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OR平台)的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信息化改革

2023-08-28 01:55孙昌盛张春英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专业

孙昌盛,张春英

(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教育信息传播过程是教育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媒介、学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1]。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与信息处理技术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的变革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传统、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和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信息的双向交流甚至循环流动[3]。《“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4]。教育的信息化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5]。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限制,打破了高等教育模式的局限[6]。同时,高等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构建内容多样和方式灵活的综合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通过技术赋能高效的教学与研究,改变原有的路径依赖,实现高等教育的创新[7]。

高校中建筑类专业如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8],其中,设计课程是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提升学生专业设计能力是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9]。设计课程不仅在培养计划中占据最多的学时和学分,更需要学生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体系,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10]。然而,部分开设建筑类专业的高校,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仍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体系的教育教学创新性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师生间交流互动有限,较难拓展教学空间[11]。

1 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乡村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可操作性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设计课程教学任务通常围绕某一具体的专题展开,教师根据专题内容进行理论授课和辅导,学生则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调研和方案设计,设计成果以纸质形式提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与授课教师交流反馈较少

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及比较等环节,最终制定符合实际情况、满足经济技术指标等教学要求的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及时交流反馈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细节。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这一过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讲解和面对面指导的方式来完成,课堂上的讲解通常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课后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沟通机会较少,难以获取设计方案的改进建议,因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效果欠佳。

1.2 难以对教学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的评阅通常只停留在内容点评和成绩评定上,对于设计过程中学生各阶段任务提交的时间节点以及完成质量难以做到精确掌握;进行公开评图时,也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使每位学生都能与教师进行探讨,各小组间成果交流的机会也较为缺乏。学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管通常是由督导组到教学现场进行抽查,或是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教学资料和成果进行检查,对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难以把控。

1.3 同类院校间教学资源共享不足

多数院校都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等,这些资源库包含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类教学资源,资源形式多样,但其使用仍局限于学校师生内部,尚未建立院校间的共建共享平台。同时,在同类院校教学交流过程中,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交流互动存在教学成本较高、交流时间较短、交流机会有限等问题。

2 设计课程信息化改革的作用

为顺应时代发展,加快培养建筑信息化综合型人才,建筑类专业的主流高校在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由昆明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网络开放式教学与海量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平台(OR 平台),受到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青睐,本项目也基于此平台,对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创新。

2.1 有助于践行高等教育信息化理念,探索专业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云服务(OR 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类专业教育“开放共享、创新创意、互动公平、高效持续”等核心主题的基础上,强调“用一种带有整体思维和前沿思想的科学工具为承载新思想新理念的新型教育模式服务”,是践行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信息化+教育”,特别是“信息化+建筑类专业教育”的理论探讨和有益补充。

2.2 为师生提供信息化的教学空间,促进师生、校企、校校间的交流互动

云服务(OR 平台)可以跨平台、跨设备运行,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可以打造实时互动的情境;学生可以在实习或设计现场上传作业,指导教师或专家则可即时查看、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改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过程不受时空的限制,有效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交流协作的机会,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有助于建立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专业教学管理水平

在云服务(OR)平台上,各教学参与者(包括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学生等)都可以看到作业提交时间、教师批改情况和评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环境下,教学参与者会更加自律,同时教学督导教师可以登录平台,进行教学检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 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举措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需持续推进设计课程信息化改革,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监控与评价等进行统筹考虑,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2],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3.1 探索设计课程信息化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特定学习者)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系统活动[13]。在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利用云服务(OR 平台)的技术支撑,以问题(或需求、案例、分歧)为核心驱动学习,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设计课程信息化学习的“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展开教学活动[14]。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强化师生各层次的互动联系,激发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3.2 构建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块

在构建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块的过程中,基于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理念、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考虑当前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设计能力的要求,对现有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考察与评估。同时,在与传统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框架体系,提出包括面授教学模块、课程作业(OR 平台)教学模块、课程成果(OR 平台)教学模块、校内校外(OR平台)互动模块、资源共享(OR 平台)学习模块、全过程教学管理模块等在内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培养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紧密结合,围绕教学目标共同展开教学活动,提升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3.3 构建设计课程多层次、开放式网络教学空间

为更好地对设计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基于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体系,利用云服务(OR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改革设计课程传统单一的纸质评图、面授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作业数字化提交、校内外教师和专家远程作业评阅、师生网络开放互动等,为解决师生交互、适时指导、异地教学、联合教学、透明评分等问题提供新的教学手段;其次,需要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将传统模式中以纸质为主且分散管理的教学资源集成在云服务(OR 平台)上,进行综合管理,构建海量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大数据,将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收集和互通共享,为师生提供开放自主的“一站式”网络教学空间,为实现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平台支撑。

3.4 构建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

在对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云服务(OR 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教学各环节的全过程记录,制定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OR 平台)评阅标准、互动准则及全过程监控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作业提交时间、各阶段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指导批改情况和评分以及师生交互情况等。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相关的统计、计算,实现对师生教学活动质量的量化评价,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教学分析的即时化。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筑专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建筑的“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