生积极学习,身体力行地用中国精神淬炼思想、升华境界[5]。
第二,新时代高校榜样教育有利于凝聚新时代的奋斗力量。幸福是奋斗得来的,回顾历史,党和国家历经炮火漫天的革命抗战时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时期、复苏发展的改革开放时期和当前繁荣富强的新时代[3]。一代代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涌现出无数先进典范,他们的英雄事迹,引导人们前行、激励人们奋进。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时代榜样闻令而动、领命入站,在非常时期勇担非常使命,不惧艰难、不辞辛劳、不懈坚持,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践行着忠诚与担当,扛起了重担与大旗。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更需要榜样的引领,通过对照、学习榜样,传承学习弘扬榜样精神,凝聚新时代的力量,耕耘伟大事业,再铸崭新辉煌[6]。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路径
新时代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即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人。如今,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高校育人育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使命。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受消极价值观念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德”之扭曲、“行”之异化问题。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榜样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榜样这一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精神传递给需求方,既满足了教育内容的鲜活性要求,又使得师生内心得到了满足,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巨变,高校合理有效地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高校学生克服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在多元文化冲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名与利、得与失的关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自身理想并终身为之奋斗,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第二,高校榜样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办学方向与办学目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筑牢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灵魂根基。榜样以高贵品质和高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呈现了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具有极高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模范人物,他们以不懈的追求和实际行动演绎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激发着社会正能量。高校通过开展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对榜样的学习和模仿,有助于大学生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将其融入主体精神世界,并成为其日常的行为准则,达到应然与实然的统一[7]。
第三,高校榜样教育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榜样教育与百年党史教育相统一,应用榜样教育充实党史教育、让党史教育带动榜样教育。榜样是身边的教科书,蕴藏无形的激励力量。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不仅要用好指定教材,也要充分发挥榜样这本“活教材”的积极作用,时刻让感动人物、老红军、老战士、老党员、老劳模等“活教材”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广大师生向先进典型对标看齐,营造对标先进、爭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接地气[8]。
(三)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的必要途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催生新标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承担历史使命、书写时代篇章的素质前提。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榜样教育,高校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担当历史重任,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9]。
第一,高校榜样教育利于大学生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之理想。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长期践行,进而成就一番大事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和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轻时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办实事,他曾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言行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着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成才与人民群众联系起来,自觉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10-13]。
第二,高校榜样教育利于大学生造“可堪大任,能担重担”之本领。如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这一蓝图不仅反映了中华儿女的殷切期盼,更明确指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而大学生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本领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通过开展榜样教育,有利于激励大学生为承担新使命而练就过硬本领[14]。
第三,高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肩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之担当。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做了新判断,对奋斗方向做了新部署,必将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这是一条新的长征路。在这一关键时期,大学生要培育坚韧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担当意识,自觉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社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一批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先锋模范。例如靠担当吃饭、凭实绩答卷的崇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蓝晓;时刻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打出脱贫组合拳的龙胜县委书记周卉;扎根边境一线15年的防城区峒中镇党委书记张镇国等等,一名又一名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宗旨。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既为广大基层干部指明了方向,又为广大基层干部干好工作提供了方法路径,更为广大基础干部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必将激励大学生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5-16]。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高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和神圣使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榜样教育是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着力点,加强高校榜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9-08). https://www.gov.cn/xinwen/
2020-10/15/content_5551552.htm.
[2] 杨顺仪,肖晓兰. 榜样教育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 人民教育,2021(11):2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5] 王老实. 构建有特色、有温度、有理想的榜样教育[J]. 人民教育,2021(11):29.
[6] 李艳玲,刘清生. 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45-46.
[7] 王慧,李啸,姜淑颖.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榜样教育[J]. 政工研究动态,2009(05):13-15.
[8] 叶亚林. 高校榜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三重维度[J]. 人民论坛,2019(30):104-105.
[9] 龙汉武,程绩,邹娜为. 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建设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74-76.
[10] 赵波,武瑾雯. 榜样教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1):60-63.
[11] 赵子林. 自媒体时代榜样教育的新特点与新機制——基于“最美人物”现象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120-124.
[12] 本刊编辑部. 新时代榜样教育:新挑战与新突破[J]. 人民教育,2021(07):26.
[13] 陆士桢.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榜样教育——再谈青少年榜样教育[J]. 人民教育,2021(07):27-30.
[14]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EB/OL]. (2014-10-15).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
[15] 孙慧颖,周晓芳. 新时代高校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以山东省泰安市高校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1,7(22):32-33.
[16] 赵鹤阳. 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与路径[J]. 文渊(中学版),2022(01):79-81.
(荐稿人:肖立章,桂林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简介:张宇慧(1992—),女,硕士,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