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卿
〔内容提要〕“三个务必”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四重特殊性身份。一是信仰身份,中国共产党人在“三个务必”中坚定、践行和维护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真理力量;二是政治身份,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强化政治身份意识、增强政治身份认同,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中保持政治清醒、彰显政治本色、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革命身份,“三个务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革命底色,具备革命者的精神意志和气魄本领;四是制度身份,“三个务必”从认识论维度上升到制度实践论维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制度身份制约个体身份。
〔关键词〕“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身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新要求的阐述结构蕴涵着以“全党同志”为主体、以“务必”彰显规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内容这三重维度,呈现出“主体—规律—内容”逐渐展开的叙述逻辑,并且归根结底是对“主体”的要求,即对中国共产党人身份的规定和确证,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身份面貌领导全国各族群众迈步走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庄严政治要求。
“身份”,意指“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身份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之中,就会具有什么样的身份。例如,血缘关系决定了人的家庭身份,生产关系决定了人的职业身份。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是紧紧围绕党的政治目标而展开的,因此无论共产党员在家庭和社会劳动中承担了什么样的多重身份,其党员身份是首要的和第一位的,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由此,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是作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并且更加强调是一种特殊性身份。普遍性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一起作为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国家富强的耕耘者和民族复兴的亲历者,在复兴之路上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特殊性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承担起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担当者与推动者的独特身份。“三个务必”是对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何种特殊性身份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信仰身份、政治身份、革命身份和制度身份,正是在对这四重特殊性身份的认同、自觉和自信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实现个体身份、党员身份和公民身份的统一,使自身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得以全面实现。
一、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身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内涵和现实基础。信仰是独属于人的高级的思想活动,是人对某一理想对象的“坚贞的确信、无限的敬仰和执着的追寻”。西方“中国无信仰”论者的错误之一就在于狭隘地将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这一错误观点做出了回答。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一信仰迥异于宗教信仰,前者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即规律性和人的能动性的竞合,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下人的主体性的彰显,因而这一信仰天然带有实践的内涵,致力于改造世界而非灵魂救赎。其次,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筑基于“初心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使命”根源于“初心”,“初心”归宿于“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价值意蕴的核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而信仰的具象化和现实化则依赖于对初心使命的恪守与践行。正是在“共产主义”这一最高信仰对象的统摄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通往信仰之路上的现实运动,谱写了百年辉煌的壮丽篇章。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信仰者的意志品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个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信仰的大问题。信仰的超越性、崇高性属性意味着追求信仰的过程必然是曲折性的,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信仰的过程中必须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信仰之路上的荆棘坎坷,不因一时成绩而自满、不因片刻顺遂而怠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信仰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组建而成不是因为个人利益而是在于“共同理想信念”,中國共产党人的一切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争取与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区分好作为党员的“信仰身份”和其他职业身份或家庭身份,以“利他性质的追求”实现精神信仰与物质利益的统一。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信仰的方法。纵观世界历史,不同民族和地区宗教信仰的巨大差异,诱发了历史和现实中大量的战争与冲突,宗教信仰与民族主义相勾连进而诱发武装冲突与消灭是作为宗教信仰者维护自身信仰的方式。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从建党之初就在“斗争”中维护信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正是提炼于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牺牲生命维护信仰的崇高选择。在新时代,面对为革命而牺牲生命不再普遍的现实情境,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和而不同”的辩证法智慧,一方面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又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维护信仰的有效方法。能否坚定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在西方颜色革命和意识形态渗透中保持定力、维护信仰。
二、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身份,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强化政治身份意识、增强政治身份认同。身份指涉人的地位和所处的社会关系,政治身份则指明人在政治上的资格、地位与所属,规定了人应该持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党首先是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政治性团体,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被摆在首位,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作为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不可避免地持续受到损害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干扰。一些党员干部损害甚至抛弃了自身政治身份,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四风问题时有发生,甚至侵害群众利益,这是对自身政治身份识不清辨不明、不珍惜不负责的行为。党的初心使命蕴含着党的性质宗旨、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标明了党的奋斗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面对多样性政治风险诱因的情况下,深刻领会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时刻强化政治身份意识、增强政治身份认同具有根本性方向性的指引。时时审视自身初心使命,通过政治学习反思政治追求,才能应对归属感匮乏、荣誉感淡漠、责任感缺位、危机感不足的问题,进而对自身政治身份产生自觉自愿自信。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清醒、彰显政治本色、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首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这不仅是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华传统政治智慧,还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生动体现。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因而必须把握好“度”的界限,一旦超过不合理的“度”,就会产生大“安”则“危”、大“顺”则“逆”、大“乐”则“苦”、大“进”则“退”的负面效应,最终影响事物的发展。“谦虚谨慎”正是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谦恭虚己、如履薄冰的心态走好新的长征路。其次,“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夙兴夜寐、永久奋斗,一切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次,毛泽东曾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论述科学阐释了坚持艰苦奋斗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贴近人民群众,将“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命题是在充分反思,吸取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习近平在分析苏联解体教训时指出,“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以“男儿”之躯积极“抗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身份的体现,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现实表现。