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数字技术深度影响社会的发展,能够助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基于数字技术进行创新与变革,以提高育人成效,更好地发挥带动就业、服务社会的功能。
当代学生不仅要掌握常规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1],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更为全面,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妥善解决问题。
高职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既缓解了就业压力,也优化了就业结构,提升了就业质量,实现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和社会岗位需求的结合[2]。
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未能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3]。高职院校基于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这一举措既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可以培育更多符合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5]。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操性训练和赛事的锻炼。部分院校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只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讲授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案例和理论知识[6],而创业实践真正所需要的专业性知识,如宏观政策、经济运行状况、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讲授较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广度、实践性、操作性等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缺少创业经历,且基本由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部门教师以及团委教师担任,教学经历、知识结构等都相对单一,无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方面的指导,其效果难达预期。
创新创业活动既需要创业者的坚持,也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的支持、服务与配合,只有形成多方发力的创新创业服务保障格局,才能有效带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7]。目前,高职院校和社会各方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服务、保障力度不足,尤其在数字化、信息化保障力度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知识讲授,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数字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8],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数字课堂,可以将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打造数字课堂,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模式,即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将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层次融合,因地制宜地选取经典创新创业案例,以“案例+实践”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在对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全面研判的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开展虚拟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紧密联系[9]。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网络工具,结合教学需求,筛选与之相匹配的创新创业案例素材,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前、课后,师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随时随地互动、沟通;搭建模拟实战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创业,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给予指导,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可以使用慕课等在线教学平台,打造资源丰富、随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云平台。其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广泛吸纳资源。云平台内部的教育资源既要包括校内各专业优秀教师的理论讲授内容,也要包括优秀校友、成功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经历,还有政府相关部门、各类社会组织、行业负责人等对创新创业形势的解读和创新创业政策的讲解,实现多元主体育人[10],可确保学生在这一平台上能够全面获取创新创业知识。其二,要设置实践演练模块,借鉴慕课的组织形式,将互动交流环节、测试环节等融入云平台,既能够通过随时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其三,要发挥面授课程中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优势,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1]。其四,促进校际资源共享。创业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具有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借助云平台实现校际优质创业资源共享、发挥各高职院校的学科优势,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打破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壁垒,拓展了实践平台[12],还有助于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高效开展。
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搭建便捷有效的线上平台,满足团队成员及时沟通、深入协作的需求,共同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具体来说,其一,院校层面牵头抓好线上平台的策划、筹备以及搭建等各项工作,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平台日常运维,确保学生、教师以及相关专家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分享好的创新创业点子、咨询创新创业建议、寻找创新创业伙伴以及吸引投资等。其二,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想法、方案、实践,提出与之相关的政策、管理、风险、市场等多方面问题,由专业教师、政府部门人员在线及时给予答复,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沟通功能。其三,学生结合创新创业项目雏形、计划书甚至正在进行的项目,提出实操层面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由企业家、优秀校友给出解决方案,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解决项目成果孵化率较低的问题[13]。
所谓“创客”,是指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创新想法、创业点子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的群体[14]。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搭建更为高效、便捷的创客空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具体来说:其一,院校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大有裨益,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图书馆、创新创业苗圃以及科技园等相关资源,建立创客空间,构建从创意、设计到产品、市场销售并最终实现创业的完整创业生态链,对于提升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十分有帮助。其二,可以借鉴网上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将创新创业项目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布,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友的相关资源,也可以吸引、动员企业参与优质创新创业项目,为各类创业项目提供支持,促进项目落地投产运营,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想法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带动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其三,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这种基地的定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主要是为创业初期的项目提供过渡期间的各项支持,包括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性政策、较为全面的专业咨询和培训、完善的共享设施等,这些便利条件对于顺利实施创业项目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创业成功率。
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以其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特征,实现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数字课堂、建设创新创业资源云平台、搭建线上平台、建立创客空间等举措,助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创造便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