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28 01:55刘瑾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融合

刘瑾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1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近些年,产教融合模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在高校中广泛应用。简而言之,产教融合就是高等院校与产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教育、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推进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联系。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有创新精神的“双创”人才。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与国家赋予的使命。在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产教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

从企业发展来看,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任务。产教融合能够有效连接企业与高校,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于高校所在地的企业来说,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二者开展更深入的合作[1]。企业通过产教融合能够获取高校部分优质资源,如高水准的科研平台和师资力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从高校发展来看,产教融合是实现高校与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参考,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高校除了要开设基础的专业理论课,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条件,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毕业后就业提供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资源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为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结构指明方向。总之,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

2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的新机遇

2.1 国家政策要求

产教融合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校企合作衍生出来的新概念,目的是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合作,实现共赢。产教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链、教育链、创新创业链的结合,也是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体现和要求[2]。高等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培养复合型的高质量人才。在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推动下,地方高校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3]。

2.2 社会需求推动

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虽然这类人才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创新能力上略显不足。由此可见,传统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既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要为社会培养兼具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为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打好基础[4]。

3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3.1 地方高校与学生的“双创”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强调创新创业理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发展中,部分高校教育理念陈旧,未抓住人才培养的重点,导致专业教育未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联系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5]。同时,还有部分地方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小,投入资金较少,学生融资渠道过窄,进而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较低。部分院校学生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够,且学校对创新创业宣传较为欠缺,因此学生不敢尝试创新创业。二是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政策了解得不全面和不深入,导致学生了解甚少,因而不会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精力。

3.2 缺乏规范先进的“双创”人才培养制度

地方高校要想进行产教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首先要有一套规范合理的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规划、课时安排、课时进度、实践活动等内容。但从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来看,地方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上没有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缺乏规范,且部分教学内容没有紧跟社会发展,不符合当前人才需求,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脱离[6]。其次,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就业放在首位,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此外,在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上时间较短,课时安排较少,而且实训地点大多是在校内,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实践经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是开设讲座、竞赛等活动,虽然能给学生提供一定学习机会,但与创新创业仍有差距。

3.3 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

虽然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但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教学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高校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部分高校的教师团队构成较为简单,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实践经验[7]。大多数教师缺乏在实际工作岗位锻炼的经验,教学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主,对于这些经典案例分析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也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

4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4.1 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工作落实到各科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应在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8]。其次,举办专门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此外,学校应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经验基础。

4.2 利用现代技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必须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以优化,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首先,将专业知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基于产教融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从学生兴趣点出发,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可以利用大数据、视频教学、VR等技术,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条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构建一套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9]。其次,建立一套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体系。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地方高校教师需充分了解现代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要以学生职业规划为基础,开发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课程,制定现代化课程理论体系,进而建立规范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10]。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产教融合的教学形式渐渐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基于此,高校可以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双创”教育平台,统筹管理各部门,收集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进而切实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11]。除此之外,学校管理也要与现代技术结合,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3 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在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构建“双创”教育教师团队,与企业进行合作,引导教师进行实岗锻炼,丰富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案例,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12]。同时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学校可以聘请产业教师、企业专家等到校内授课,使学生了解当前行业市场发展情况,以便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13]。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提高教师对学生“双创”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指导能力,使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充分了解,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4.4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社会三方作用

首先,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此,高校应联合企业建立产业园,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同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其次,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地方高校要了解区域经济规划,与企业、政府深入合作,明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正确把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向[14]。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可以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政策帮扶,不仅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增加校企合作动力,而且有利于优化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肩负“双创”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人才培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地方高校需从人才培养制度、学生意识、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优化,充分调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