在危机挑战、歪风邪气面前,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谁能够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敢于牺牲,谁就是堪当政治大任的中国共产党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将会面临更加复杂艰巨的风险挑战乃至“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一方面,必须在这些“斗争对象”面前敢担当善作为,树立高度的政治担当精神;另一方面,必须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构建“科学决策—深刻悟策—精准施策”的政治能力,以高昂的斗争精神、科学的斗争方法、丰富的斗争艺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身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忘记自身革命者的身份,永葆革命底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底色和根本属性,这决定了革命身份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鲜亮身份。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一支经过锻炼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大军”。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党性质,他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习近平在纪念老一辈革命家时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者身份,“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是既有远见卓识又有求实精神的革命者”。革命不是彻底颠覆地背离初心使命,相反,革命以初心使命为前提和动力,正是出于对初心使命的深刻体认,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并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探索出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而党的自我革命本身也在唤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而“重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身份和革命理想”。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革命者所必需的精神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进一步發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行百里者半九十,革命绝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党在百年革命历程中总结出的重要法宝,是深深熔铸在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谦虚谨慎”是警惕自满自傲、不思进取,强调对革命精神斗志的沿袭传承,“艰苦奋斗”意指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革命态度,这些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为革命者必须具备的精神意志。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谦虚谨慎的态度观照自身、推进自我革命,又以艰苦奋斗的姿态攻坚克难、推进社会革命,合力推动完成了“三件大事”,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完成新的使命任务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革命者的气魄和本领。“敢于斗争”的“敢”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善于斗争”的“善”是“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革命必胜的能力。革命必然要求斗争,只有斗争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无论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活动,还是夺取政权后的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都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身份为支撑,增强斗争意识、掌握斗争本领、增强斗争气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做到自身具备斗争精神,还要激励感染促进带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扬斗争精神,团结一致“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思维上也要坚持“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从斗争到胜利不是单向性和单次性的过程,相反其往往是迂回曲折的,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失败、敢于斗争,从失败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锻炼善于斗争的本领,最终走向胜利。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
四、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身份,以制度身份制约个体身份
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不是一种“等级—分层”秩序下封建权威的象征,也不是“多元—分化”秩序下精英身份的体现,前者是由前现代性的“人的依赖关系”所决定的,后者则是由“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所决定的。“制度身份和个体身份不分,经常导致制度或者职位的个人化”。在政治生活中用制度身份来限制乃至替代个体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中选择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人这种独特的制度身份标识着其权力来源,意味着权力由人民赋予、对人民负责,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务必”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身份包含两重含义。其一,“三个务必”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即认识论维度上升为稳定持续和具有共同性特征的制度实践论维度,这是一种哲学性规定;其二,建立健全“三个务必”制度体系以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这是一种现实操作性规定。对于前者哲学性规定来说,“三个务必”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凝结,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逐步形成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身份意识与实践依循。在“三个务必”经由制度化过程而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身份后,这一制度身份就相对稳定、持续和具有共同性的特征,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个體身份产生规范性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不断深入、稳固还需要常态化制度化的体制机制保证,因而必然要求后者的现实操作性规定。
“三个务必”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身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自觉自身身份定位的基础上,主动将外生性身份转化为内生性身份,不是被动接受制度限制而是主动担当制度身份,自觉在制度制约下办事。因而必须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规范性力量,即一旦中国共产党人背离了“初心使命”、丧失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或是在斗争对象面前站不出来豁不出去,就意味着失去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由此中国共产党人时刻将“三个务必”作为内在行为准则,始终将丧失党员身份作为一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坚持“三个务必”的方向引领,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践行“三个务必”的作风保障,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落实“三个务必”的必然要求。
“三个务必”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身份,要求通过完善“三个务必”制度体系持续深入巩固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身份,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主轴制度,其他制度安排必须与之有效互动、协调共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这一制度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制度发展格局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巩固中国共产党人制度身份的“最为关键、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制度性安排”。此外,必须以“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和“全覆盖、全过程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有机补充,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务实谨慎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通过严格执规增强“三个务必”制度执行力,强化中国共产党人制度身份的有效性和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表达于党的政治领袖论述,彰显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根据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浓缩于“三个务必”的理论创新。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三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必须从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维度出发。厘清“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人信仰身份、政治身份、革命身份与制度身份的规定,有助于全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清醒认识不同身份背后的政治要求,以高度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感,将信仰、政治、革命、制度等不同维度的身份统一起来,成就一个清晰、多维、立体的共产党人身份形象,以此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出一片不忘使命初心、不负人民重托、无愧时代叩问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